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

我国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

我国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摘要]本文对我国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回顾、总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实施煤矿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现代化建设多年来,煤炭一直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左右,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

我国探明化石能源的90%是煤炭,决定了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可动摇。

煤炭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保证煤炭的持续稳定供应,是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的41%,煤炭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我国煤炭赋存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技术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小煤矿数量众多,我国煤炭工业还存在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不合理、安全生产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治理严重滞后等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13个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的不断推进,煤矿建设不断加快,一大批大型煤矿和特大型煤矿相继建成投产,正逐步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中坚力量。

煤矿规模快速增长、大型煤矿产量比重不断增加和煤矿机械化水平提高反映了我国煤矿现代化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煤炭生产建设规模快速增长一是煤炭产量快速增长,成功扭转我国煤炭市场从长期供不应求的紧缺状态,达到目前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从2000年开始,我国煤炭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08年全国在籍煤矿处数1.3万处,产量27.9亿t,与2000年相比,煤矿处数减少了42.3%,产量却增加了168.8%,年均增加煤炭产量1.9亿t,年均增长10%。

二是煤炭生产结构显著优化。

2008年,全国年产120万t以上的大型煤矿518处,产量13.73亿t,占全国的49.2%,比2000年分别增加342处、9.89亿t,全国煤矿单井(露天)规模从2000年的4.6万t增加到2009年的21.6万t。

三是煤矿在建规模大。

截至2009年底,全国在籍煤矿核定生产能力36亿t,新建煤矿1080处,能力6.84亿t。

表1 我国煤矿生产规模单位:处、亿t二、特大型矿井建设情况借鉴世界先进理念,在产学研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探索,我国已经具备独立设计、建设、装备和管理千万吨级矿井的能力,井工矿生产水平走到了世界前列。

通过大胆创新,新建、改扩建矿井优化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实现了“开拓布局集中化、采掘综合机械化、煤流运输胶带化、辅助运输连续化、主要设备自动化”,取得大采高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面突破年产1000万t、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综采面突破年产700万t的佳绩。

2000年,我国还没有千万吨级矿井。

到2005年,有6处矿井年产量超过1000万t。

到2008年,全国已建成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矿井17处,完成产量2.14亿t,占全国的7%;已建成安全高效矿井292处,产量8.6亿t,占全国的31%。

我国特大型矿井工作面单产、综掘工作面单进、全员工效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表2 千万吨级矿井单位:处、亿t我国第一个千万吨级矿井大柳塔矿井,始建于1987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600万t/a。

为充分发挥煤炭开采条件良好的优势,2000年该矿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瞄准世界一流矿井标准,打破传统工作面设计理念,在全国煤炭界率先全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通过改革巷道布置、简化生产工艺和运输环节、加大工作面尺寸等措施,提高了生产能力。

2002年,大柳塔矿井生产原煤1086万t,成为我国第一个一井一面年产千万吨的矿井;综采工作面年产800万t,工作面产量居世界领先水平;全员工效达114t/工,进入了世界煤矿最高水平行列。

我国目前最大的生产煤矿补连塔煤矿,1997年建成,2003年产量突破1000万t大关。

该矿按照“一井二面500人2000万吨”模式改扩建后,2008年产能达到2000万t,2009年原煤产量2310万t,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煤矿。

该矿全方位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开采,煤炭生产从落煤、装煤、运煤、洗煤等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矿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职工队伍从基层到管理层全部实行人才专业化,实现了精干高效的目标。

从2000年以来,该矿累计生产原煤超过1.4亿t,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在建矿井布尔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000万t/a,配套建设3100万t/a群矿选煤厂。

该矿2006年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投产,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设计一次性建成最大井工矿,将创造生产能力、主运输系统能力、煤炭洗选加工能力三个世界第一,可增加就业岗位860个,年创造利税约55亿元,其中上缴综合税费约28亿元。

三、特大型露天煤矿建设情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新建及改造了海州、抚顺、新邱等露天煤矿,采用3~4m3单斗铲铲装,电力机车或蒸汽机车运输。

20世纪60年代起进入发展露天矿的第二个高潮,建设起一批从设计、施工及主要装备均立足于国内的露天煤矿,如义马北露天、哈密三道岭、平庄西露天等,多数仍采用单斗铲-铁道运输工艺。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重新把发展露天开采作为提高煤炭产量的重要措施,加速了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建设了平朔安太堡、霍林河、准格尔、伊敏河和小龙潭等露天矿,开发方式、开采工艺和设备及施工建设等方面较过去有重大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露天开采理论和方法,使中国露天煤矿的面貌有了显著变化,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的单斗铲-铁道运输工艺向高效率的单斗铲-工作面卡车-移动式破碎机(或可移式破碎机)-胶带运输系统半连续工艺及综合工艺的过渡,12~27m3单斗铲、100t及154t自卸汽车被广泛采用,以安太堡为代表的千万吨级露天煤矿的建成,使我国露天煤矿的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准。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露天开采又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连续开采工艺和半连续开采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高效剥离的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也受到重视并开始实施,40m3单斗铲、220t卡车已成为新建露天矿的主流设备。

截至2008年底,全国建成千万吨级露天矿7处,产量1.16亿t,其中产量超过2000万t的有黑岱沟、安太堡和霍林河南露天矿,我国露天开采整体技术及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

由于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安全生产条件好、生产能力大、开采成本低、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平朔东露天、哈尔乌素等10个露天矿,待这批露天矿建成后,我国千万吨级露天矿将达到14处,产能接近3亿t。

近年来,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鉴于露天开采的优势,应加快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露天煤矿产量比重,推进我国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我国生产能力最大的露天矿黑岱沟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1200万t,1999年建成,2005年成为全国最大露天煤矿,2008年实际原煤产量达到2284万t。

该矿上部黄土采用轮斗连续开采工艺,中部岩石采用单斗铲-卡车开采工艺,下部岩石采用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煤层采用单斗铲-卡车-地面半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半连续开采工艺,开采工艺及装备达到“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领先水平。

2008年,全矿原煤生产人员效率150.3t/工,人均工资6.5万元/年,实现利润19亿元。

表3 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单位:处、万t四、煤矿机械化发展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先进采煤国家为了提高煤炭生产效率,不断将高新技术应用到煤炭生产领域,研制出高效综采设备,实现了从普通机械化采煤向高产高效集约化采煤的转变。

我国在大力引进世界先进的采掘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关键采煤装备研制取得突破,采煤技术日趋成熟,大型、特大型煤矿建设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008年,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42%左右,其中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由1978年的32.52%提高到2008年93%,增长了60.48个百分点;工作面月均单产由1万t左右提高到5.73万t以上,增长5倍;原煤生产效率由每工0.93t提高到5.43t,提高了5倍;已建成的24处千万吨级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100%,已建成的292处安全高效矿井,机械化程度98%以上。

关键采掘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为提高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提供了硬件支撑。

近年来,我国煤炭机械装备研究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高效综采成套设备国产化步伐明显加快。

神华和郑州煤机集团合作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护高度7m 液压支架,刷新了世界纪录,结束了该类液压支架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中煤张家口煤机公司自主研发的3×1000千瓦重型刮板输送机,可满足年产1000万t级综采工作面输煤的需要。

天地科技公司生产的2245千瓦大采高采煤机,可以替代进口设备,满足年产750万t工作面需要。

我国已具备独立提供年产1000万t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的能力,国内第一套年产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装备已在晋兴能源公司斜沟煤矿完成安装,这套设备由太重煤机生产的世界最大功率的2200千瓦采煤机、平阳重工生产的6.4m液压支架、山西煤机制造的大宽度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等设备组成,是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大型综采成套设备,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薄煤层开采方面,目前已自行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薄煤层采煤机、各种刨煤机、液压支架和工作面运送设备,1.2m以上的薄煤层已实现单面年产120~150万t。

我国部分采掘设备已开始走向世界,由西安、张家口、北京三家煤机厂配套生产的成套综采设备已出口到俄罗斯,向美国、印度、土耳其、印尼、越南等国已出口多款单机产品。

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十多年来,我国以长壁高效综采为代表的煤炭地下开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以一井一面(或两面)年产量达到1000万t成为一流矿井的主流生产模式,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一批矿井综采工作面最大采高已突破6.0m关口,晋煤集团寺河矿采高6.2m,神东公司上湾煤矿采高6.3m,补连塔煤矿采高达到7m。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兖矿集团综采放顶煤支架专利已转让德国DBT公司,成为知识产权首次出口。

传统采煤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近年来,山西、陕西、宁夏和山东等省区一些煤层、装备条件较好的矿井进行了自动化采煤试验,取得了较大进展。

工人不进入工作面,在操作间内即可对综采工作面的核心部分进行远程控制,还可以通过对设定程序的调节实现对综采工作面的关键环节的调整,保证综采工作面的正常推进。

五、加快煤矿现代化建设的建议提高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对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工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为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煤矿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