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方向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方向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区域经济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方向
○欧阳慧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加强 了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指导和 规划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的优化和调整。 然而,国 土空间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重大 战略问题。 根据国土开发呈现的新 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问题,及时 完善相关政策方向,是我国今后推 进国土开发、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 任务。
第三,适应经济空间集聚化发 展趋势,按照经济社会空间最佳组 织模式“点-轴”系统,加快在我国 形成以“城市群建设为核心、发展 轴构建为引导、 经济区合作为重 点”的发展轴-城市群-经济区国土 开发的空间组织模式。
(二)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 重要的行业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以 外地区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35
区域经济
但相较于传统的开发区,这些新区 功能更为综合,对经济空间拓展的 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步加强了 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 这些整治和 修复可视为另一意义的开发活动。 一是资源枯竭地区的综合治理。 目 前, 国家已对 42 个资源枯竭型城 市给予财政支持,以通过经济社会 多元化手段促进其实现新的发展。 二是生态恢复和建设以及环境治 理工程。 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 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 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青海三江源保 护、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 工程, 以及以淮河水污染治理、滇 池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和治理 行动等一系列污染治理工程为代 表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这些活动在减轻历史上国土空间 粗放式开发造成的损失之外,也起 到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作 用。
同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虽 然城市群能集聚大量的人口,但在 城市群以外的地区依然将有相当 规模甚至数亿之众的人口生活着, 这些地区的发展建设依然关系到 国家长久的繁荣和稳定。 城市群以
区域经济
外地区往往是人口相对稀疏、产业 发展基础较差的地区,也是生态环 境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城 市群的地区。 选择承载力强的地方 推进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集中化布 局,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根 本要求。 因此,要顺应空间集中化 趋势,依托现有城市,加快培育发 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在 更大区域内功能的提升带动城市 群外区域的发展。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问题 (一)国土开发向战略纵深拓
展进展缓慢 近几年来,为拓展国土开发的
战略纵深,我国加快了内陆地区城 市群的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 内 陆地区城市群中,经济总量最大的 为 成 渝 城 市 群 ,2010 年 GDP 分 别 相当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 区 的24%、41%和 42%; 经 济 总 量 最 低 的 数 关 中-天 水 城 市 群 ,2010 年 GDP 分别相当于长三角、 珠三 角 和 京 津 冀 地 区 的 7% 、13% 和 14%。 从集聚水平来看,内陆地区 城 市 群 人 均 GDP 和 地 均 GDP 最 高 的 均 为 中 原 城 市 群 ,2010 年 中 原 城 市 群 的 人 均 GDP 不 到 长 三 角 、 珠 三 角 的 1/3; 地 均 GDP 也 分 别 为 长 三 角 的 30% 、 珠 三 角 的 27%。
(三)国土空间单元体系尚需 进一步明确
在我国出台的若干规划包括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出现了诸如 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经济区、 经济带、经济圈等空间概念,但概 念的内涵和空间关系却不甚清晰,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出
2012 年第 1 期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台的推动和调控这些地区发展政 策的实施效果。 更为严重的是,一 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风,热衷于扎堆 抱团,出现了偏离区域经济发展阶 段的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区以及 随意扩大空间范围的现象, 一时 间,各种“区域利益共同体”的数目 出现爆炸式增长,造成我国区域政 府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和争相 瓜分区域利益的局面。
第二, 在总体战略部署安排 下,继续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围
2012 年第 1 期
绕“开发什么”,从开发功能上明确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 生态功能区等 3 类开发管制类型; 围绕“开发到什么程度”,从开发强 度的角度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 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 从 而 共 同 形 成 “4+3” 的 国 土 开 发 空 间管制模式。
“十一五”以来,我国从南到 北、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出台 了一系列区域规划与区域性政策 文件。 这些规划和文件大都以我国 或各省的经济核心区为规划的重 点区域,创造条件引导各种生产要 素向经济核心区集聚,加快这些地 区的发展。 由此可以预见,在政策 导 向 下 ,未 来 10~20 年 ,我 国 经 济 集聚化程度将继续提高, 都市圈、 城市群经济将继续主导我国区域 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在全国 或省级空间单元内,经济核心区与 边缘区的发展差距必将快速拉大, 如果不采取措施,经济核心区与边 缘区之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势必更 加突出。
(三)确定了我国国土开发空 间拓展方向
不管是主体功能区规划,还是 国家“十二五”规划,在优化提升长 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沿海地 区外, 明确提出了要将太原城市 群、呼包鄂榆、哈长、江淮、成渝、关 中-天水、 黔中等内陆地区作为我 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区域。 与 此同时,在我国改革开放业已形成 的 “T” 字型战略布局的基本框架 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打造带动内 陆地区发展的京广京哈发展轴、包 昆通道发展轴和陆桥通道发展轴。 这些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国土 空间开发应向内陆纵深方向拓展。
2012 年第 1 期
济总量开始向区位条件优越的特 定区域集聚,都市圈、城市群日益 成为主要的承载平台。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 10 大城市群经 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以年均 1 个 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到 2009 年,10 大 城 市 群 以 占 全 国 11%的 国 土 面 积 集 聚 了 占 全 国 63.4% 的 经 济 总 量。 这意味着都市圈或城市群已经 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 量。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 功能区战略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 能区战略,都是国土空间开发总体 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 年 以 来, 为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 略,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先后颁布实 施了 12 个经济区、经济带的规划, 7 个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实 验 区 规 划 ,4 个 区 域 性 总 体 规 划 ,11 个 支 持 区 域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这些区域规 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系 尚需进一步理顺,以便在统一的国 土空间开发主线下推进区域开发。
36
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4 种开 发度类型和城市化地区、农业地 区、生态地区 3 种主体功能类型对 各区域国土开发作出了限制性规 定,标志着我国从中央政府层面着 手加强对国土开发的空间管制。
(二)明确了我国国土开发的 三大战略布局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对我国主 体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的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 格 局 ”, 即 “ 两 横 三 纵 ” 为 主 体 的 城 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 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 “两屏三 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二、对国土空间开发的规划引导 2010 年底, 为 优 化 国 土 空 间 开发格局,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十二五” 规划将主体功能区提升到国家战 略高度,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 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 的战略格局,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 加强了规划引导。 (一)加强了对国土开发的空 间管制 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在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 展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 个区域在全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 任务,对各区域的主体功能作出了 合理的强制性安排。 即以约束开发 冲动为主旨,以开发强度和开发功 能为坐标,分别从优化开发、重点
(四)出台了若干区域规划,加 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
自 2006 年以来, 在 4 大地区 的地域框架之下,国家又相继出台 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 文件,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的积极 性,进一步明确各规划区域的功能 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了各地区发 挥优势和合理分工,推动了区域协 调发展。
三、国土开发规划引导面临的
(四)经济空间拓展与国土整 治及生态环境修复同时推进,多种 开发形态复合叠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空间拓展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是设立 各类开发区。 目前,国家批准的各 类开发区近 1 万平方公里。 二是城 市新区或新城的设立。 如天津滨海 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 区以及西咸新区等,拓展了经济增 长空间。 虽然这些新区也具有像开 发区一样的产业发展空间的特征,
(三)重要开发轴线进一步完 善, 以点-轴为标志的空间经济组 织基本形成
1949 年以 来 , 我 国 有 计 划 地
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土开发和区域 发展工作。 除“三线”建设时期外, 客观上基本符合“点-轴系统”空间 结构模式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愈来 愈在更大的空间按经济规律运行, 表现为更突出地按“点-轴系统”的 模式进行。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 我国已形成了“五纵七横”的国道 主干线和“八横八纵”的铁路网,强 化了对全国性经济要素流动的组 织和运输能力,推动了我国国土空 间开发轴线的形成。 沿海轴线、长 江轴线、 陇海-兰新轴线、 京广轴 线、哈大轴线等重要开发轴线得到 进一步夯实完善,沿线城市和产业 区集聚发展,对全国产业和人口的 空间组织和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以 点-轴为标志的空间经济组织基本 形成。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贯彻落 实显现诸多问题
第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优化 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具体范 围没有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 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范围划 分得过大,相应地压缩了农产品主 产区、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和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