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植物与土壤(B)卷一、选择题(共75分,每小题3分)1.①砂粒多,黏粒少②黏粒、砂粒均多③砂粒、黏粒等量④土壤颗粒粗⑤土壤颗粒细⑥土壤质地均匀,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选择是()(A)①④(B)②④(C)③⑤(D)③⑥2.某地区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改良碱性土壤(B)改良酸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提高农作物产量3.如右图所示,不久发现本来浸没土壤的液面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中含无机盐(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4.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5.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以下哪种生物的出现使这成为可能()(A)低等植物(B)高等植物(C)动物(D)真菌6.右图为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积分数,如果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 )(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7.小明把一块大理石埋进花园的四五厘米深土壤里,用黑土把石板盖住,上面播下几粒豆科植物,等到秧苗出土、茎蔓吐须时,挖开土层,发现植物的一部分根遇上了石板,洗去土壤后,小明发现大理石—亡有网状的条纹,这可能的原因是( )(A)根在重力作用下使石板受压而形成的(B)受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颗粒的摩擦作用形成的(C)土壤中小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D)根呼吸时在土壤中产生酸性物质腐蚀而成的8.学习植物与土壤的内容后,小华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土壤也能种植物吗?如果要实现不用土壤也能种植物,你认为小华应该提供给植物什么物质就可以( )(A)只要水(B)要有空气和水(C)水和养料(D)只要养料9.玉米和大豆是“亲家”,玉米需要氮肥,大豆的根瘤菌是个小小的氮肥加工厂,它能把氮固定在土壤里,大豆加工的氮主要来自( )(A)人工施肥(B)空气(C)植物残体(D)细菌10.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可以成为地质学家找矿的好向导,如开浅粉红色花的紫云英,地下可能会找到铀矿;在锦葵丛生的地方,可能有镍矿,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A)植物吸收各种元素时会有选择性(B)可证明植物根吸收矿物质的能力强(C)土壤中哪些元素多,植物就多吸收一些(D)不同植物从土壤吸收的元素会不同11.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土壤结构②土壤肥力③光照强度④水分状况⑤通气状况(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2.小明的爸爸在对盆栽花卉移盆时,采取移盆植物带土移植的方式,其目的是()(A)能保持根的活性(B)使植物的根得以固定(C)增强水分的吸收(D)减弱根的呼吸作用1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经根、茎到达叶中,则三者间的细胞液质量分数比较()(A)根>茎>叶(B)根>叶>茎(C)叶>茎>根(D)叶>根>茎14.把某植物种植在沙质盐碱地,发现植物因发生“烧苗”而死亡,其原因是()(A)植物因吸收过多的无机盐而死亡(B)植物细胞失水过多死亡(C)此地温度过高导致植物死亡(D)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强度过大导致死亡15.池塘中发生“水花”现象,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最后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其最终的原因是( )(A)水中的氮磷元素含量过高(B)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过多(C)水中的微生物含量过高(D)水生生物因缺少食物而死亡16.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C)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17.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人几株插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A)导管的输导作用(B)筛管的输导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18.小明为探究植物茎的物质运输,把一植物枝条作环割处理,结果发现该枝条长势不好,其原因是( )(A)导管受损(B)筛管受损(C)外树皮被破坏(D)木质部受破坏19.茶叶出现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则说明()(A)缺氮(B)缺磷(C)缺钾(D)缺镁20.乔木在生长过程中以下哪个结构会使茎变粗变大()(A)外树皮(B)木质部(C)韧皮部(D)形成层21.植物细胞无时不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排出体外()(A)根部(B)茎部(C)外树皮(D)气孔22.植物细胞会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细胞却不会破裂,这是与植物细胞的哪个结构有关()(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液泡23.以下哪些物质可以从气孔中自由进出()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蛋白质④矿物质⑤水蒸气(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24.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存储在细胞中(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25.以下各种措施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A)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B)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C)为提高牧业产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26.在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7.农田覆盖地膜是一项农村广泛利用的技术,使用容易自然分解的地膜的好处是_________. 28.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土壤有较强抵抗污染的能力,当污染物进入土壤后,能被土壤里的_________和_____分解。
30.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土壤。
.31.如果土壤黏性很强,则表示土壤中_______________性能好,但__________性能差. 32.植物根尖的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部分.33.植物茎的结构中与输导有机物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很难生存,但一些耐盐碱植物却生长良好,这主要原因是此类植物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土壤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5.人们发现在中午时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这时叶表面气孔会___________,气孔的变化与两个半月形的____________有关。
36.植物体内生成的有机物是通过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输导方式进入各个组织。
37.据说山东有棵数百年生的老枣树,空心的树干可容一个人避雨,但枣树还年年结果,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38.洪灾过后,因田间积水时间过长,大豆、棉花等旱作植物会死亡,这说明植物根在土壤中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__。
39。
小明家门口有一块菜地,种有许多蔬菜。
在夏天的午后,小明发现青菜的叶子会低垂、皱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棵青菜枯死后,会发现其逐渐腐烂,最后消失,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0.有些山区的土壤中缺少碘元素,会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疾病;而有些地方的土壤中富含有碘元素,却不易发生这类疾病,原因是碘元素可通过被____________吸收,最后进入人体内。
41.小华家的屋顶上种有许多绿色植物,夏天屋内很凉爽,这和植物___________有关。
42.为治理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现象,专家建议,要提高植物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
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_________。
(填“减慢”或“加快”)43.某地区的土壤适应于种植大麦,由于近年来酸雨污染严重,大麦的产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面表格提供的数据,你认为该地区应种植哪类作物最好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说明题(共15分)44.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2、B3、B4、D5、A6、C7、D8、C9、B 10、B 11、B 12、A 13、C 14、B 15、A 16、D 17、A 18、B 19、C 20、D 21、D 22、B 23、C 24、D 25、C 26、细菌,真菌,放线菌27、不会破坏土壤结构28、木质部,气候条件29、微生物,小动物30、砂石类,黏土类,壤土类31、保水,通气32、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33、筛管34、大于35、关闭,保卫细胞36、自上而下37、树的输导组织没有完全被破坏38、氧气39、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失水;微生物的分解40、植物41、蒸腾作用42、减慢43、茶44、(1)分解有机物(2)污染,塑料等物质不易被分解,破坏土壤结构(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45、(1)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2)越来越浅,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3)植物茎中具有输送水分功能的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