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上册 鸟类动物的特征1教案 冀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鸟类动物的特征1教案 冀教版

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例外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见过哪些鸟?
二、学习新课:
(一)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活动过程: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盛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多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

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二)鸟喙与取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例外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例外看法。

活动过程: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

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例外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

如木棍洞可以用
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不变在木板上。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例外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
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

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

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
食物对应起来。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便当,为什么?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例外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
究。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三)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例外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