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


《城乡规划法》中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 划和村庄规划。 《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法定城乡规划体系, 体现了一个突出特点,即一级政府、一级 规划、一级事权,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 规划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与管理,主 要体现在乡和村庄的规划与管理,在这里 主要谈一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 规划与管理。

根据对现状用地分析及土地资源总量和建设发展 需要,原则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及主要用地指 标,确定各村屯及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 围;
拟定村民住宅的建设标准、建筑形式及风格;布 置村庄对外道路及交通设施、各村屯及生产基地 的联系道路和断面形式; 确定供水水源及保护范围,确定排水方式及污水 处理设施的位置及规模,确定垃圾处理场位置及 规模,确定供电、电信、供热、燃气、广播电视 等基础设施的位置及规模,确定基础设施管网走 向和技术选型;


村庄总体规划阶段的编制内容是: 根据乡(镇)域总体规划对村域内各村屯 分布进行布局,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对现有的村屯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 整,并明确各自在村域中的职能和作用, 对产业结构及产业分布作出安排; 预测各村屯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预测 各村屯富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的流向和速 度;

国务院于1993年6月颁布了《村庄和集镇规 划建设管理条例》,对于加强城市和乡村 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 无序建设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乡村规划工作也面临 着一些新问题。 一是城乡分割的规划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城镇化快 速发展的需要,由于城乡二元化的规划管理体制, 实践中有两个规划部门分别负责城市规划和乡村 规划的编制管理,客观上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 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 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已经不能适 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农村 建设量大面广,加上乡村规划管理力量的薄弱, 管理手段的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农民住宅、 公益设施和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乡村中无序 建设和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一些乡村虽然制定 了规划,但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 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用地布局规划

居住建筑用地布局
村民住宅用地大部分布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 局于中心屯南部,顺杨街两 侧,另有小部分村民住宅用 公共建筑用地依托原有布局向南,沿 生产建筑用地布局 道路两侧发展,拆除中心屯北部道路两侧, 地布局于中心屯北部,村部 影响交通和景观的沿街商业建筑; 将村小学西侧酱菜厂搬迁至 综合楼北侧。 在卫生院原址建设村委会综合楼,内 村北部入口处农副产品加工区。 道路广场用地布局 敬老院布局于农机站北 设科技推广站、卫生院等服务设施;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改造现 改造村小学,增加标准活动场地; 侧。 状农机站,增加农用机械。




确定公共绿地、生产绿地的位置及规模, 划定环境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林业建设 及水土保持、历史文物保护、输油管线、 通信光缆、供电高压线走廊、军事设施范 围,界定禁止建设、控制建设、适宜建设 区域范围,划定防灾设施区域及标准;配 置村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公 共服务设施; 确定近期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制定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 合理确定村庄的发展目标与实施措施,节 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 城乡可持续发展。 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 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 则。


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一是从农村实际出 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 和农村特色。二是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 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 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 活质量与水平。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 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四是贯彻“节水、 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要求,保护耕 地和自然资源,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可持 续发展。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村庄规划工作,2008年省政府印发了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吉政发〔2008〕42号),并投入7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 于补贴全省村庄规划编制经费的不足。2009年省政府又拿 出专项资金用于省级推进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千 村示范,万村提升”启动动员大会上,王珉书记和韩长赋 省长均强调规划的重要性。王珉书记要求把规划布局作为 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科学严谨地抓好规划编制,一以 贯之地抓好规划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深入展 开。韩长赋省长指出,规划是建设发展的前提和遵循。要 以示范的千村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有计划地推进。 由于村庄与城市和镇有较大的不同,目前我省村庄除一些 各级试点村庄制定完成规划外,其他大部分村庄还没有编 制规划。《城乡规划法》对乡村规划的编制做出了区别规 定,体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思想,明确了村庄规划 制定的具体要求。

现状分析图



村内现有一个中 心屯。 16个自然屯
香油屯、薛家屯、 徐家炉屯、高家屯、 孟家屯、于家屯、 王大刚屯、张家屯、 石成立屯、朱家屯、 周家屯、王龙屯、 宋家屯、小高家屯、 苇子里屯、王士贵 屯。
村屯并点整治规划
目的 村屯并点实施规 划 村屯并点的实施

如有些村庄具备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条件, 这些村庄还应在村庄规划中增加历史文化 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历 史文化名村保护原则、内容和保护重点; 村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措施; 历史文化名村的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规划的实施管 理措施。



村庄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可以按照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吉林省乡、村庄规划 编制办法》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村领导要有自己的思路, 要结合本村产业,有一个发展构想,一个 准确定位,并体现在规划之中,否则就可 能出现千村一面,没有一点特色。 桦甸市夹皮沟镇清水河村、集安市清河镇 前进村、抚松县兴参镇二道沟村、汪清县 东光镇三道沟村的村庄规划就有一定的深 度,具有一些地方特色,可操作性强。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 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属性。城乡规划是以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 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 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 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村屯并点的实施 后预计节约建设用地 53.16公顷 ,人均建 设用地减少67.29平 方米
香油屯居住组团
规划结构


总体布局
根据对上述规划与现 状的分析,将全村以 “一心、双轴、五组 团”的模式布置生产 区和居住生活区。 “一心”:一个全村 的管理、服务、文化、 教育、科技培训和信 息咨询中心。
石城立屯居住组团 高家屯居住组团 中心村
一、编制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 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 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 础设施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编制组 织、编制内容、编制程序等,确立了村庄 规划的法律地位。
东白鸰村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2006——2020年
人口发展预测


现状人口分析
2005年东白鸰村总人口为562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875人, 男劳动898人,女劳动力937人。


人口规模预测
近期2010年总人口为5244人左右,其中自然增长人口28人 左右,机械增长人口-412人左右; 远期2020年总人口为4555人左右,其中自然增长人口85人 左右,机械增长人口-1158人左右。
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顺杨路(10米宽):由 杨哈路入村处至万顺 三哈路(10米宽):由 三盛玉至哈拉海 规划对外交通出口四个, 分别为东百鸰至杨树林、 哈拉海、万顺、三胜玉。 道路分级 一级道路:(10米)顺 杨路,三哈路 二级道路:(7米)村 内各居民组团间联系道 路与居民屯内主要道路。 三级道路:居民点内道 路,部分路段需要取直, 其他保持现状,道路红 线10米,硬路面5米。 四级道路:主要为农用 机耕路。

提出村民住宅布局和建筑形式,对重要地段的建 筑形式、布局、体量、色彩提出具体布置和要求; 确定道路走向、红线宽度、断面形式、 控制点坐 标及标高,交通设施布局;布置生产基地等产业 发展用地;具体安排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 电、电信、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明确其位置 和规模,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线路及管网 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布置绿化、环境 卫生设施,综合安排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设施; 具体安排布置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项目的投资估 算;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在一些经济 较为发达和规模较大的村庄,也可以根据村庄发 展建设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专项规划。
二、村庄规划的内容


编制村庄规划,首先要依据经过法定程序 批准的镇总体规划或乡总体规划、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并应与所在乡(镇)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编制村庄规划,一般分为村庄总体规划和 村庄建设规划两个阶段。村庄规划的期限, 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期限一 般3至5年,远期规划期限一般10至20年。


于家屯居住组团

王龙屯居住组团

“双轴”:两条产业 发展轴线。 “五组团”: 香油屯居住组团 高家屯居住组团 于家屯居住组团 王龙屯居住组团 石成立居住组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