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 效用论
为什么像水那样对生命如此 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很低的价格, 而对于生命并非必不可少的钻石 却极其昂贵?
——亚当·斯密的 “价值悖论”
亚当· 斯密 (1723-1790)
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价格和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TU f (Q)
◆边际量就是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 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增量。
MU TU (Q) Q
MU lim TU (Q) dTU (Q)
Q0 Q
dQ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消费
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
满足程度。(总效用量的增量)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 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 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一、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消费者在 一定时间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得到 的总的满足程度。(效用量的总和)
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X1与X2的不同 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X2商品
U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组合方式 X1 梨 X2 苹果
a
1
5
b
2
3
O
X1商品
c
3
2
d
5
1
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 表达形式:
U f (X1, X2) U0
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
货币的边际效用(λ)等于商品的边际 效用与价格的比值(就是单位货币产生 的效用)。
思考
?
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将高 收入者的部分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 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注: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五、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 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的购买中去以获得最 大效用。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 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当消费者所消费的X1与X2商品发生变动(X1的变动量为 dX1,X2的变动量为dX2)后,维持效用水平不变,
减少商品1, 增加商品2。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 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 边际效用小于商品2的边 际效用。
意味着:总效用会增加。 直到对两种商品每单位支 出产生的边际效用相等时, 便获得最大效用。
例1:某消费者每周花费360元购买x、y 两种商品。Px=3元,Py=2元,效用函 数为U=2x2y,他每周应该消费多少x 和y,才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含义(Utility)
1.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欲望
的满足程度)
效用 萨缪尔森提出:幸福= ———
欲望
对消费者来说,无论是一个家庭 还是个人,如何用有限的收入来 获得最大的效用就成为消费者追 求的目标。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 方法是: (1)欲望不变 而提高效用; (2)清心寡欲
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时(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用公式表示为:
P1X 1 P2 X 2 .... PnXn I
MU1 P1
MU2 ..... P2
MUn
Pn
(1)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max TU f ( X1, X 2 , X 3 , )
n
s.t. I
pi X i
证明:用拉格朗i 1日乘数法构造函数
L
f
(
X
1
,
X
2
,
)
I
n
pi X i
i1
L
n
I i1 pi X i 0
L X i
f
(
X1, X X i
2
,
)
pi
0
i 1,2, , n
得:MUi
pi
i 1,2, , n
(2)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
这样:理性消费 者就会调整这两种 商品的购买量: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 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 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 的效用。
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要符合 一致性的假设;
3.同一平面中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相交将意 味着与假设冲突;
?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三、边际替代率 MRS
边际效用递减: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 下降。
举出生活中边际效用递减 的实例。
生活中有没有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例外的情况?
解释: 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人的欲望。 物品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
(2)当 p 1 , q 4时的消费者剩余 12
重点内容回顾: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序数效用论均衡的条件 3.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
一、消费者偏好 1.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
所谓偏好就是喜欢和爱好。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先后排列。
边
边
际
际
效
效
用
用
16 12
香草 200支
巧克力 100支
(2)如果现在每年在巧克力冰淇淋上的支出减 少100元,在香草冰淇淋上的支出增加100元, 是否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边 际 效 用 12 8
香草 200 300
边 际 效 用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巧克力 50 100
(3)如果现在每年购买250支香草冰淇淋和75 支巧克力冰淇淋,是否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重要结论:商品的价格或价值由商品的边际效用 决定(物以稀为贵)。
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 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自己所感受到经济福利改善
七、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 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2.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 (1)次序性(ordering)
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能说
出对A的偏好是优于“f ”、劣于“p ”或者是无差
异于“~”B的,三种情况必居其一。该假定表明 消费者对消费组合的选择具有明确性和唯一性。
(2)转移性(transitivity ) 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C若A f B,
即:使得效用增量dU=0
MRS 12
MU 1 MU 2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 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
QX2
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放
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
X2
兔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 好说吃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傻子地主
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 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 一盒金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 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 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 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 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 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三、两种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 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边
边
际
际
效
效
用
用
20 10
香草
250
巧克力 75
当小明在两种冰淇淋上花费的每单位的支出产生相 同的边际效用时,她将无法通过重新调整消费计划 来实现总效用的增加,此时实现了效用的最大。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效用最大化原则)
在消费者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 消费者消费多种商品时,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 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该 使自己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
B f C,则A f C。
(3)一致性(consistency) 若A、B两个商品组合是不同数量x和y的
组合,A=(x1,y1),B=(x2,y1),若x1 >
x2,则 A f B 。
二、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 的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所对应的点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