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重点(第一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一、名词解释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

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谷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察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等于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减去其中那些虽然有劳动能力但目前不能或者不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在劳动年龄上限、下限之间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大小。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是指计人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简答题1、简述劳动的动因。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

从此意义上讲,劳动的动因是人类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产生了劳动活动,而人类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劳动活动又发展了人类自身,并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劳动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一)目的性(二)创造性(三)能动性(四)社会性(五)多样性3、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个体经济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形式。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个体劳动往往与生产力不发达有关,是手工操作的产物。

但当人们要达到个体劳动所不能达到的目标时,就必须进行共同劳动。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共同劳动仅仅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不是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分工协作为特征的共同劳动大量涌现,并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

4、有人说,简单劳动是指非繁重劳动;复杂劳功是指繁重劳动。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别,既不像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差别可以直接通过劳动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也不像繁重劳动与非繁重劳动的差别可以直接通过劳动强度与时间表现出来,其差别仅仅在于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

5、为什么说复杂劳动能够创造较多的价值?复杂劳动能够创造较多的价值,是由于复杂劳动者掌握了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承了前人的知识和技能。

人的自然寿命是有限的,但人类的知识积累是无限的。

正因为有教育的存在,才使自然资源被优化利用,使生产力得到奇迹般的提高,使科学技术按几何级数发展。

因而复杂劳动者增强了驾驭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能力,他们所创造的生产力和价值也往往是成几何级数递增的。

6、有人说,简单劳动多为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多为脑力劳动,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简单劳动多为体力劳动,而复杂劳动多为脑力劳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力劳动比重在逐步下降,脑力劳动的比重在日益上升。

7、脑力劳动分为哪几种类型?(1)创造知识的脑力劳动(2)传授和转移知识的脑力劳动(3)应用知识的脑力劳动(4)从事管理的脑力劳动8、为什么说脑力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逐步占据主体地位?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以体力劳动为主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学技术劳动对生产发展和价值创造越来越重要,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日益发展,高级管理劳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劳动的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条件下,主要从事有形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这样一种经济形态被称为实物经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物经济被知识经济代替,劳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力劳动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

在知识经济中,传统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越来越被更高级的劳动形式——脑力劳动所代替。

9、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体力劳动已经无足轻重。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知识经济并没有完全否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为基础并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体力劳动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10、简述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活的、能动的要素,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范畴。

从不同角度考察,劳动力有三种含义:第一,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第二,劳动力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者);第三,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社会劳动力,即劳动力资源)。

11、劳动力的特性包括哪些方面?(一)能动性(二)差异性(三)易逝性(四)可变性(五)时效性(六)社会性12、简述一个国家潜在劳动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潜在劳动力资源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的绝大部分,可称为“劳动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人口;即“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就业人口”;(4)处于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求业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完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即“家务劳动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正在军队中服役的人口,即“服役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求学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未从事社会劳动的其他人口,即“其他人口”。

13、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的目标是,逐步形成劳动力价格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基础性机制,在国家的有效调控下,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4、劳动力市场运行与调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哪几方面?1、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2、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的行为不规范3、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滞后4、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滞后5、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滞后6、常设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7、常设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滞后15、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的条件包括哪几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成熟,劳动力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成熟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载体、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国家调控。

16、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应当由那几大系统构成?(一j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指挥系统——劳动力价格的市场行成机制(二)劳动力市场远行的执行系统——用人单位、择业者与市场中介系统(三)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监督系统——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市场管理系统,(四)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反馈系统——信息传递系统(五)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调控系统——国家调控系统17、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调控的重点包括哪几方面?应以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的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控劳动力总供给。

2.调控劳动力总需求。

3.制定有关法律和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18、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方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点包括哪儿方面?1,合理布局职业介绍机构。

2.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符合需要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

3.统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4.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公益性职能,明确其职责。

5.促进劳动力配置向专业化发展,发展产业型职业介绍机构。

6.职业培训工作要面向市场需要。

7.建立职业介绍的准入制度。

8.建立统一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市场信息系统。

9.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提供“安全网”。

10.严格制定私人进入职业介绍机构的条件。

19、简述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为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

(二)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快劳动力市场立法与制度建设,确保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运营。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规划与信息网络建设。

(五)加强市场就业宣传和职业培训,转变择业者观念和提高其职业能力。

(六)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