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名人故事他37岁走上创业之路,用11年时间把公司做到100亿他是一个勇于冒险的“离经叛道”者:从高薪IT软件写手进入携程负责营销,实现“鼠标到水泥”的转变;后在携程纳斯达克上市后“激流勇进”,拉起一支毫无酒店业经验的队伍,成功创办7天连锁酒店。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掌门人,他37岁时创办的7天连锁酒店在3年之内就已跻身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一线阵营。
而如今他拥有的铂涛集团,市值也已超100亿。
说起铂涛集团,大家未必都认识。
但要是说起7天酒店,那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估计没有不知道的。
7天酒店正是铂涛集团的前身,创始人郑南雁。
2021年7天酒店成立,11年后的今天,铂涛不再只有7天一个品牌,市值也已超过100亿,但当我们找上门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我们还是能够从他身上看到创业人的影子,或许是因为他依然保持着创业时期的勤奋。
他说,酒店人靠的就是勤奋但凡是极具成功的企业,它的成功往往是极具优秀的创始人所撑起来的。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对自己如何严苛,如何用自己的价值去带动企业的价值。
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
创业之初,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回忆起创业时期,他之前身边的一位副总裁说,刚开始的时候,任何事情郑总都会亲力亲为。
当初,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带着我们团队所有人去酒店做检查。
当时店面还不足10家,然后他就带着我们一家一家的跑。
到了店里他不让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在一旁看他检查哪些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第一次去检查,郑总就直奔客房的卫生间去,然后俯身用手去擦拭马桶的周围。
擦完一看手是脏的,我们当时有点尴尬,谁都没有说话,郑总也没有说话。
但是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后来再去店面检查的时候,郑总调侃说还需要去卫生间吗?后来郑总说:“看一个酒店的好坏,就看它的卫生间。
卫生间是最能说明一个酒店品质如何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一个环境一般的地方睡觉,但是没人喜欢在一个环境一般甚至有点脏的卫生间洗漱装扮。
”做酒店,要学会拒绝传统,这或许是最大的挑战起初创业,郑南雁其实并没有多少经验,但他非常清楚:酒店属于传统行业,所以很容易做成传统品牌。
但是必须要跳出来,否则说不定哪天就跟着传统一起死掉了。
他最喜欢对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微乱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
”这种微乱,会让人的思维保持活跃,会让品牌保持活跃。
他鼓励所有人都畅所欲言,鼓励基层员工与自己对话,说出只有基层员工才能了解的酒店状况。
他强调信息透明,让所有人都实时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而不是后院已经着火,前方还在忙着打战。
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在旧的认知里。
他每一个决定,都是大家碰撞后的结果,拒绝一个人说了算。
发散思维才能不被传统化。
事实上,7天的出现,确实给酒店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
保持空杯心态,想进军酒店新领域他可以说是中国酒店行业的大佬,他用7天酒店的成功证明了他在酒店行业的地位。
几乎没有人再可以对他指点酒店的江山了。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外界都知道,郑南雁近年对客栈领域兴趣渐浓,他看中这个市场,但想要做好这个市场,之前的经验未必能够帮到他。
所以在这方面,他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
之前有一位客栈行业的创始人去见郑南雁,说是取经实则可能是想要获得投资。
这是郑南雁第一次深度接触和了解客栈领域的创业人。
具体过程我们无法了解,但是我们后来知道,他确实投了那位创业人一笔钱。
他说:“我在客栈领域是零,但我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和他一起学习。
”所以,前段时间,云掌柜做了一期客栈的经营课堂会,请的主讲人是刚刚获得3000万投资的蜜月客栈诗莉莉创始人许先生。
课堂过程中有人惊奇地发现,郑南雁竟然也在这场课堂中,只不过角色确是一个默默旁听的学员。
这位诗莉莉的创始人,仅仅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对郑南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晚辈。
但他似乎默认客栈领域自己才是晚辈,别人是前辈。
真正成功的人,永远会保持一种应有的谦逊,保持一种空杯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取能量,重新出发。
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就是保持终身学习。
11年不变的是,他对酒店的极度热情云掌柜的课堂结束之后,诗莉莉创始人认为郑南雁既然来听自己讲课,说明对自己的项目感兴趣,或许也应该去找这个大哥谈一谈。
许先生说:“当我决定去铂涛集团找大哥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只能用拦截的方式找到他。
恰好得知他第二天会在公司,无奈我只能连夜把商业计划书赶了出来,决定第二天过去“冒然访问”。
我听说大哥是一位感性的人,然后就写了一段能够让他感动的话,告诉他诗莉莉正在做什么,而我又想找他做什么。
第二天早晨7点钟我准时到了铂涛大厦,我到的时间有点早,当时公司还没人,我心里有点惶恐,不知道大哥见到我会是什么反应。
7点半的时候,大哥出现了,他是第3个到公司的人。
我过去和他打招呼自报家门,大哥说你跟我去办公室吧,虽然我今天很忙,不过还是愿意和你聊一聊。
当时我就在想,大哥对酒店真的是一种热爱,所以创业这么多年,铂涛市值已超100亿,依然还是秉持着这么勤劳的工作状态,那一瞬间,我真的深受他感染。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所以他对酒店创业人都有一种情怀在其中,愿意帮助更多的酒店创业人。
见面过程中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诧异,我在向大哥递名片的时候,大哥说他有我的名片。
那是两年前在一个酒店论坛上我递给他的,当时我才刚刚创办诗莉莉。
从郑南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他的热情、他的专注,所有这一切,都投身于他所创办的酒店。
如今,他是中国酒店最佳创新人物。
他是酒店行业唯一获得“赢在未来·商界领军人物”大奖的CEO。
他是唯一获得“十大时代营销人物”称号的酒店业人士。
如此多的唯一,让这位“离经叛道”的创业者成为了真正的酒店人。
35厘米长大馒头卖1元,8年不涨价,每年卖2000万元只卖1元,8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馒头的营销学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1元钱的美心馒头。
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
个头饱满的美心馒头,长得像擀面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馒头”,每一个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馒头的4倍。
在游人如织的洋人街,总会看见排着的长长队伍,提着一大包馒头的人们。
“跟重庆小面、陈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样,美心馒头也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
”在黄昕看来,看见自己的馒头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
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
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24小时加工。
”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早在2021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
黄昕说,“大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
于是从2021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
“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
”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
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靡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
”黄昕回答。
馒头的经济学依靠“1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的馒头很快出现亏损。
“2021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
”摆在黄昕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馒头涨价,要么分量减少。
为了此事,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专门组织开了一场会议,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美心馒头打死也不涨价,不减量!”同时,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
“打死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发生通货膨胀,老板能顶得住吗?”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意识到,没有商业化的逻辑,馒头根本不能持续地走下去。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没有一个办法,既不用涨价减量,又能持续发展?黄昕慢慢发现,美心馒头其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
“把顾客、馒头和其他食品捆绑在一起,通过馒头带来顾客,然后从其他食品上盈利。
”黄昕说道,“虽然馒头卖一个亏一个,但是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利润填补了一元馒头的亏损。
”由于销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进货价格比市场低,再加上美心馒头周边,有了酸辣粉、香辣豆干以及各种伴饮的摊位,已经形成一个食品生态。
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方法,不仅让馒头生存下去,反而赚到更多的钱。
现在黄昕不担心馒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馒头卖断货最让她头疼。
“美心1元馒头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钱馒头断货了,只卖两元钱的面包,顾客会怀疑1元馒头只是噱头,我们是欺骗顾客。
”馒头卖得好,市场上也纷纷出现山寨品。
有商家模仿美心馒头,外形上如出一辙,价格上也打出“只卖1元”,但是根本上没有洋人街美心馒头的生态模式,单一的产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续的亏损,只好把分量减小一点。
“减少了分量就明显不是美心馒头,还不如去洋人街卖。
”销量小了,产品积压,造成口感很不新鲜,最后这些“山寨店”基本都关门了。
在在重庆涪陵区蔺市镇美心红酒小镇,美心集团也照搬洋人街的模式,在当地开发了美心馒头,因为比市场价格低,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人专门来批发美心馒头,然后把一个美心馒头切成几个,再转手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出去。
”这种倒卖的生意,让美心馒头的团队也很无奈,“这没有违反游戏规则,的确也是美心的馒头,打假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