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的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1.本节课视频是从珠江金属钠爆炸事件入手,凸显化学与科学、技术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2.将微课的拍摄进入实验室,模拟金属钠爆炸现场,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索钠的性质,情境在现,体现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表观现象到概括理解,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简述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本节教材以钠元素为核心,形成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章节。
它是第二章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延续,为后面铝、铁、铜的学习做了铺垫,也为必修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探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三)学生分析
1.知识水平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
2.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
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
能力存在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清,对现象的解释不明;学生虽然
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让
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
和认知特点,经细化后,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金属钠和相关实验现象,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通过分析金属钠原子的结构,认识其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实验
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
学方式,运用观察、引导、探索、实物展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方法---综合应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艰辛,体验并形成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以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化学性质,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科学素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