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阔胸怀博采众长做智慧教师

开阔胸怀博采众长做智慧教师

开阔胸怀博采众长做智慧教师——泌阳一中王心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更是首要之务。

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仪表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

海纳百川,吞吐日月,那浩迈的气势曾引起多少人由衷的赞叹;山不拒尘,云遮雾罩,那迷离的仙境曾招惹多少人温柔的怀想。

在学生心中好的老师应是学识渊博、幽默风趣、风度儒雅的形象,而要做到雅则必须胸怀大度,有容人之量。

懂得如何面对学生的调皮任性,懂得如何应对学生的无理取闹。

人们常把母亲的胸怀比作大海,其核心就是“爱”。

因为只有爱才能包容一切,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爱是营造和谐气氛的润滑剂,爱是化解彼此矛盾的良药,爱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只有爱才会让你拥有博大的胸怀,才会让你懂得教育的真谛。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可见人的胸怀之大胜于一切。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的胸怀宽广了境界就提升了,难怪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

身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大半辈子都会奉献给“三尺讲台”,听起来似乎很高尚但又有些无奈。

活动空间狭窄了,教师的视野也会受到限制。

也正因如此,我们习惯于局限于有限的空间进行教学,这并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的心胸不能因其而渐渐萎缩甚至失去原有的鲜活性。

我们应该要有大胸怀有高追求,努力让教室成为富有知识、思想、智慧的生命场,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生共长的乐园。

教师的“痒与通”一书中的赵老师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三尺”的故事,无非就是想说明人的观念要顺势而变,要灵活机动,不能让空间的距离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而应该突破空间限制,让心灵沟通无处不在。

对于教师而言,就应该要有平等的姿态,博大的胸怀,引导、鼓励学生发问,更要耐心地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而不能正襟危坐,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那样学生岂不是敬而远之了。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为惩罚而惩罚,有的罚作业,甚至不让回家吃饭。

教师应该要有宽厚的胸怀,要让错误成为学生反思、成长的重要资源。

对待聪明又调皮的学生,允许他们在学问上挑战自己的权威,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有时候可以做老师的老师,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传统的师道尊严过于强调教师的神圣在上,以至于到现在教师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虽说新课程的实施让课堂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一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展示。

但表面的热闹却掩盖不了本质上的沉寂。

一阵喧哗之后,又归于往日的平静。

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

课堂还是比较沉闷、机械、单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得不到更多的激活和发展。

赵老师在文中指出:“我们不能拘泥于‘三尺’的真实空间,即使在狭小的教室里,也有无限思维和思想空间的存在”。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信极不和谐的结果,除了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之外,教师的胸怀境界过于狭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他们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只注重于解题练习的指导。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死寂。

其实,为了考试并没有错,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在为考试而教学的同时尽最大能力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这才是对学生的发展终身有益的。

赵老师在文中还说道:“棋盘之小,可以驰骋;教室之大,却局促于‘三尺’,是画地为牢、是心理短浅。

现代的教师应该比古人有更大的心胸和视野。

”这不得不说教师的观念在作崇,他们习惯于教育的思维定势,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于已于生都无益处可言。

因此,教师要有大胸怀的意识,要以追求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多自主合作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而灵动。

“空间有度,而心灵无限”,赵老师文中的结尾之语言简意赅,却让人感到意味深长。

那就是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要突破“三尺”之定势,努力让教室变成一个充满思想,富有活力的生命场。

在这里,你可以谈古论今,纵横驰骋;在这里,你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在这里,你可以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交流;在这里,学生因教师的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风格而愉悦;在这里,学生可以积极思考,独立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灵动而痴迷,这样的课堂与其说是彰显教学魅力的场所,不如说是师生心灵成长共振的大舞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故而只有教师的博大胸怀才能创造宽广的课堂舞台。

曾听年轻教师感叹:“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当教师?真没意思!”也曾听中年教师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起来越难教了”、“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是的,教师工作不轰轰烈烈,学生的事也无大事。

但教育却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的事不大但也绝无小事。

人们常说人间百态,那么说学生百态也一点不为过。

特别是每位班上都有那么几位“屡教不改”的学生。

从个人感情上讲,“屡教”而“不改”时间长了,会让我们有些疲倦,我们会感到很累,有时就可能会放弃。

但从我们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讲,我们不应该放弃。

怎么办?我们的办法就是凭借我们的教育智慧。

面对教育新时代,面对烦事琐事组成的每一天,我们的教育智慧到底从哪里来?一、放开胸怀为教育的智慧插上翅膀。

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每天的工作都要面对烦事琐事组成的每一天。

还记得一次上课时,我意味深长地对一名上课打起了瞌睡男生笑了笑。

没想到,这一笑,让他脸红了,以后再好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收到了声色俱厉都没达到的效果。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学生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是孩子就没有不犯错误的,对待学生的错误,老师的宽容,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能主动反思自己的错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醒中提升自己。

“教育的智慧便是来源于宽广的教育情怀,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了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的飞翔。

”对待学生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但自己呢?繁忙教学工作,优胜劣汰的格局,让我们时时绷紧心中的弦,为考评忙,为职称忙,为成功竭尽全力。

这一切,让我们的心变得像穿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心理上的天平倾斜了。

于是乎,烦恼丛生,当我们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不自觉地带入工作时,就会伤害到无辜的学生。

为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开阔我们的胸怀。

当我们把教学当作是一种享受时,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乐趣无穷:学生一句稚气的问候让我们心情舒畅;学生解开一道题让我们激动;学生正确处理了同桌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欣慰……这种享受是随时随地的。

放开我们的胸怀,享受我们的工作,能让我们抛开患得患失、急功近利,与学生一起进步,分享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快乐。

二、不断的学习,积累教育的策略,是教师智慧的源泉。

还记得三十年前自己刚上一年级的某一天,无缘无故地被让学生气得暴跳如雷的老师踹了一脚,这让性格内向的我好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来。

后来,阴差阳错,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所以我发誓决不做一个粗暴的老师,这让我的家人很是为我担心:你这样“和气”能当好一名教师吗?为了能解决家长的疑惑,给自己争口气,工作后,读了很多关于对学生“对学生关爱到家”一类的文章,“爱,是一切教育魅力的源泉。

”“爱可以创造奇迹。

”(类似的教师心得可以说在任何一种教育刊物上都随处可见。

)深信对学生的爱可以改变一切的我成为一名班主任,凭“爱”做事却发现我的班级学习成绩和各项管理却都总是不及别人。

这让我感到困惑:是不是自己对学生的“爱”做得还不够?为什么我对学生的“爱”不起作用?这时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时为我指点迷津:对待学生你不能一味“爱”,要有一颗“慧”心,否则……不用多说,我知道后果。

此后,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

照着他们的样子,搬着他们的“妙招”——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志存高远的学生用宏伟目标引导之;聪明但坐不住的学生要用责任约束之;好强但性格敏感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去弱存强;懒散又无定性的学生要攻心为上,耐心教育与加疏导……一颗爱心加上灵活的方法,就使得学生百花齐放,百花争艳,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了。

教师——一种充满智慧的人格特质!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学者形象,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学的内行,才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我大学学的是数学专业,由于工作的需要现在却在从事语文教学。

这让我与其他老师在教学上存在着差距,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那就是“学”。

自学、阅读、请教,一样都不能少。

有一段时间,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我几乎把当时能找到的优秀文章看了个遍,从中总结出一些好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是要厚积薄发,厚积的过程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而薄发的过程是令人欣慰的。

一个好读书,好钻研,有强烈求知欲望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也必定是一个良好的学风。

一个老师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魅力。

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深深感到:当好一名教师,的确需要爱,那将是真诚的,深远的,博大的。

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因为表达这种爱需要智慧。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爱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技巧,也可以说叫教育智慧。

如果爱心不体现于日常教育中面对一个个具体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这样的爱是空洞的。

”三、潜心教育理论及教育行为的探讨是教育智慧的基石。

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开篇有一个声音:“我们希望教育适应我们,而不是让我们去适应教育。

”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与任何时候的学生都不同:他们有见多识广,他们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干……于是我们一些中年教师发出了“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叹。

学生变了,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着全面改革。

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正确把握教育本质,正确分析和应对各种教育现象,学习广阔深邃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做一个博学多才,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的新型教师。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

面对新的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及时丰富自己,适应新的形势。

与时俱进,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向新理论学……学习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是学生的渴望与期望,是家长的盼望与希望,是自己的愿望与责任。

我们要以热爱事业为基点,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那么学生的“纷繁复杂”和工作的“循环往复”不再是教师的望而兴叹,而是构成成功事业的一砖一瓦。

办学宗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特色创新追求卓越。

管理理念:相信每位教师都想教好都能教好,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都能学好。

管理策略:制度规范精神引领文化涵养校训:尚德远志探知笃行校风:勤奋文明健美创新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学风:乐学静思自主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