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PPT课件
《金蛇狂舞》
▪ 1、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 ▪ 2、是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
改编的。是在喜庆节日里演奏的乐曲,欢 腾、热烈。 ▪ 3、《金蛇狂舞》的特点: ▪ 1)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 2)大量运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加强了乐曲 的节奏,烘托了热烈的气氛,使乐曲的民 族特色更加鲜明。
《翠湖春晓》
5、二泉映月曲式:变奏曲式结构(引子+主题+主题 的五次变化发展)。
▪ 引子:从头便是断肠声 ▪ 上乐句:倾诉性的、令人沉思的。 ▪ 下乐句:富于起伏变化,如海潮般的感情在
奔腾。
6、小结:
▪ 由这样两组美妙的乐句构成的音乐主题以及后 来的一系列交替出现和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 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 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
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 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 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
▪ 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 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 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 表现内容:乐曲描绘了作者故乡云南春天的美丽
景色。 ▪ 第一段:速度缓慢,曲调带有叙事的色彩。仿佛
大地正在苏醒,人们期待已久的春天即将来临。 ▪ 第二段:过渡性的段落,比较短小。由弱到强,
描绘了春风悄悄来到人间,终于吹遍大地的动人 景象。 ▪ 第三段:乐曲的中心段落。抒发了人们迎接春天 到来的喜悦心情。
▪ 在经过了几个段落的情绪、力度诸种因素的聚 集和发展之后,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向了 全曲的高潮。激愤而辉煌的音调,是阿炳特有 的气质、魄力的流露,鲜明地表现了他对黑暗 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使闻者莫不深受感 动。
(2)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 晓》
▪ 作者:聂耳。他在1934年创作了四首民乐 合奏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蛇狂舞》 和《翠湖春晓》
▪ 2、表现内容:生动地描写了瑶族的青年男 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着盛装聚集在月光下 边歌边舞的欢乐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 格和地方色彩。
3、结构:复三部曲式(带再现A+B+A,)。
▪ 引子:舞蹈性的:表现青年男女拍击着长鼓从四面八方汇 聚在一起。
三、教学内容:
▪ 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2周,每周2个课时。
第一单元(第4—9周)
▪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作品欣赏 ▪ 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中国作品的学
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不 同的风格和特色。
▪ 重点、难点:分析作品时,要对每部作品进
行分段赏析。不仅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曲 式结构,还要了解每段音乐的表现内容。
(3)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春江花月夜》
▪ 由民族乐器组成的乐队称为民族乐队,也 叫民族管弦乐队,通常由以下几组乐器组 成:
▪ 1)吹管乐器组:笛、箫 击乐器组:板、鼓、锣
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 1、作者:彭修文,指挥家。指挥、创作并 改编过大量的民族管弦乐曲。如:《瑶族 舞曲》、《彩云追月》、《步步高》、 《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
《音乐鉴赏》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 《中外音乐鉴赏》是在高校开设的一门艺 术课程。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 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 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 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 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大 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 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 审美情趣。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
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 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 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 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 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 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 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 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 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 时时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调。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 1、作者简介:
▪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 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 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 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 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 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 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 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 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 出于家传。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 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 卖唱为生。
▪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 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 人便是阿炳。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 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 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 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 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 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阿 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 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 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 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要素知识及中外音 乐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 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 逐步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 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 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 定音乐欣赏水品水平的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