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7
六、分析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 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能把物质生产过程 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被运用于实 践的科学” • 其次,也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 才能起到它真正的作用。科学家需要依靠 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 • 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 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0.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1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 的基本内容
•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 作中没有做专题论述,但许多经典的论述 分布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之中,其理论内容 包括: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7
• •
•
• 技术知识区别于科学知识
• 目的性:人类的技术行为是设计、制造、使 用、监制各种人工事物及人工过程的有目的 的行为,是关于“如何做” 问题;关于“目 的”的概念并不出现在科学知识的理解之中。 • 评价标准:科学知识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 标就是“真”,但是技术的知识是讲究实用 的知识,是设计、建造、运转人工客体的知 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征。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6
五、论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 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特殊的生产,对社 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 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科学作用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 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无知和蒙昧;把自然 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生产率;科学与 哲学相结合,产生了唯物主义;科学与实践结 合,产生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8
• 4. 科学是一种方法
• 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科 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 • 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 是科学本质特征。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 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3
二、阐述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
•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与物质生产的密切 关系,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 • 在他们看来,“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 决定的,其中包括: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 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 科学是“知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力,自 然科学应用于生产,“并进入生产过 程”“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8
七、关于技术异化
• 资本主义就其本质而言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科 技异化现象;马克思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技术 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 “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 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 践的科学,——但是,这只是通过使工人从属 于资本,只是通过压制工人本身的智力和专业 的发展来实现的。”*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6页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9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即学科体系结 构) ——略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0
科学的本质特征
• 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活动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8
• 实践智能
• 技术被理解为包含了人类实践智慧与技艺 的一个特殊知识体系。但由于技术行为 目 的性的倾向以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因 此这里知识的概念更接近于智能的概念。 • 在技术知识中,除了有“可明言的”知识 外,还存在着一种只能用熟练操作技巧表 现出来,用人造物呈现出来的所谓“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意会知识 。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 想的基本内容
• 一、 何谓科学?
• “科学”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 为“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 •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 定义。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 “科学不是能 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 其特性。
• 在多种社会因素中,物质生产是科学产生和发 展的实践基础。 • 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如果 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 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 术的状况和需要。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 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还说:“经济 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 识不断进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5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科学的各种形象
•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 系
• 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科学只是知识的一部分, 是知识的较高状态。局部的经验、行家的判断等 零碎的知识还不是科学。 • 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 的见解。 • 黑格尔认为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指出:“一堆 知识的集聚,并不能构成科学。”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4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5
• 技术哲学的创始人恩斯特·卡普认为: • 工具均是人的器官的投影,即“器官 投影”。工具是从人的器官中衍生出 来的,人体器官的外形与功能是所有 工具的源泉与本质。 • ----技术就是外在化、客观化的人类 器官。
• 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 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 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强 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1
二、何谓技术?
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 技能、技巧和能力等。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如春秋末期齐 人所著的《考工记》中讲到,精美器物的形成 离不开天时、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 合。
自然辩证 法概论
刘 金
ssjyliu@ Sunday, June 08, 2014
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略)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略) •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二、技术的发展动力
9
• 5.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的科学观: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 邓小平于1988年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 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0
• 6. 科学还是一种文化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2
• 技术的基本界定:
• 作为客体(object)的技术 • 作为知识(knowledge)的技术 • 作为活动(activity)的技术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3
• 1、作为客体的技术
• 指 技术的各种物化结果,包含 所有人造的、物质的人工物, 如工具、机器和消费品。
• 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
• 技术的主体要素是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 论。 • 技术的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 工具为标志的客观行技术要素。
7
•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 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 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 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 •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 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 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 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1
技术的本质特征
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技术的目 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 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 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 件的影响。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2
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 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具有通用性、共享性。
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 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 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 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9
• 3、作为活动的技术
• 作为活动的技术与人 的不同行为联系在一 起,主要包括 制造与 使用。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ຫໍສະໝຸດ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