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换而言之,只要有人或者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文化。
远古的蛮荒时代,人类有安全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无论是现代工业生产还是远古狩猎,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简单讲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更好地活着。
为了更好地活着,就要劳动,就要工作,就要与非人类的一切物质或精神以及人类之间进行接触、融合。
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
企业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我认为,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
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齐抓共管、长治久安,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有相应安全指导机制。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行为,注重基础”的安全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三原则”和“六个确保”的安全保证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的
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
同样,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在目前国有体制下经营的企业来讲,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
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
各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在这方面,洼里煤矿建立了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
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极大提高。
4、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
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
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系统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和落实兑现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干部的走动式管理,充分发挥“三工并寸、动态转换”机制作用,促进员工在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措施和6S、4E
岗位标准上达到行为自觉养成,达到一出手就干标准活,从而不断提高了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5、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这方面,针对协议工多、员工整体偏低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学习上,除了让各级培训中心教师和本矿各专业副总担任授课人外,专门聘请有关院校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讲课,并采取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不及格的坚决不准上岗,极大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安全文化长廊等宣传教育外,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