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逢简水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逢简水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逢简水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乡土地理调查活动
学校:杏坛中学
班别:初二(2)班
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
组长:苏思韵
组员:苏思韵,黄园建,陈海文,黄锦姬,胡秀华
一、调查目的
逢简,是顺德的一大景点.冬季落日下的桑基鱼塘田田,春季朝阳下的鲜花小草朵朵,夏季绿荫旁的古桥座座,秋季残阳下的祠堂所所,都无不显示着她的古镇气息,作为杏坛的一大旅游资源,有“小周庄”之称的逢简,其开发潜力,值得令人探究。

二、调查方式:
1.实地考察
2.网上查阅资料
3.访问有关人员
三、成员分工:
1.全体人员到逢简实地考察
2.苏思韵访问有关人员。

3.黄园建,陈海文笔录调查过程。

4.黄锦姬和胡秀华手写报告。

5.苏思韵和陈海文将报告输入计算机,作最后排版。

四、时间按排
1.4月11日实地考察。

2.4月18至19日上网收集资料。

3.4月25至26日写报告。

4.5月2至3日将报告输入电脑。

5.5月9至10日最后修改。

五、调查报告
(一)杏坛逢简的地理位置
逢简位于杏坛中心的东北方。

顺德交通方便,其中105国道经过顺德,其各镇公路建设也是比较好的,从大良可以从大良乘坐281公车直接到达杏坛车站的,并且其它地方的要自驾游杏坛也是非常方便的,目前各旅行社也有杏坛逢简这些旅游路线,近两年来,逢简的游客也逐渐增多
(二)、逢简主要的旅游景点
1、桥文化——逢简的桥
杏坛是水的世界,有河必有桥,因桥成街,桥桥相望,为这岭南水乡增添无穷魅力。

杏坛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宋明、清代的石桥14座,最值得一观的有三座。

坐在当地老人的船上游览,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穿桥过洞,欣赏“碧梧”汉代古街、古老的锅耳屋、石板路,颇有情趣。

⑴巨济桥:先让我们小组带领大家欣赏巨济桥吧
巨济桥是逢简古桥中颇负盛名的.它于宋代开始修建,由李仕修主持修建.该桥为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

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两边栏杆各有望柱十四条,柱上个有一只精美的石雕狮子.这座桥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它的石阶较宽,一部难以跨完,通常要跨一部半,因此,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步半桥”。

(2)明远桥
它是顺德文献中有记载的最早的三拱石桥。

该桥为梁式三孔石拱桥,红色沙岩石构筑。

全长24.8米,顶宽4.7米,高4.5米。

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栏华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

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一只,现仅存十只。

桥两边不设石阶,人畜通行无阻。

(3)“金鳌桥”
位于顺德市杏坛镇逢简乡村口。

单孔石拱古桥。

桥虽不长,却也别致。

整个桥身用红色石料建成,上面用篆书刻出“金鳌”二字。

这就是传说中康熙皇帝赐建的“金鳌桥”。

于民国时进行过修复。

四周的古榕、芭蕉、农舍与古桥相映成趣,颇有味道。

这座金螯桥是紫禁城里的复制品。

原来,逢简水乡在古代有一位出名的老师,他在皇宫里作一位太子的老师。

这位老师很羡慕皇宫里的桥,但作为老师是不可以在皇宫里到处走动的。

于是,有一次,他就肚子痛,于是太子就很着急,急忙背者老师走进自己的住所,他就这样亲眼金螯桥。

当时皇上知道这样,他就批准老师在自己故乡造一座一样的桥。

桥身为红岩石制作,当时平民百姓是不能这样做的,除非得到皇帝的批准。

老师回乡后就造了这么一座。

2、逢简的祠堂
散发着书香的祠堂、私塾蕴涵着逢简村久远的文化底蕴。

据记载,逢简村早在唐朝就已建成村。

从村民的家谱中查到,这条小小的村落,出了不少进士和举人,至今,一户村民家里出了8个秀才的故事仍被人乐道。

由于读书发家的人多,杏坛逢简村留下来的祠堂、私塾和古老大屋也特别多。

村里的大小祠堂有70多间,其中多数为明代风格的,不久前村里还修复了一间有600多年历史的刘氏祠堂。

走在祠堂里,几个小孩正在麻石铺就的天井里嬉戏。

两株50多年的鸡蛋花树散发着悠久的芬芳。

阳光静静地洒在庭廊街舍上,精工细雕的木梁、花窗述说着古老的传说。

(三)当地民歌特色——咸水歌
坐在当地导
游的船上,导游不
时来一段咸水歌,
无不体现着浓浓
的水乡情怀,“小
桥”,“流水”,“人
家”。

咸水歌是渔
民操广州方言演
唱的一种渔歌,
又称“白话渔歌”,
主要流传于中
山、珠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地。

(四)、黄妈妈私房菜
这是到逢简所必须到的地方。

黄妈妈私房菜座落于离逢简市场约1公里的地方。

这所房子设计独特,堪称豪华。

我们小组来到这所房子时,都无不被这所房子所震撼。

虽然我们小组没有机会进入去饱餐一顿,但你也可以从我们鼓噪单调的文字中想象一下它的气派。

这所房子有着像西方宫殿一样的盖顶,上面有一根金色的避雷针。

四面绿树环绕,高高的“城墙”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却挡不住人们的想象。

门口用金灿灿的大字写着“梁宅”,不禁让人想到坐在如此华丽的房子里饱餐的情景。

2006年7月16日,黄妈妈端出亲手制做的八宝酿鲮鱼。

广东顺德退休教师黄少根女士,在2006年顺德首届私房菜大赛中,以一道精心改良的顺德传统名菜“八宝酿鲮鱼”一举夺冠,被誉为顺德民间厨王。

之后,黄妈妈打开家门,办起“黄妈妈金牌私房菜馆”,吸引了海内外的食客。

因此,黄妈妈私房菜已成为品尝逢简美食的好去处了。

(五)逢简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1.交通不便:逢简现还没有公交专线到达,不方便游人来访。

2.周围建筑物虽然很有古典味道,但已经陈旧失修,政府应拨款重修3.没有宾馆之类的供游客住宿的地方。

旅客游玩后要出市区才能有地方休息。

4.没有专业的纪念品销售场地,旅客来游没有特产带回家。

(六)我们的建议
为了水乡逢简有更大更长久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继续努力!我们小组对逢简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希望逢简水乡将有一天,成为杏坛的真正品牌.
1.河涌污染得到整治,打造了一和响当当的“水乡”品牌。

2.逢简可以多建设一些像私房菜馆一样的私房旅馆,让外地游客能亲身体验水乡生活
3.加大纪念品销售场所建设。

游人到水乡游玩,固然希望可以带一些纪念品回去,所以纪念品消售应该会有很大的市场。

4.古建筑已经陈旧失修,政府应拨款重修,这样可以刺激游客来访。

5.加强爱护环境的宣传,加深村民的保护环境意识。

6.完善交通网络,方便游人来游。

(七)活动感言
苏思韵:“了解到逢简的水乡文化,增加对水乡文化的理解,也认识到环境的变迁对水乡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影响,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水乡在人们的破坏下已变形,希望人们都可以认识
到清洁的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保护环境,爱护水乡逢简。


黄锦姬:“目睹了“杏坛水乡”的美貌,逢简的历史,从那斑斑的石板上,聆听着它曾经作为无数人的踏脚石;从那瑟瑟的秋风中,吹拂着它曾经的历史。

隔着柳树,我看到了那名胜的悠久历史以及散发出悠久的不散风采。

水清澈可鉴,鱼儿科真找到了好归宿;成群结队地嬉戏,石子为水划开了一道水波的痕迹。

这水养育了一代代的逢简人。

“黄妈妈私房菜”,这掘起的餐食饮业是逢简最引以为傲的其一,每一个历史文物都见证了当时的场景,为之可想起当年每一位村民的团结。


陈海文:“美不胜收的景色,掀开了历史的潮流,水、景养育了一代代的儿女。

丰收的季节,我看到了村民的朴素勤劳。

天空的白云,蓝天,绿树,给了我一片思想的无限境界。

在那蓝色的想象中飞翔,在思想中流下一片盛秋的季节。


黄园建:“我见识过溪水的清澈,却不及河水的清澈。

从水乡中,一切全皆在眼底,我领悟的道理和了解的见识数不胜数。

一切皆在心中。

胡秀华:“与水乡亲密接触,看见了许多“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留下的历史文物,更对逢简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可谓是大饱眼福,令人惊叹的还有那棵古树,听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这棵古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逢简的成长,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美丽的象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