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课堂PPT)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课堂PPT)

20
• (一)儿童对玩具的偏爱在很早就有了性别差异。 • 如:14~22个月的儿童: • 男孩在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而女孩则更喜欢洋
娃娃或柔软的玩具。 • 男孩更喜欢参与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
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1
汤姆逊 游戏玩具性别化实验
性别化玩具
• (二)儿童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 • 2岁的女孩就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喜
18
• 允许所有儿童在外表上表露自己的情绪; • 教师一视同仁地处理吵架、发脾气或哭喊的儿童,
而不考虑性别; • 教师尊重和鼓励独立自信的行为
19
•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 幼儿期已经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明显 体现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 评价幼儿行为的“性别相符性”的最常见方法就 是观察儿童游戏的内容与游戏中的玩伴。
欢跟吵吵闹闹的男孩玩。 • 3岁左右,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
为伙伴。
23
• 幼儿期已经开始有了个性方面比较明显的性别差 异,这种差异不断发展中。
• 研究显示:
• 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等三 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
• 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而6岁 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仍优于男孩;6岁儿童的观察 力方面男孩也优于女孩。
24
• 研究表明:过分划分两性不同的作用会妨碍男女 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 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同一化性格是有利的。
17
• 幼儿期淡化性别角色的教育方式: • 给幼儿上课的既有男老师也有女老师; • 积木区的玩具不但有汽车、动物等,也有洋娃娃
及家庭用具; • 鼓励男女儿童都使用家务区和化妆区; • 鼓励男女儿童都使用登高设备;
8
• 性别差异的形成,有男女两性生理方面的原因, 也有后天学习的结果。
• 生理发育: • 对动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影响较大。 • 社会因素 • 对社会性和情绪方面影响较大
9
•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不断地受到成人及同伴的影响 • 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和外界对其行为的奖惩,逐步
建立起性别概念,并把自己所理解的性别角色系 统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 行为特征。
• 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
14
19变88性年舞12蹈月家丹—麦—国金会”星通过“同性恋婚姻法
我本是男儿郎 又不是女娇娥
• 一般来说,正确确认性别角色和相应的性别行为 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 但近年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 两性品质的男女同一化相联系的。
16
• 男女同一化就是指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 性的特点。
•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
•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 行为的社会期望。
•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造成的 • 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
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12
性别角色
外化

内化
• 性别行为: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 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第三节: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
1
2
快女不女(越来越爷们) 快男不男(越来越娘们)3
• 思考:男女间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4
• (一)身体、动作和感觉的发展方面
• 女孩出生时身体和神经方面较发达,较早学会行 走和达到青春期。男孩出生时肌肉发展较成熟, 肺和心脏较大,对痛的敏感性较低。
•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在需要力量和大动作技能 的活动中占据优势。
• 男胎流产较多,男婴死亡率较高,对疾病、营养 不良和许多遗传异常较为敏感。
5
• (二)认知发展方面
• 婴儿期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势,这种优势在中 学阶段显著增长。这包括词汇、阅读理解和言语 创造性。
• 从10岁左右开始,男孩在视觉一空间能力上领先, 表现在两维或三维物体操作、读图和确定目标物 等活动中。
10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性别认同 (2-3岁)
你是个男孩还 是女孩?
知道自己/他人 的性别(自我界定)
性别稳定性 (4-5岁)
性别恒常性 (6-7岁)
你长大后是当妈 性别不会随年龄 妈还是爸爸? 而变化。
男扮女装/ 女扮男装
性别不会随外表
(服饰、形象、活动)
的改变而改变。
大耳朵图----难回答的问题 视频解析
6
• (三)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
• 男孩更多地成为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特别是身体 上的攻击,即使在早期社会性游戏中也是这样。
• 女孩在2岁时对于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要求就有更多 的遵从。男孩对成人指导的反应更为多样化。
7
• (四)特殊发展方面
• 男孩容易出现学习问题、阅读困难、言语缺陷和 情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