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和谐的生态课堂。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只有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查,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

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理念。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

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

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学思结合”教学思想。

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这便又是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相机提问。

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可以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

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实践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3)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相关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按三个阶段逐步展开。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主要工作:
(1)申报课题,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1月)
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举行教学沙龙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
文比赛。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

(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
工作。

六、课题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学术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
韩朝平中高森达实验学校校长教育管理
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指导
余荣军小高森达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数学教学负责课题申报、研究及结题报告的撰

森达实验学校
王吉明小高
数学教学负责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教导主任
曹兆文小高森达实验学校总务主任数学教学负责课题经费的筹措与管理夏玉良小高森达实验学校教导副主任数学教学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徐友萍小高森达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长数学教学课题会议记录
李文娟小高森达实验学校教师数学教学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陈步珍小高森达实验学校教师数学教学负责研究报告的形成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课题负责人及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曾参与了县思者足音
《有效提问—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的校本教研研讨,其沙龙纪要在《小学数学
教育》上发表,对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因此,课题负责人有能力承担
该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他们的参与是对本课题的有
力支持。

2、我校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数学教师队伍,全体数学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
德素质,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精湛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以及健全的生理心理素质,教科研意识强烈,有敬业精神。

另外,还拥有一批教
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新颖,在市、县各类评优课中屡获好评的优秀骨干教师,
他们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
果。

3、本课题理论框架论证较为充分,研究设计较为严谨,这是我们研究顺利进行
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参与课题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将进行录音、分析,逐步建立
资料库,拟对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进行具体研究,以便于找出现有课堂中存在
的问题,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效益。

4、本课题由教师团队共同完成,合作与分工明确。

并于2011年2月——2011
年6月结合教学经验,寻找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设计了可行性报告,制订了实施
计划;于2011年7月——2013年1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
年6月对课题进行全面的验收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