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酒坊,丧尽天良杀亲子在旧社会,经常发生争地、争房、争水、争产业等事,为解决两方相争的问题,有时采用今人难以想象的残忍方法。
而发生在清代北京郊区,为争酿酒烧锅不惜杀掉fl、Jb的惨剧就非常之典型。
在北方,人们把酿酒作坊称为烧锅,因此白酒也称为烧酒,禁止酿酒则称为禁烧锅。
据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农商类”、“争烧锅”条披露:京郊有争烧锅者,相约日:“请聚两家幼儿于一处,置巨石焉。
甲家令儿卧于石,则乙砍之。
乙家令儿卧于石,甲砍之。
如是相循环,有先停手不敢令儿卧者为负。
”皆如约,所杀凡五小儿。
乙家乃不忍复令儿卧,甲遂得值。
这段血淋淋的记载,看了令人毛骨悚然。
为了争一个酿酒作坊,竟然用起杀小儿的惨法,这哪里是争烧锅,分明是杀人比赛!用家中小儿的生命去换烧锅,这样的人真是人性丧尽,天良丧尽。
汉代名酒——菊花酒菊花有清热明目的功能,故人们在夏秋季常睡菊花枕、饮菊花茶、菊花酒。
许多介绍药酒、保健酒的书籍都把菊花酒列入其中。
其实菊花酒最迟在汉代初期就已出口吴晓煜现,而且十分著名,可谓十分走红之酒。
据汉代著作《西京杂记》讲:“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铒,饮菊华(花)酒,令人长寿。
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这段话,讲了菊花酒的制法、制作周期和使人长寿之用途。
据说这种菊花酒首先发明于汉代宫廷,后来传人民间。
后来饮菊花酒成为我国传统习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讲:九月九日“佩茱萸,饵食,饮菊花酒。
”后人还将菊花酒称为菊花杯。
唐人张说诗云:“宁知洹水上,复有菊花杯。
”崔曙也有“且欲今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看来这种菊花酒是很受人们青睐的。
古人之所以用菊花造酒,不仅是取花之香气,更缘于菊花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为驱疫疗疾之用。
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15就指出“菊花气味为苦、平、无毒”,“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多IIN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他评价道:“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
”可见菊花酒的药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急备千金要方》中把菊花酒列入药酒类。
他说:“九月九日,取邓州甘菊花曝于,作末,以末馈中蒸作酒。
”用以“治头目眩晕”。
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还具体讲了酿菊花酒的药料和具体制法。
其药物不仅有菊花八两,还有五加皮八两,甘草四又纯JXL景两,生地黄一斤,秦艽四两,构杞根八两,白木八两。
制法:“上药捣碎,用水三硕,煮至一硕,用槽床压取汁,用糯米一百炫熟,细曲一斤捣碎,拌匀,放人瓮中,密封七日即可。
”当然,我们今天饮服药用菊花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羊羔酒・山西羊羔酒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著名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酒,这就是羊羔酒。
羊羔之肉味道鲜美,且有祛寒壮身、增加身体抵抗力之功效,用羊羔肉制成的酒想必是很好的吧!这种酒是怎么酿造的呢?真是用羊羔酿造的吗?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酿造类”中,就记录了羊羔酒的酿造方法,书中讲:糯米一百,如常法浸浆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杏仁一斤,煮去苦水,又同羊肉多汤煮烂,留汁七斗,拌前米饭,加木香一两,同酿,不得犯水,十日可吃,味极甘滑。
从这段记载可知,所谓羊羔酒是在酿酒过程中,加上肥羊肉煮成的汁,并不是用羊肉直接与米同酿。
另外,此酒中还有杏仁、木香等。
无独有偶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5中,也讲了羊羔酒的酿酒方:“用米一百,如常浸蒸,嫩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杏仁一斤,同煮烂,连汁拌米,入木香一两同酿,勿犯水,十日熟,极甘滑”。
这与高濂所记基本一致。
不仅如此,李时珍还指出了这种羊羔酒可以“大补元当代矿工2005年第8期33 万方数据又夕包JXL景气,促脾胃,益腰‘肾”。
他还介绍了另外一种羊羔酒的制法:“羊肉五斤蒸烂,酒浸一宿,入消梨七个,同捣取汁,和曲、米酿酒饮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时珍指出:前一个羊羔酒方是宣和化成殿真方。
宣和是宋代的年号,这说明羊羔酒的酿造在宋代就已成熟。
那就看一下羊羔酒在宋代的情况吧。
在宋人朱肱的《北山酒经》中就讲了羊羔酒的酿制方法,大致是:取肥嫩之羯羊肉,加水煮烂,肉丝加入米上面,进行蒸饭,肉汁在蒸饭过程中,加人米饭内,或在下酿时加人米饭中,具体酿法与黄酒同(见《中国酒经》)。
在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2也讲:在东京城宣德楼前有个遇仙酒楼,这个酒楼在东京城比较有名气,是高档次的“酒店上户”。
这里就有人喜欢喝羊羔酒,而且是“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甚至比银瓶酒价格还要高。
东京是北宋时期的都城,即今开封,可见羊羔酒在北宋时期的首都是很有名的。
宋代诗人苏东坡也喝羊羔酒。
他在《二月i日点灯会客》一诗中就写道:“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
羔儿酒,即羊羔酒。
到了宋元时期,羊羔酒始终不衰,特别是山西的羊羔酒比较有名。
《万物绀珠》讲:“羊羔酒l叶{汾州,色白莹,绕风味”。
另明人王世贞《酒品》明确指出:“羊羔酒出汾州、孝义等县。
白色,清澈如冰,清美饶风味。
”元代宋柏fj《酒小史》中就把山西羊羔酒列入其书。
忽思慧《饮膳正要》也讲,元代宫廷中也饮用羊羔酒,以利保健。
何谓咂酒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种饮酒方式,这就是咂酒。
咂是吸吮之意,在酒瓮(罐、缸)中放置若干个竹管或苇管,人们围坐在酒瓮旁,用小管慢吸慢咂,浓郁的酒香,伴随着浓烈的亲情、友情,真是其乐融融,其情悠悠。
这种饮酒方式,起源甚早,但不知起于何时,较早的文字记载当属唐人房千里的《投荒杂录》中的一段话。
施南(今湖北恩施)人燕聚,若饮以咂酒,盖亲而近之之意,此犹蛮俗也。
咂酒者,以蜀秫和麦酿之,临饮则分受于尺许高之小坛内,注令满,设于庐舍之中,预截细竹34当代矿工2005年第8期一枝,约三尺许,通其节,插竖坛上,旁列一盎,用盛新吸之水。
客毕至,主人以器提水注坛,乃让齿德尊者,先就坛次,于竹上咂之,水尽则益,以酒尽为度。
这种以年龄尊长为序,轮流咂吸的饮酒方式,充分表达了主客之间的亲密、团聚之情,场面气氛热烈,真是一种既文明又友好的形式。
由于有些地方是用芦苇秆吸酒,故这种形式又称芦酒。
唐代诗人杜甫在《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一诗中就讲:“黄羊饫不膻,芦酒多还醉”;白居易《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诗中也写道:“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不过自居易使用的是小藤管而不是芦管。
明人李时珍对四川、陕西一带的咂酒形式有较明确的记载。
《本草纲目》第25卷中讲:“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
”李宗肪在《黔记》中对贵州苗族的此习俗描写较清楚:“咂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日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之,视水容若干征饮量。
苗人富者,以多酿此为胜”。
特别有趣的是,在贵州大方兴隆千龙滩边还有一个咂酒诗碑,反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军至此,与当地苗民共饮咂酒,石达开即兴赋诗:“千斛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玉龙抱住擎天柱,饮尽黄河水倒流。
”曾在藏地为官的清人李心衡,对于藏族人民吸饮咂酒之俗,所记颇详:番地无六酒六浆之属,只有咂酒一味。
以小麦、青稞、黍子、燕麦为之。
将稞、麦等入水锅入煮半熟,倒向沙地曝干,然后拌酒曲人皮篓内,上用牛羊毛盖暖,数日后闻有酒气,再入酒坛,用牛粪封口,唯恐泄气。
同时移贮铜瓶,入滚水少许,以细竹管数枝其内。
酒而味薄,酒底有沙土,故用竹管吸取中间。
男女数人可以杂吸。
这种饮咂酒的习俗在今天的少数民族地区还较普遍,有的在重大节日或生小孩、结婚日,都要全村人出动,共饮喜庆咂酒,场面十分壮观热烈。
宋代杭州的名酒宋代杭州十分繁华,特别是南宋时期,杭州作为都城,更是物阜民丰,商业发达,饮食繁盛,全国各地的名酒,在杭州各大酒楼几乎都可以找到。
那么,当时杭州有哪些名酒呢?在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专门记载了当时杭州的名酒。
杭州又称武林(现该市内商铺以武林冠名者多有),故周密记载杭州之书称《武林旧事》。
在该书卷6专门有一条写了“诸色酒名”。
此条中所录酒名有:蔷薇露、流香(并御库)、宣赐碧香、思堂春(三省激赏库)、凤泉(殿司)、玉练槌(祠祭)、有美堂、中和堂、雪醅、真珠泉、皇都春(出卖)、常酒(出卖)、和酒(出卖并京酝)、皇华堂(浙西仓)、爱咨堂(浙东仓)、琼花露(扬州)、六客堂(湖州)、齐云清露、双瑞(并苏州)、爱山堂、得江(并东总)、静治堂(并江阃)、十洲春、玉醅(并海阃)、海岳春(西总)、筹思堂(江东漕)、清若空(秀州)、蓬莱春(越州)、第~江山、北府岳兵、锦波春,浮玉春(并镇江)、秦淮春、银光(并建康)、清心堂、丰和春、蒙泉(并温州)、萧洒泉(严州)、金斗泉(常州)、思政堂、龟峰(并衢州)、错认水(婺州)、谷溪春(兰溪)、庆远堂(秀邸)、清白堂(杨府)、蓝桥风月(吴府)、綮金泉(杨郡王府)、庆华堂(杨附马府)、元勋堂(张府)、眉寿堂、万象皆春(并荣邸)、济美堂、胜茶(他处所无者)。
在该条后,周密还讲道:“检点所息,日课以数十万计,而诸司邸及诸州供送之酒不与焉。
盖人物繁洁,饮之者众故也。
”从以上所记,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点:一是当时名酒种类繁多,简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二是,用酒量十分大,正如周密所讲的那样:“饮之者众”。
另外,每天所收的酒息就高达数十万两白银。
三是,当时的名酒库不仅来自于公家(皇宫、各酒库),私家酿酒者也是很多的,有些名酒就是由王公贵族们酿造。
如紫金泉酒由杨郡王府酿造,蓝桥风月酒由吴府酿造。
四是,以春或泉命名者多有。
如名春者有思堂春、皇都春、十洲春、海岳春、蓬莱春,锦波春,浮平春、秦淮春、丰和春、谷溪春、万象皆春等。
名泉者有紫金泉、蒙泉、金斗泉、潇洒泉、凤泉、真珠泉等。
五是,许多酒都有个非常引人的名字,大概是为了吸引酒客,扩大销售量吧,像蓝桥风月、玉练槌、第一江山、齐云清露、万象皆春、错认水等酒名就比较引人注意。
万方数据中国酒文化谈丛(八)作者:吴晓煜作者单位:刊名:当代矿工英文刊名:MODERN MINER年,卷(期):2005,""(8)引用次数:0次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kg200508031.aspx下载时间:201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