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DOC)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DOC)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际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 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6.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达成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

该决议规定,发达国际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原则)7.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进口国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8.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10.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范围:国际服务贸易指涉及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交易。

具体的解释是: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邮电、网络提供的境外服务;2:境外消费消费者在境外得到服务而进行的消费;3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到本国开设服务型企业;4自然人流动: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11.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问答题:1.影响国际分工和发展的因素:(影响国际分工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具有重要的影响(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2.国际市场价格:(一)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1)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国际商品交换不是按照国际价值而是按照国际生产价格来进行的。

(2)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与类型构成:总贸易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地区政策类型: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管理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3.管理贸易政策4.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看)P46他的比较成本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起绝对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或绝对成本),而是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并以此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理论假设①2×2×1②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③充分就业,且劳动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④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⑤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成本固定⑥不考虑运输成本、贸易限制和其他交易费用⑦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没有考虑货币与汇率的因素。

⑧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⑨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

•也就是,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更小的产品。

•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甲国"两利取重",从事优势较大的商品专业化生产,乙国"两害取轻",利用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则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理论缺陷:李嘉图和斯密的国际分工的模型只是一种从供给方面分析的国际贸易理论,并未考虑需求因素。

5.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国际贸易基础的产生和对理论与经济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里昂惕夫对传统的要素票赋论的验证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他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法,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三者结合起来,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里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票赋论不是理论上的对立,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最终只是对要素票赋论的一些假设前提进行了修正。

但是,“里昂惕夫之谜”也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研究动机主要针对要素票赋论;•#研究对象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研究内容只涉及资本和劳动这两个因素。

•#这些局限性限制了“里昂惕夫之谜”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实用性,使其失去了普遍的指导意义。

6.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特点1.保护的目的发展本国幼稚的工业,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2.保护的对象农业不需要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的重点是重要的工业部门。

3.保护的手段用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

必要时禁止进口,另外鼓励复杂机器进口给予免税或轻微关税。

4.保护的程度对工业中的不同行业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国内工业的保护也不是无限期的。

保护时间不同。

7.看看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斯密处在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整体贯穿着他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贸易思想是其整个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他通过对家庭和国家的对比分析来描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他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反对重商主义理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舅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巧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斯密认为,如果一件物品的购买成本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那么就不应该自己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

裁缝不需要自己做鞋子,只需要向鞋匠购买勃可以了;鞋匠也不需要自己裁剪衣服,这一工作应留给裁缝,因为裁缝更擅长裁制衣服,生产的成本更低。

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名国之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生产条件,剩用这一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在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中,进口还是出口都是市场上的一种自由交换行为,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各方自由交换的结果是都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一)理论假设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一样,在进行结论推导之前也给出一系列基本假定,包括:(1)只考虑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两种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要素(劳动)投入;(3)两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4)劳动要素供给给定,要素在国内部门间可以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5)规模收益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贸易平衡,进出持平。

(二)结论推导在以上假定前提下,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至于导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斯密归结为历史条件和一国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

斯密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绝对优势的衡量关于"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方法:(1)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产量与这一产量所需的劳动投入量的比率表示。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

(2)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劳动投入量与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表示。

那么,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各参与国家得到什么好处了呢?为了说明参加分工的国家通过贸易能够取得的利益,斯密还举例予以说明。

8.(1)非关税措施A.看看最低限价进口最低限价制有些国家采用所谓最低限价的办法来限制进口。

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B.数量限制(书P249):非自动许可证,包括提前授权;配额;禁令;出口限制安排;企业特别C.数量限制及类似的限制措施:迪尔多夫和斯特恩的分类进口配额、禁止进口、进口许可证、自动出口限制(VER)、外汇管制、自制率规定、歧视性双边协定、对等贸易D.“自动”出口配额制的概念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向进口国输出某种特定商品的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