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物与职业中毒

毒物与职业中毒

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尤为严重。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1)
根据有关资料, 我国一般地区儿童的平均血铅水 平达11.1 μg / dL, 工业污染区儿童平均血铅水平达31.0 μg / dL, 其中超标率(≥10 μg / dL或0.483μmol /L)分 别达60.5%和88.7%,即全国城市儿童约有一半以上处于 亚临床中毒状态。
1、血铅≥2.9mol/L(0.6mg/L)或尿铅 ≥0.58mol/L(0.12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 尿δ-ALA≥61.0mol/L(8mg/L)者; b) EP≥3.56mol/L(2mg/L); c) ZPP≥2.91mol/L(13.0g/gHb); d) 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mol/L(0.8mg/L)或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7)
澳大利亚Baghurst PA等用队列研究方法研究血铅与 IQ的关系,结果表明出生后7年的儿童的智商水平仍与孕妇 或脐带血铅水平呈负相关。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8)
▪目前对众多的金属元素对脑发育及其功能影响进行“排座 次”,第一位是铅,以后依次为碘、汞、钴、铁、铜等。 ▪CDC报告:铅是美国儿童身体健康的头号环境有害因素。
(二)金属中毒的治疗原则
(一)慢性中毒治疗 主要用金属络合剂(多为螯合剂)解毒。
药理: 1、与体内功能基竞争有毒金属; 2、络合物较稳定,且络合物中金属离子不显示毒性或毒
性降低; 3、络合物水溶性较高,易通过肾脏排出。
给药方式
➢ 间歇性用药。 “用药3-4天,停药3-4天”为一疗程。
➢ 为什么? 1、防止“过络合综合征”; 2、让细胞内有毒金属游离至细胞外,以便驱除。
➢ 铅中毒重要毒理机制之一; ➢ 卟啉代谢障碍在铅中毒较早期即可出现,因此,
其中间产物的堆积、酶活性的改变等可作为铅 中毒早期检测指标。
溶血作用
➢ 铅与红细胞膜上配体结合 ➢铅抑制细胞膜Na+-K+ATP酶
脆性增大; K外渗。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ALA与γ-氨基丁酸(GABA)化学结构相似; ▪ 铅能干扰脑内儿茶酚胺代谢,使脑内和尿中高香草酸
铅的分布
结合型: 约90%与红细胞结合 约10%与血浆蛋白结合 可扩散型:主要为
数周
可溶性磷酸氢铅
不溶性的磷酸铅
(沉积在骨骼)
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
铅的排泄
▪ 主要经肾脏排出; ▪ 少量随粪、毛发、胆汁、乳汁、唾液、汗液排出。 ▪ 血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 乳汁内铅也可影响婴儿。
卟啉代谢障碍临床意义
(二)急性金属中毒的治疗原则
1、阻止毒物的吸收; 2、促进毒物的排泄; (1)利尿 (2)利胆 (3)特殊金属络合剂 (4)透析 (5)换血 3、对症、支持治疗。
(一)铅
▪ 理化特性 ▪ 接触机会 ▪ 毒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及处理原则 ▪ 治疗
理化特性
❖ 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 ❖ 所有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并易溶于酸。
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尿铅 指标由原0.39mmol/L(0.08mg/L)调整至 0.34mmol/L(0.0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 0.39/mmol/L(0.08mg/L)调整为0.58mmol/L (0.12mg/L), 以减少假阳性。
既往无职业中毒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脉搏60/分,血压130/90mmHg。屈曲体位,痛苦病容。巩膜无黄 染,两肺呼吸音清晰,腹软,未扪及腹部肿块,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腹肌无紧 张,肠鸣音减弱。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0g%,红细胞331万/mm。尿铅0.19mg/L,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依地酸二纳钙0.75g/日,连续用药3天,停药4天为一 疗程,共驱铅2个疗程。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4)
症状性铅中毒往往在血铅水平≥45μg / dL时才发生。 在当前环境铅污染的状况下,主要引起无症状性铅中毒(或
亚临床性铅中毒),表现为儿童智能行为发育和生长的迟缓,往往 容易被忽视,其隐匿渐进的病理特点使其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更大。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5)
150 死亡→
100 脑病→ 肾功能受损→ 症状性贫血→ 腹绞痛→
(一)呼吸道 (二)皮肤 (三)消化道
2、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1.毒物的特性
(1)化学结构 化学物质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可推测某
些新化学物的大致毒性和毒作用特点。 (2) 理化性质
毒物的分散度、挥发度、溶解度等。
3.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不论毒物的毒性大小,都必须在体内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中毒。 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若防护措施不良,则进入体内的
用药第2天腹痛消失,一般情况好转。
常见实验室与其它辅助检查项目
❖ 血铅、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红细胞锌原卟 啉(ZPP);
❖ 尿铅、尿δ-氨基-r-酮戊酸(ALA); ❖ 诊断性驱铅试验 ❖ 肌电图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2019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 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烦躁、冷 汗、体位卷曲,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发作 可持续数分钟以上。检查腹部常平坦柔 软,轻度压痛但无固定点,肠鸣减弱。 ▪ 也可为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
贫血
一般为轻、中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 胞型贫血;卟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织红 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周围神经病
铅对外周神经损害可呈运动型、感觉型或混合 型。运动型表现为伸肌无力为主;感觉型表现为四 肢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
4.82mol/24h(1mg/24h)者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 b)贫血; 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 b)中毒性脑病。
▪ 观察对象 ▪ 轻度 ▪ 中度中毒 ▪ 重度中毒
处理原则
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 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轻、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 铅作业。
(一)概念
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 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称中毒.
3.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 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与职业中毒
点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第二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二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铅、汞、锰、刺激性气体(Cl2 、 NOX)和窒息性气体(CO、HCN 、
H2S)、有 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 胺、TNT)、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氯乙烯 、二异氰酸甲苯 酯)、农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中毒 机制及预防措施。
▪ 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 职业禁忌证:
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 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二)汞
❖ 理化特性 ❖ 接触机会 ❖ 毒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及处理原则 ❖ 治疗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2)
城市 北京 上海 沈阳 广州 浙江
近年来部分城市和地区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超标率(%)
64.9
51.0
40.8(新生儿脐血铅)
99.5
31.6 39.8(城市) 27.6(农村) 14.2(山区) 11.7(海岛)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3)
铅是一种多系统的毒物,其中神经系统是主要的靶系 统,尤其是发育期大脑最易受损。因此,儿童是环境 铅污染的主要受害者。
50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40 维生素 D3 代谢障碍→
30 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20 红细胞原卟啉升高→
10 发育毒性→
血铅水平 ( ug/dL)
不同血铅水平对儿童集体的危害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6)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在关于铅与环境健康 评估报告中称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与智商 (IQ)值显著相关。铅对儿童的IQ影响,尤其是语言和 操作方面的IQ,影响儿童听觉和视觉,进而影响学习能 力和行为的发育。铅对儿童发育的毒性作用可持续至成 人,在短期内不易逆转。
例1 王××,男,35岁,住院号01234,某颜料厂操作工。因急性腹痛30小时 伴恶心、呕吐,于1984年5月4日下午7时急诊入院。患者自5月3日下午1时起,感中 下腹疼痛,持续不断,阵发性加剧,伴恶心、不思饮食,呕吐3次。疼痛开始于脐 周,逐渐扩散至全腹,绞痛或胀痛,剧烈时颜面苍白,出冷汗,身体卷曲,辗转 呻吟不止。无发烧、头痛、头晕、腹泻或脓血便。无不洁饮食史。经某医院急腹 症处理未见效.转来我院。患者从事铬酸铅烘干取样、磨粉及包装一年余,每天 操作约2—3小时,岗位铬酸铅浓度一般为0.05mg/m,既无除尘防毒设施,又无 个人防护措施,同工种17名操作工,7名查出尿铅含量增高。
量大,容易发生中毒。 由于作业时间一般来说,相对固定,因此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减少毒物进人体内的量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一、常见金属毒物的中毒
(一)金属中毒的排泄
❖ 主要经肾及胃肠道。 ❖ 金属毒物常较多聚集于毛发、指甲等,可随毛发、指甲
的脱落而排出体外,尽管不是主要途径,但对毒物的检 测有重要意义。 ❖ 一般来讲,金属毒物排泄较慢,此外,体内不同组织的 生物半衰期也不同。 ❖ 长期接触低水平的金属毒物致慢性中毒的威胁性仍较大。
诊断分级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 现之一者: a)尿铅≥0.34mol/L(0.07mg/L)或0.48mol/24h (0.1mg/24h ); b)血铅≥1.93mol/L(0.4mg/L); 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mol/L(0.3m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