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教材说明:本册共32篇课文,精读28篇略读8篇。
另外包括八篇选读课文。
八个专题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语文园地有五个栏目组成,四个是固定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是机动的,宽带网或者趣味语文等。
第一单元说明:这一组由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本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首先要注意衔接。
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本组教材中首次安排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师生了解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的方法。
本组教材可用15—17个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材简说: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做了一些提示。
二,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飘扬,敬礼,蝴蝶,游戏,热闹”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全文贯穿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二,初读课文、1.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
教师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3、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4、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字词。
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12、出示“坪、坝”等1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3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
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
(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板书:美丽)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
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板书:书声)(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
”“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
”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
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师:读得真好。
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
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
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2、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3、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1 我们的民族小学(小路、服装、校园)美丽(钟声、书声、游戏声)2.金色的草地一.教材简说:讲的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
可爱的蒲公英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探索发现的喜悦。
二.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绒毛,观察合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和童年的生活背景理解文章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都见过草地吗?一般草地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对不对?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见到了金色的草地特别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师生同读二.初读课文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读课文,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大意1.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每件事的大意第一件事: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事: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以及变色的原因2.文章中写到草地会变颜色,它是怎么变色的?草地会由绿变黄的主要原因在于蒲公英的颜色。
早上,当蒲公英花还在合拢时,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花朵张开变成黄色,草地也变成黄色,傍晚时蒲公英又合拢了所以草地又变成绿色的了。
三.学生表演在课文读熟练的基础上,揣摩兄弟二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进行有关的对话。
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愿意,可以多样化表演不拘一格。
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1)同学们,我们既然大致了解了课文,那接下来请两个学生上来表演一下,把小哥俩的语言动作表演出来,体会童真欢乐。
(2)通过表演,想像一下当时人物的心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四.指导生字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个别字重点指导,“假”和“朝”都是多音字,“耍”的下面是“而”不是“西”,“绒”的右边是“戎”不是“成”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悟童趣1.“我”到底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什么?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之间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太当回事,轻易的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第一次发现的继续,是深入进去的发现,是带有探究想的发现,实在有意识的,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
让学生大胆谈一下从中得到的启发: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2抓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耐心寻味“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强调我起得很早?可以让学生联系是上下文理解。
由于过去没有起这么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花就是金色的,只有早早的起床去观察才发现早上的蒲公英适合是合拢的。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在这里”并”有哪些含义?用上“并”,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蒲公英的话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蒲公英的变化,把不容易说清的现象形象化了二.激发情感全文透漏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会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引起我们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和追忆。
所以在教学时,要把字里行间蕴含的童真表达出来并让学生有真正的体会。
尤其是在我和哥哥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画面,为学生展示这样一幅美好的场景,结合课文的插图体会。
三.拓展延伸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想一下,蒲公英为什么是“我们”最喜欢的花?因为从小小的蒲公英可以洞察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热爱。
2搜集一些蒲公英的资料,增加对它的了解3..小练笔:写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花或者一种植物4.自己平时的发现的自然现象,通过查找资料寻求原因。
3爬天都峰一.教材简说:课文主要描述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天都峰,遇到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大爷,我们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
揭示了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有战胜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峰顶,似乎,白发苍苍,辫子,勇气”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