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

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 期末 知识点 完整版 大总结 开卷考 详细 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大学生活的变化(三个变化)P2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四个方面)P3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1.学习理念P4: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终身学习(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2.优良学风P5: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1.成才目标P6: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大学生崭新形象P6-7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P8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813.社会主义法律的定义P8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P8-9(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P92.思想道德素质的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1.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三个方面)P12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1.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四个方面)P13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P152.理想的定义P153.理想具有阶级性,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P15-164.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P16 5信念的定义P166.信念具有稳定性(不轻易改变)、多样性(不用人有不同信念;同一个人在生活不同方面有不同信念)P177.信仰与信仰的分类P178.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如影随影、相互依存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作用(三个方面)P18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P18-20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P20-2233.新的挑战:①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科技文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③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252.应怎么做P26-28:(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鉴定时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的定义和内容P29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P29-30①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②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生活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P31-32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实现是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过程P332.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P3343.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35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理想(三个方面)P35-37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5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跨国界、信息共享,人员流动等情况使人产生错觉,误以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②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中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大学生把握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应树立的观念(三方面)P45-46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6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P472.爱国主义与爱护祖国的一致性P48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定义P482.民族精神的内涵P4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49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静什么P50-51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512.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P52-533.如何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3-55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如何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三个方面)P55-56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1.如何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四个方面)P58四、增强国防观念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P58-59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P59-60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7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科学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影响P70 8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P712.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意义P71-72 ①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②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需要渎职的错误思想P72-73①反对拜金主义②反对享乐主义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1.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P74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机制。

衡量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P74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P74-75(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两个方面)4.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P755.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四个方面)P76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2方面)P779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四个方面)P77-78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大学生创造人生价值的要求(两个方面)P79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1.身心健康P80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两个原因)P80-813.如何保持身心健康?P81-82(四个方面+体育锻炼)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1.个人与他人关系,在本质上市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P82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P83-84(平等、诚信、宽容、互助)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4-85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5-87 ①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②个人与社会既对立又统一。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10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P87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P973.自觉真爱自然,保护环境P8811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1.道德的起源P902.道德的本质P91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道德功能的定义和表现P912.道德的功能P91-92: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导向、激励、辩护、沟通功能3.道德的社会作用P924.社会主义道德的意义P93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P94-95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P101-102122.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P102-107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P10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P102-104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④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应该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1.集体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P105-106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P1063.现阶段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P10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P107 13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P1072.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三个方面)P107-1083.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主要内容的理解P1084.大学生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三个方面)P1095.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P109-1106.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0-111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11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P111-113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P114-1154.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P115-11614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1.理解法律的含义(四个方面)P119-1202.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P120三、法律的历史发展1.法律的发展史P121-122: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2.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P1203.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理解P122-1234.社会主义法律的意义P123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两个方面)P124-125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五个方面)P125-1262.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四个方面)P127-128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P1282.法律的运行P128-13015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1302.宪法的特征(三个方面)P130-1313.宪法的作用(四个作用)P1314.宪法的基本原则(五个原则)P131-132二、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P13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33-134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134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34-135(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1356.基本经济制度P136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1.我国公民:具有我国国籍的人P1362.我国公民及基本权利P137-139(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P139-140(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6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P140-1412.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P141-142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五个方面)P142-144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 1.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定义: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P1442.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四个方面)P144-1453.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部门P145-15017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义P152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三个意义)P153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P154①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②包括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收法)3.执法为民P154-155①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②包括三项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文明执法)4.公平正义P155①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②包括两个基本要求(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5.服务大局P155-156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②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基本保证6.党的领导P156①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②内容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18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自觉树立法治理念要把握的四个关系P156-158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1.法治思维方式的定义P1592.法治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P159-160(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要处理的五个关系P161-164 ①民主与法治的关系②权利与权力的关系③权力与义务的关系④自由与平等地关系⑤实体与程序的关系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三个途径P164-165(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1.法律权威的含义P1662.法律权威的两个意义P166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191.如何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五个方面)P167-168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1.如何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三个方面)P168-16920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的四个特征:P171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