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发展的概述

婴幼儿发展的概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2 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 在整个儿童期的发展过程中, 身体的各系统、 各器官都是有固定的
发展顺序的。 各系统的成熟顺序是: 神经系统最早成熟, 骨骼肌肉 系统其次, 最后是生殖系统。 儿童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 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 所以说,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 为儿童心 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 3 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 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不同, 所以, 儿童生理成熟的时 间、 速度等方面就具有个别差异。 这些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制约着 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1 生理成熟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当某种器官尤其是
脑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时, 只要适时地给予一定的刺激和训练, 就 会使儿童的新的行为模式有效地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用 “ 双 生子爬楼梯” 的实验证实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心 理和行为的发展。 双生子 T 和 C 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 先 让 T 在出生后第 48 周起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 每日练习 10 分 钟, 连续练习 6 周; 而 C 则在出生后第 53 周才开始学习,即 比 T 晚 5 周开始, C 仅训练了 2 周, 就赶上了 T 的水平。
下一页 返回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 发展理论中指出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 结构的转化组成的 过程。 它是一种变化, 是一种连续的、 稳定的变 化。 婴幼儿发展即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过程中, 身心日益完善 的过程。 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成长过程中有规律地进行量变和质 变的过程。
第一章 婴幼儿发展的概述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 考点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考点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1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 2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1 生物因素 • 2 环境和教育 • 3 主观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 一) 连续性与阶段性 • 连续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前进的过程,
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且又萌发着下 一阶段的新特征, 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同时, 心理发展又 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新质逐渐占据发展的优势地 位时, 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 性。 • ( 二) 稳定性和可变性 •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诸如发展的阶段、 阶段的变化等, 大 体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同时, 各个阶段的心 理特点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可变性是绝对的。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2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 遗传素质不同, 人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同的可能性。
例如, 通过遗传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等。 遗传素质差异越大, 心理发展的差异也就越大。 • ( 二) 生理成熟 • 生理成熟即身体上各种器官的形态、 结构和机能发展到完备状态, 生长已停止。 生理成熟也是影响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 三) 普遍性和差异性 • 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但各种心理机能发展
的进程、 达到的水平则是因人而异的。 发展既有共同规律, 又表现 出个别差异, 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 ( 四) 发展的不平衡性 •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同阶段、 不同方面。 在发展进 行的速度、 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 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即使对同一个体而言, 不同心理的各组成 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 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不尽相同。
心理活动从无到有, 从被动到主动, 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 的时期。 • 3 幼儿期 (3 ~ 6 岁, 也称学龄前期) • 这一阶段是人的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 各种心理过程已发展完备, 心理活动有明显的幼儿特征, 对抽象事物尚不十分理解。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4 童年期 (6 ~ 12 岁, 也称学龄初期) • 人的心理继续发展, 许多方面已相当成熟, 如语言、 记忆、 注意
上一页
返回
考点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一、 生物因素
• ( 一) 遗传因素 •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即
将那些与生俱来的机体的形态构造、 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 机能等解剖生物特点传给下一代。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 在: • 1 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 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 高级部位的机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 这是人类心理活动最 基本的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成为具有高 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 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返回
考点二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
• 一、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 典型的心理 特点和主导活动, 将人的发展划分为 8 个阶段。
• 1 乳儿期 (0 ~ 1 岁) • 2 婴儿期 (1 ~ 3 岁) • 乳儿期和婴儿期即 0 ~ 3 岁, 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等, 有能力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和较为抽象的知识。 • 5 少年期 (12 ~ 15 岁, 也称学龄中期) • 这一时期的心理过程接近成熟, 独立性明显增强, 已开始准备脱离
父母, 进入 “ 心理断乳期” 。 • 6 青年期 (15 ~ 25 岁, 也称学龄晚期) • 7 成年期 (25 ~ 65 岁) • 8 老年期 (65 岁 ~ 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