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汇总
(二)主要内容
•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 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 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 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 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 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 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 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
• 第四节 当代保护贸易新理论
• 第五节 国际贸易政策
一、绝对成本理论(1776) (一)产生的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实例论证
(一) 产生的背景
17世纪以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场 手工业发展很快,产业革命逐渐展 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远远超过 法国和西班牙。产业革命是指从工 场手工业转向机器大生产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 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亚当· 斯密 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 期的经济学家。 1776年 Adam Smith出版了《国富论》 提出了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 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 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提出了 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 (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or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三)实例论证
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他们都生产酒和布两种 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 分工和贸易前 生产同量酒: 英国的生产成 酒 布 (一个单位投入劳 (一个单位投入 本比美国低- 动日) 劳动日) 绝对优势
英国 美国
100 150
100 50
生产同量布, 美国的生产 成本比英国 低-绝对优 势
表2.1 英、美两国绝对优势和分工的好处
酒 布
投入劳动日( 天)
英国 分工前 美国 100 150
产量(一 个单位)
1 1
投入劳动日 (天)
100 50
产量(一个单位)
1 1
合计
英国
250
200
2
2
150
2
分工后
美国
200
2 1 1
4
4 2 2
合计
英国 国际交换 美国
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
内容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 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 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 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 各国的绝对优势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国固 有的自然禀赋 ,二是后来获得的某些有利条件 。 例如,由于气候条件,加拿大种小麦效率高而种香蕉 效率低 (因为必须用温室).另一方面,尼加拉瓜种 香蕉效率高而种小麦效率低。这样,加拿大在小麦 耕种方面比尼加拉瓜具有绝对优势.而在香蕉生产 方面处绝对劣势。尼加拉瓜则相反。
内容2.分工的基础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 所谓绝对优势(或称绝对利益)是指某国 (或某个地区)利用相同的资源所能够生产 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国家(或地区)生产出 的这种商品多。亚当· 斯密提出,分工的 原则应该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然后进行交换。
•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 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 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 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分工和贸易前 • 总产出:
2单位布+2单位酒 分工和贸易后 • 总产出: 2单位酒+4单位布 • 消费量: • 英国: 1单位酒+2单位布 • 葡萄牙: 1单位酒+2单位布
• 消费量: • 英国:
1单位布+1单位酒
• 美国:
1单位布+1单位酒
两个国家,两种 理论的假定条件: 商品
1.2*2模型 劳动 导致两个国家的 2.单一生产要素 劳动生产率不同 实现贸易活动的 3.生产技术不同且不变 持续 生产成本不变 4.商品流动但生产要素不能流动 市场价格是由市 5.规模报酬不变 场自发形成的, 贸易按国际价值 6.完全竞争 规律开展 分析简化 易货贸易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理论简评 (1)进步意义:
•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 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 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 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 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内容4.确定绝对优势的依据
• 一国绝对优势的确定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来衡 量。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 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 根据亚当· 斯密的论述:各国应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 国际分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 后再去交换本国生产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这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 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在贸易理论上, 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或“绝对成本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亚当· 斯密非常重视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 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财富。他 以制针业为例来说明其观点。根据亚当· 斯 密所举的例子,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 粗工每天至多只能制造20枚针,有的甚至一 枚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之后,平均每 人每天可制针4800枚,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 率提高了几百倍,这显然是分工的结果。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
• 【学习目标】 •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历史,对外贸易的政 策的含义、构成; • 理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各主要学派的主要观 点、内客和评价; • 掌握各种贸易理论政策措施; • 学会利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简单分析现实 中的贸易活动。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 第二节 西方新自由贸易理论 • 第三节 势时贸 易产生的原因; –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 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 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