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单位:软件设计教研室
学分:2 学时: 4*1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全球互联趋势,以及人们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计算机网络依赖性的与日俱增,不但使计算机网络管理成为计算机网和电信网研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对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有所了解和认识,进而学会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前沿。
它综合运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
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之前,应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原理、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拓展课程中专业限选课程,是使整个学科系统健全,知识完备的补充课程。
课程的作用由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网站的开发与维护、局域网的管理与维护等专业知识,熟悉各企事业单位的系统开发、系统维护、网站设计、网站维护、软件测试等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开发在网络上安全运行的软件或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学习网络安全大有裨益。
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学习,有了专业课程之后,再学习《网络安全》可以提高软件设计高度,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能力的扩展与补充,提高学生知识面和就业面。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高职教育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也要明确必要的理论知识深化和拓展的要求,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技能训练作用。
单纯的技能训练不是高职教育的理想课程。
通过实验内容的精心选择,使其在理论验证上满足高职的“够用为度”的原则,着重安排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使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符合目前我国当前发展的情况。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阐述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相互所培养的职业能力、知识、素质支撑,可以图表的形式来体现。
表1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五、课程的教学目标
职业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能力,训练实际流程图的设计能力,强化安全问题的解决的能力。
知识目标:具有网络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相关技能,并具备数据库管理、数据安全等相关知识,熟练使用和配置防火墙、VPN、入侵检测、身份验证、Internet访问和监控、防病毒系统、企业网站的监控,独立完成Windows、Linux 等操作系统和WEB、FTP、DNS等各种服务器的安全配置和优化等,独立完成企业数据库系统和邮件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具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困
难有耐心,培养学生在设计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吃苦的精神。
1、了解网络安全现状与需求、安全防范的必要性;
2、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密算法:传统的加密方法,数据加密标准DES,公开密钥加密算法,RSA加密方法;
3、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安全,如电子邮件安全、IP安全、Web安全等;
4、理解主要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Windows 98/NT/2000、Unix等)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5、了解病毒的作用机制及其防护;
6、理解防火墙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基本准则。
六、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一些实验难以在网络安全实验室开展,利用实验仿真模拟软件,扩大了网络安全实验开设的能力,使学生的网络安全设置与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教学内容及要求:
技能要求;掌握Windows2000/NT,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
知识要求:Windows安全特性,安全结构,组结构,用户和工作组管理;对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攻击与防护;Linux网络操作系统安全。
实践内容: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2、教学活动设计:
实训:设计一个域和组织单元(OU)结构
实训: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下的攻击防御实训
实训:利用密码猜测程序检测系统中的薄弱密码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模式及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
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
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
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
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
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4、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分为实验和理论两个部分。
实验考核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0%的实验内容,其中课程标准中的6个实验为必须完成。
理论考核用平时成绩及实验报告来测试。
两个部分实验考核必须按要求100%完成,否则取消理论考核资格。
总成绩实验占70%,理论占30%
以实践项目或任务为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实训内容,明确实训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说明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以及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表2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建议:主要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技能和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提出对必备理论知识和情感态度的基本要求。
七、课程实施条件
1、教师基本要求
专任教师:要求具有教师资格、在本行业或企业工作2年以上、具有专业职业资格或相关能力。
兼职教师:要求在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5年、具备职业技能,有完备的网络基础、技术相关知识
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需要网络实验室以完成相关实验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使用教材
《网络安全与管理》作者:石磊赵慧然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05616。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参考书:相关网络安全书籍
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
八、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