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生理特点与预防保健的学科,也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2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它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
3最高寿命:指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条件下,从遗传学角度而言人类可能生产的最高年龄。
4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5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6人口红利:指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
7健康老龄化:是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
8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他强调老年群体和老年人不仅在机会、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的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9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10养老: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功能逐渐衰退,退出生产领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弱,需要外界提供经济、生活和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11照顾/照护:也称或全方位照料和护理。
它是一个综合概念,指对因高龄、患病等身心功能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心理、营养及生活服务等全方面的照顾。
12离退休综合征:指老年人由于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13空巢综合征:生活在空巢家庭的空巢老人常由于人际疏远、缺乏精神慰藉而产生被疏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
14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15休息:使身体放松,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
16老年综合症: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智能和感官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候群。
17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
18老年性耳聋: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高频音的听觉困难和语言分辨能力差的感应性耳聋。
第一章 绪论1健康寿命的终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2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65岁;发展中国家:≧ 60岁3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4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5人口老龄化的对策:①抓住有利时机,加速经济发展步伐 ②强化根本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③满足老有所依,健全医疗保健防护体系 ④创造优良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年6老年护理目标:①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②延缓恶化及衰退 ③提高生活质量 ④安享生命万年7老林护理的原则:①满足需求 ②早期防护 ③关注整体 ④因人施护 ⑤面向社会 ⑥连续照护8老年护理学的发展:理论前期(1900—1955)几乎没有任何理论 理论初期(1955—1965)第一本老年护理教材问世 后期(1965—1981)推行老人医疗保险福利制度 全面完善和发展时期:1985年至今9看一下美国的多元化护理服务P 016第二章理论选其一考,多看第三章 老年人健康评估1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内容:①身体健康 ②精神心理健康 ③社会健康 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老年人健康评估注意事项:①适宜环境:22~24℃,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安静、无干扰,保护隐私②安排充分的时间 ③选择适当的方法:合适体位,根据需要所需 ④运用沟通技巧⑤获取客观资料 ⑥进行全面评估 ⑦时机恰当:避开会客、治疗、进食时间3体格检查全身状态:生理变化⑴身高:50岁以后↓,男≈2.9cm ,女≈4.9cm ⑵体重:减轻/增重⑶生命体征:①体温:基础体温比成人低,午后体温比清晨高1℃以上为发热②脉搏:每次测量时间>30s ,注意不规则性 ③呼吸:注意形态、节律、有无呼吸困难,16~25/分 ④血压:常见高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平卧10min 后测量,再于直立1/3/5min 各测量一次;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卧位-直立≥20mmHg/舒张压↓≥10mmHg⑷皮肤:干燥、皱纹多,缺乏弹性,没有光泽,常伴有皮肤破损4功能状态的评估内容:⑴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衣、食、个人卫生、行(最基本)⑵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购物、打扫、做饭(自己动手)⑶高级日常生活能力:社交、娱乐等等5辅助检查⑴血常规:对于老年人不分男女,凡红细胞少于3.5×1012/L,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血细胞比容﹤0.35即可诊断为贫血。
白细胞中:T淋巴细胞↓,B淋巴无变化⑵尿常规:尿沉渣中的白细胞> 20个/HP有病理意义(正常成年人大于5个);中断尿培养结果也有不同,一般男性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3/ml,女性≥104/ml为判断真性菌尿的标准(正常≥105/ml),老年人中段尿污染率高,可靠性低。
⑶血沉:老年人血沉30~40mm/h略高于正常范围,﹥65mm/h考虑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变第四章老年保健1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①高龄老人②独居老人③丧偶老人④患病的老人⑤新近出院的老人⑥精神障碍的老人2老年人患病的特点①多种疾病同时存在②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③病情长,康复慢,并发症多④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出现危象3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则①全面性原则②区域化原则③费用分担原则④功能分化原则联合国老年保健政策:独立、参与、保健与照顾、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尊严性4老年保健策略: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老有所教5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第五章老年人心理卫生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①感知觉的变化:感觉器官逐渐衰退,老花眼、听力下降、味觉减退等②记忆的变化③智力的变化④思维的变化⑤人格的变化⑥情感与意志的变化2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①各种生理功能减退②社会地位的变化③家庭人际关系④营养状况⑤体力和脑力过劳⑥睡眠障碍⑦疾病3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①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②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③老有所养与经济障碍不充分的矛盾④安享天伦之乐余空巢家庭的矛盾⑤安享晚年与生活变故的矛盾4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5离退休综合征产生的原因:①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②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过大③适应能力和个体缺陷④社会支持缺乏⑤失去价值感表现:主要体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
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和无所适从,有时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注意不集中,做事常出错;性格变化明显。
一急躁,发脾气,多疑,对现实不满,常怀旧,可存有偏见;大多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的症状。
你障碍特征归纳为无力感、无助感、无用感、无望感。
预防和护理:①正确看待离退休②做好离退休心理行为准备③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④营造良好环境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6空巢综合征产生的原因:①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②对子女感情依赖性强③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表现:①精神空虚,无所事事②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③躯体化症状:失眠、早醒、等预防和护理:①未雨绸缪,正视“空巢”②夫妻扶持,相惜相携③回归社会,安享悠闲④对症下药,心病医心⑤子女关心,精神赡养⑥政策扶植,社会合力7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认知正常②情绪健康③关系融洽④环境适应⑤行为正常⑥人格健全8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①适应原则②整体原则③系统原则④发展原则9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①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和死亡②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③鼓励老年人适当用脑④妥善处理家庭关系⑤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⑥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0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临床表现:①疑病性②激越性③隐匿性④迟滞性⑤妄想性⑥自杀倾向⑦抑郁症性假性痴呆⑧季节性看一下其用药与成人的区别P08611老年痴呆病人阿尔兹海默症AD分三期:第一期.轻度,遗忘期,早期:①首发症状为近期记忆减退②语言能力下降,找不出合适的词汇表达思维内容甚至出现孤立性失语③空间定向不良,易于迷路④日常生活中高级活动,如做家务、管理钱等出现困难⑤抽象思维和恰当判断能力受损⑥情绪不稳,情感较幼稚或呈童样欣快,,情绪易激惹,出现抑郁、偏执、急躁、缺乏耐心、易怒等⑦人格改变,如主动性减少、活动减少、孤僻、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人缺乏热情,敏感多疑。
病程可持续1~3年第二期:中度,混乱期,中期: ①完全不能学习和回忆新信息,远事记忆力受损但未完全丧失②注意力不集中③定向力进一步丧失,常去向不明或迷路,并出现失语、失用、失认、失写、失计算④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出现日常生活中基本活动困难⑤人格进一步改变,如兴趣更加狭窄,对人冷漠,甚至对亲人漠不关心,言语粗俗,无故打骂家人,缺乏羞耻感和伦理感,行为不顾社会规范,不修边幅,不知整洁,将他人之物据为己有,争吃抢喝类似孩童,随地大小便,甚至出现本能活动亢进,当众裸体,甚至发生违法行为⑥行为紊乱,如精神恍惚,无目的性翻箱倒柜,爱藏废物,视作珍宝,怕被盗窃,无目的徘徊、出现攻击行为等,也有动作日渐少、端坐一隅、呆若木鸡者。
本期是本病护理照管中最困难的时期,该期多在起病后的2~10年。
第三期:重度,晚期:①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两便失禁②智能趋于丧失③无自主运动,缄默不语,成为植物人状态。
常因吸入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
该期多在发病后的8~12年。
12阿尔兹海默症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鉴别第六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1环境调整与安排⑴室内环境:舒适安全,室温22~24℃,湿度50%~60%,适当夜间照明,空气清新,常通风30min/次⑵室内设备:安全简洁①陈设简单,固定放置②用户规整,地面通道无障碍③家具方便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④智能设备管理得当⑶厕所、浴室与厨房:防滑地面,厨房操作台符合老年人身高,便于操作;厕所避免台阶或其他障碍物,有条件设置扶手,夜间适当照明2饮食原则:①平衡膳食②饮食易于消化吸收③食物温度适宜④良好的饮食习惯3休息注意事项:①休息质量:充足的睡眠、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②卧床时间不宜过久③改变体位时缓慢,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跌倒④看、看电视、上网作为休憩形式时时间不宜过长,适当举目远眺或闭目养神以调节视力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诊断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嗜睡等症状,多导睡眠图监测显示夜间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 / 白天无症状,但AHI≥10次/h 5睡眠特点可考选择—多看第七章老年人用药1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⑴精神症状:①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老年抑郁症②精神错乱③加重痴呆症状④精神不安,焦虑和失眠⑤惊厥,戒断症状⑵直立性低血压⑶耳毒性⑷尿潴留⑸药物中毒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①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②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③滥用非处方药3老年人用药原则:①受益原则②5种药物原则③小剂量原则⑤暂停用药原则④择时原则(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喹酮—饭前半小时;二甲双胍—饭后;阿卡波糖—第一口饭同服)4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⑴定期全面评估老年人的用药情况:①用药史②个系统老化程度③用药能力和作息时间④心理消费状况⑵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①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②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③从小剂量开始用④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⑤规定适当用药时间和间隔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⑶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①加强药物护理②开展健康教育③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④行为的治疗措施⑤知道老年人正确保管药物,定期整理药柜,保留常用药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弃除过期变质的药物第八章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1各系统老化——看,可考选择2跌倒的原因:⑴内在危险因素:生理、病理、药物、心理⑵外在危险因素:环境、社会紧急处理:不要急于扶起①检查确认伤情②正确搬运③有外伤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并进一步观察处理④试图自行站起时,协助其缓慢起立,坐位或卧位休息⑤查找危险因素,评估风险,制定防治措施及方案⑥对意志模糊的,注意以下: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有抽搐者移至平整软地面/身下垫软物,防舌咬伤;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胸外按压、人工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