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高一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高中历史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历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历史学习心得体会一:高中历史学习上的几点心得历史是门严肃的学问,严肃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

但是我对历史却似乎有着无穷的兴趣,从来不会把它当作负担或累赘,反而越学越想学,许多别人很头疼的知识点,对我而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掌握了。

其实我的“诀窍”,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历史趣味化。

先,我总乐意把自己“代入”历史。

历史是人的历史,是我们先辈的生活。

我会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与结果。

如,有时,我把自己变成一方诸侯,在乱世中求生存,在面临乱世纷争时,尽自己的才能来使自己强大;有时,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想办法在当时的背景下如何使自己在治世上大放异彩。

实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现实来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

因此,我经常从现实出发,采用假设法来学习历史。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我们现在会怎样?”比如,“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会怎么样?”也许,没有鸦片战争,我们就不会流失那么多金银,沦丧那么多领土,也就不会遭受那么多苦难;可同样,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轿车,不会有楼房,没有民主的共和国。

有时候随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会不断发现自己以前的假设存在缺陷,或是这个假设就不应该存在。

比如,我当时的这个鸦片战争假设,现在想来,问题就很多。

但在刚接触一个新知识时,正反面都考虑进去,有益于我把历史学得更全面更透彻。

于那些无法按照逻辑记忆的,如时间、地点之类的知识点,我习惯把它们写成一张张纸条,贴在镜子上,桌子上或者杯子上,这样就不需死记硬背,每天早晨起来就有意无意的看一眼,几天之后,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记得很牢固了。

以上就是我学习历史的三点心得,学无止境,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发现出许多比我好的学习方法。

gt;高中历史学习心得体会二:高中历史学习心得>>(1762字)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

从适应与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

次,要抓住两个观点:①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成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

在初中时,历史对于我来说只是一门副科,只要考及格就行,当时我的历史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方法,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但这只适用于初中的历史,并非是我今天要讲的历史的正确学习方法。

所以,我强调一点:历史决不是可以靠记忆就能攻克的简单课程,它同样要求掌握特殊有效又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从高二开始将历史作为一门主科来学的,这是由于我本人特定的情况所决定,因为我很晚才决定选择文科,在此之前我从未给予历史足够的重视,这可以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我的同学中,越早重视它的人越轻松,而我对此认识比较晚,所以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它上面。

我建议那些早已决定选择文科的人,一定要从初中,最晚高一时就开始注意积累历史方面的知识。

它有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

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因为这会使你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而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也许在个别的细节题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综合论述性的题,就只会出现将凌乱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况,留给改卷老师的不好印象,会大大影响你的得分。

gt;高中历史学习心得体会三:高中历史学习的几点心得>>(1644字)果把高中历史的学习比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对教材的熟悉掌握则犹如根基。

在课堂上历史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学好历史,一定得把课本看“厚”。

当时不懂,后来方才明白:书看得多了,自然就厚了。

许有人不以为然:把课本掌握了就能把历史学好了?当然不是,但要学好历史,课本是非得熟悉掌握不可的,这样方能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如何看课本呢,会看的和不会看的不一样,结果也就相差甚远。

我想在看书时一定要多思考,多比较,多总结,这样就会多收获。

基于此,我在学习历史时总结了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一下。

、“坐标式”与具体事件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专题而使用的方法。

以坐标原点为一历史事件,以坐标纵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以坐标横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色人物之态度观点及行为等,以这样的直观方式把某一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考虑进来,有助于我们对此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比如我们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中,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顽固派最高当权者各持何态度又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动。

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提纲式”与总体复习在临近考试复习历史时往往采用这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

这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前提下,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教材知识内容重现出来,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能把教材目录默写出来。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可以帮你以快速的时间把课本从头到尾复习一遍,当然在画这种知识结构图时要尽量多地回想具体的细节和思考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家在学习累的时候,不妨这样在纸上画一画,忆一忆,既休息了大脑,有复习了知识。

、“点线面结合”与人物评价习历史,免不了涉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高中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把握以下基本的三点即可:“点”即出发点,立场,是历史人物言论行为的初衷;“线”即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这条“总线”;“面”是指结合其功过得失综合对其作出的全面评价。

比如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既要看到他作为封建官员所持的立场,从而理解其镇压起义军时的残酷凶狠,又要看到他作为洋务派所具有的求强御侮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这两方面我们再对其做出客观总体的评价。

、“先同后异,同中再求异”与事件比较比较题也是在学习历史中经常遇到的,无外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我想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应该先看其相同点,因为不相干的两事物是无法做出比较的,相同点往往是较明显的,这样在作题时就会容易些。

比如,比较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既然同称鸦片战争,我们很自然想到二者的关系,后者应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进而想到二者发动的目的和当时的国际背景都是相同的。

再如,中日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异同,同样在字面上我们可看到两次战争都是与外国列强进行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都是对中国的掠夺。

所以对那些碰到比较题无从下手的同学,应该学会合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扩展+关键词”与材料分析题料题是我们在考试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感到比较棘手的。

如何做,我想最基本的要抓住这两点。

“扩展”是说在看材料时不应仅仅局限在材料本身,而应把思维进行延伸,把这段材料放到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当中,考察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轮廓,便于在更大范围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

“关键词”是指材料中不起眼的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信息,看似无用的往往却是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出处,时间或者某个人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所以说,难的不是题目,而是我们的眼睛能否看到这些细节。

人说,读书,更要读好书。

同样我们读历史,更要学会如何读历史。

寻找学习的方法,让历史的学习变得有趣而简单。

同样地,历史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让我们记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学的时候也要“思”,从中吸取更为深刻的东西,这才是历史真正的吸引人之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勤于思考,方能明智。

篇二:高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材及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

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首先,高一阶段的学习标志着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学生将高一专题式的学习完全很陌生,他们一下子接受不了,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自认为历史是副科,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历史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

真实的情况是,高中历史学习不仅仅是对初中历史的补充和完善,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历史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趣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除了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第三,从学校角度讲,历史学科不仅在初中年级而且在高中年级向来被认为是一门辅助课程,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各班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抱着一种轻视的态度应付了是,是极为不对的。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第一、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地方史教学。

第三:把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同当前国际形势紧密联系起来,扩展学生的眼界,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历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过去与现今都是与世界同时进步的,是无法独立的。

一(一)部李雷篇三:学习总结——高一历史组教学相长,“学”字当先——手段欲革新,理念需先行历史组:包兵晔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一年来,我们学校大力倡导教学改革,从预习案的制作,到课堂的研讨,到课外的延伸都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革新,特别是“三阶段五环节”教学理念模式的提出,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规范了教学行为,老师们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第六周周末学校组织去昌乐二中听课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心得体会汇报如下: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是昌乐二中教学模式的基础与精髓。

任何一点知识都不是依赖老师教而是靠自己学与同学探究得来的,老师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起得辅助、点拨的作用,绝不是包办代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