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诗创作专题讲座

儿童诗创作专题讲座

金波教授专题讲座时间:2010年4月9日星期五地点:兴化市董北村报告厅内容:儿童诗的创作、阅读和教学老师们下午好!今天跟老师们见面,非常高兴。

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和孩子们的老师,我非常愿意到学校当中去,在座的就有很多的朋友,特别是在推广阅读方面,进行再创造,是我的作品没有想到预期的效果,是他们给予我的。

围坐在这里的时候,我的目光就像一阵风一样在吹拂,寻找我熟悉的朋友。

我这种寻找,不单是在找我已经认识的朋友,也在认识我还不认识的朋友,陌生的朋友,还在寻找我童年时代的老师,我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像你们一样年轻,所以,我就觉得给老师讲课是最有诗意的事,我来这里之前,到另一个城市,去看望我90岁的老师,我有种感觉,我什么时候见到他的时候,我又回到了童年。

我似乎进入了一种幻觉的气氛当中。

我的老师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给了我只是,给了我做人的启示,以后半个世纪,一直都是我创作的领路人,所以,我一见到你们大家,我就回忆起老师。

比方说,第一首诗歌老师怎么赞美我的。

我记得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是写的希望你能做文坛上的佼佼者。

后来我就写了一首诗,叫《纪念册》,表达了对小学老师的敬爱。

就是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灵感,给了我毅力。

还有,我有首诗教《紫桑葚》,也是因为男生很淘气,把邻居的桑葚,老师给我求情,,免除我的惩罚。

他的教育方法,不是体罚,而是带着我们去采桑葚,就告诉我们,教师,是怎么博得学生的喜爱的。

年轻点的,认为他是我的姐姐,有一位老师要当新娘了,我觉得很难过,老师要做新娘,这首诗就写的那份感情,那份失落,你当了新娘以后你还记得我们吗?你还想我们吗?发出这样的疑问?当了新娘之后,还是我们的老师姐姐吗?今天在您结婚的日子里,我们只让您看到我们的笑脸,谁也不许说伤心事情,只是我想轻轻的问一句,等你有孩子的时候,你还爱我们吗?我们很提心吊胆,等你有了宝宝,还能倾听我们的心事吗?今天和老师们一起谈诗歌,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人就是在回忆当中生活的,回忆也是创作的,一种撞击。

所以我想,我来上课,给老师们上课,我在台上,你们在台下,给我的感觉你们仰着头看我,其实我是仰视你们的,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最初给我的灵感的,真的是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师的记忆,我不能坚持50多年写作。

在这里是上课的,还有一种做学生的感觉,今天给你们讲课时非常幸福的事情,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永远铭记在心中的感觉,是我半个世纪创作儿童作品的动力和源泉。

来这里之前,看望90多岁的老师,第一句还是问,最近你又写什么了?就像小时候问我一样:最近读什么书啦?跨越了半个世纪,还是那句话。

诗是生活的营养品。

诗我们一生不可或缺的文学样式,从婴儿到老人,都不能缺少诗歌这种精神营养,对于婴儿来讲,诗歌的声音,是大于诗歌的内容的。

声音比诗歌更重要,识字了,声音和诗歌一样重要。

被诗歌滋养过的心灵,是温暖的,是柔软的,敏感的,细腻的,恰好是人的不可缺少的。

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诗的特质以及在教学中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诗的特质是抒情。

中国诗是抒情为主的,全世界的范围来讲,几乎都是抒情的。

抒情首先要感动诗人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读者。

感动自己和感动读者,这是诗歌创作阅读最佳境界。

诗是不擅长讲故事的,虽然也有叙事诗。

不可能像小说一样,有那么多细节和情节,叙述诗也叫歌唱的诗。

就拿《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没有那么多的细节,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和故事叙述方式是不一样的。

不擅长讲故事,常常成为孩子们不喜欢诗歌的理由。

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诗集,孩子们不愿意买。

老师们喜欢吗?都不太喜欢,所以在老师那里也常常有种感觉,诗没有什么好讲,没有语言障碍。

现在诗歌不讲究格律了,现在的诗写不好就是散文的分行。

老师也常常说我们不太喜欢诗,也不太喜欢讲,因为太简单了。

刚才听王老师的课,就是读诗最好的境界。

孩子们究竟喜不喜欢诗歌?其实一个孩子的成长,最早接触的就是诗,只是没有意识到。

孩子的听觉是和诗歌最接近的。

声音比内容重要,刚才有个刚当妈妈的,半岁就开始读诗了,慢慢长大以后,就更喜欢了,甚至喜欢作诗。

孩子不喜欢诗歌,为什么又写那么好呢?这就是孩子的特质,不假思索出口想象,很丰富的事情。

一年级孩子写的诗,教坐飞机:坐飞机,真好玩,可以和小鸟赛跑。

坐飞机,真好玩,可以到云朵上睡觉。

坐飞机,真好玩,可以到太阳上去旅游。

而且你们注意,这个孩子没有学过诗歌的技巧,为什么一连重复了三次,反复是歌唱的需要,是记忆的需要,实际上这首诗就三句话。

同样这个孩子,还写了一首诗,叫月亮: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们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表面上是形容月亮走我也走,但是,他却比喻成无家可归的孩子,很奇特很感人。

想象不能脱离,生活的源泉。

我们可以猜想,他是带有一种思念的情节。

下面还有一首:思念因为思念消瘦了吗?月亮一直对着水面照镜子。

这种表达有很大的跳跃,留有很大的空间。

语言的表达方式,尽管是一年级的孩子,这种想象是很奇怪,很有趣。

诗歌非常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想象。

还有一首:断线的风筝风筝断线了,就没有了妈妈成为流浪儿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城里的树乡下的树兄弟姐妹很多城里的树却都是独生子女彩虹好漂亮的发卡呀是太阳送给月亮的礼物吗我就觉得太阳送给月亮的礼物,含义就很丰富了,所以,你看,孩子是有感情的,有思想的,有天然的表现的方法,那就是他丰富的想象力。

会写诗就当然会爱诗。

孩子们不喜欢诗是因为我们对他的引导不够。

《一把伞下四条腿》那年,我大约三岁,妈妈带我到公园里做游戏,看到伞下有四条腿……我很好奇,围着长椅转来转去,直到太阳伞拿开,我才知道,是一个叔叔在和一个阿姨亲嘴。

我大叫,叔叔阿姨再来一个。

妈妈在远处哭笑不得,还有点生气,周围的大人也都乖乖的。

那时的我不明白,叔叔阿姨不是夫妻就是情侣,他们为什么不能公开地甜甜蜜蜜。

这就是孩子的天真。

童言无忌,这首诗就是童言无忌的产物,让我写不敢写,写出来就没这么纯真了,我写不出来了,我过了那个年龄段了,我装都装不出来了。

做人的单纯是对童诗的要求,也是对讲诗的要求。

写诗要单纯,做诗也要像孩子一样单纯,不要到诗中找威严大意,找爱国主义,孩子就是孩子。

我想这样做的话,比讲其他的文学样式有其他的样式,就是你要回归童年,全身心都要回归童年。

我为什么喜欢教师?大学教师不如中学,中学不如小学教师,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单纯。

单纯是写诗的技巧,也是讲诗的要求。

我们说句孩子的单纯,也不见得孩子没有思想。

孩子的角度是和我们不一样的,看下面一首诗,11岁的孩子写的一首诗:山里娃早上背上带补丁的书包一走就是是十几里好远的知识呀晚上家里没有灯的孩子坐在外面数着星星好歹也是个算术很苦涩的一首诗,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是诗歌的写法,通感。

孩子不见得懂得通感,他是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

好远的知识,含义是双重的。

还有一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吧蛋糕送给他吃,把棉衣给她送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那位小姐姐。

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健康很阳光的主题。

我当时把她叫过来,给他出个题目,限你一个小时写出来,他用了三十分钟就写出来了。

还有一首,鼠年致老鼠燕妮我喜欢你们——一双机灵的眼睛,分红的耳朵,虽然没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会你们,自己劳动,干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个朋友,它的名字叫猫。

我去调查研究,获奖孩子的,我是和他互动的,我了解了诗歌之外很多的事情,他的心理状态,他怎么得到灵感的,有哪些哲学韵味的思考?我在和儿童双向互动,这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原则。

现在语文课非常强调交际啊,不仅和自己的童年在对话,还会和儿童做互动,这是读书非常重要的原则。

读孩子们的诗歌,是对儿童的再认识和新发现。

孩子的世界实在是太丰富了,有时候我的创作真的就是孩子的一句话。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带着孩子来我家,进了门就躲在妈妈身后,就说了俩字“喂喂”,孩子很大了,就只说这两个字。

原来是想吃奶。

后来我就写了篇童话。

老师带着新鲜感看孩子,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备课会非常丰富。

特别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非常形象的东西。

所以我说,当我们读了这几首诗,我们就是对儿童世界再认识的新发现,这是对我们儿童观,教育观,带着这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去教语文,这是语文老师必备的原则。

写儿童诗是一种游戏精神的表露方式。

孩子写诗,几个孩子一起写诗,是一种激发想象力的比赛。

如果你班级里有两三个孩子,喜欢写诗,你会一下子调动起全班孩子的积极性,因为孩子就是喜欢比赛啊。

前段时间周老师讲了一节绕口令的课,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诗歌的创作让孩子们来写,是一种激发想象力的比赛,也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所以,教师要重视孩子们的写诗,要讲解孩子们写的诗,容易引起共鸣的,切忌拔高。

有时候我就想,孩子的诗是一朵很朴素的小花,我们却可以从小花当中找到这座花园。

孩子的确是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基于上面的作品,以及点评,明确几点:1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会逐渐减少。

想象力是人的特质,唯有人有想象力。

儿童写的诗是心灵的天籁,是最自然的,最本真的感情抒发。

孩子写的诗是无技巧的大技巧。

2、诗歌这种形式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

最符合儿童求新求美的天性。

3、读诗可以保持和培养这种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激发想象力,这是诗歌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

4、诗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

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第二个问题:诗歌的教学目的诗歌是文学的灵魂,学会欣赏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的小说或是一部好喜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叫纯粹、较敬畏。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朱光潜)2、读出感情来:引起共鸣。

信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请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快去航海吧,海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帖得紧紧,紧紧……(金波)3、读出想象来。

《鲜花和星星》用了互相衬托,互相比你的手法,在语言上,用了重叠复沓的方式。

4、读出形式的趣味来。

雨中的树林雨中树林市个童话的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