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第1课笔墨千秋
本课知识内容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表现方式等方面出发,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表现特点进行了扼要认识,使学生对中国画有较为整体的认识,对弘扬中国文化,为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语对中国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行概述,为教学活动内容确立了总体认识的方向。

教材分别以两个章节对中国画笔墨特点进行讲解。

“用笔状物传情”讲解毛笔的表现功能,教材在书法和绘画之间建立联系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国画用笔的特点。

“意境美”章节结合作品分析,分别从款识、留白、经营位置、时空变换、情景交融等角度讲解了中国画表现已经的种种形式。

相关链接就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做出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传统绘画。

第2课梅竹言志
这一单元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营造·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画梅、画竹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展开,解决具体的表现技法问题:1.画梅
教材对梅的枝干画法做了具体的解释,对画的结构做了图示。

选用了一些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设置思考练习环节引导教学活动的意境表达。

2.画竹
画竹与画梅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一部分直接从技法开始,教材直接选用古代画谱,分竹竿、竹叶具体介绍画法。

结合郑板桥的《竹石图》理解这些分解的部分怎样组合完成完整画面。

竹子和石头的组合是传统绘画常见的表现题材。

教材就梅竹合璧的画幅中怎样进行搭配提出建议,其重点在于主次呼应。

最后,为满足学生兴趣多样性的需要,教材介绍了麻雀的画法。

第3课寄情山水
这一单元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山水画学习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畅神抒怀”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的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课学习任务是欣赏山水画,通过临摹学画山水画并尝试表现。

课文通过《富春山居图》导入,学习活动的山水画技法学习从树木山石开始,内容包括基本步骤和程式,以欣赏、临摹的学习方式展开。

山石法教学仍以传统绘画程式方式。

山石与树木的组合即可成为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布局的章节以主次呼应、三远、云水与点景为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山水画表现意境的方式。

第4课用画笔触摸细节
本课教学的核心是进行场景中物象的细节描绘。

围绕这个核心,教材编写从细节在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价值与细节描绘的表现方法及构图处理等方面展开。

根据教材中学习活动的安排,本科目支持两个课时的教学课堂。

为了突出作品细节描绘与作品情感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以引导文字来进一步强化。

通过展示大量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细节魅力。

第5课静物画有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静物画是以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形式,一组静物,默默地讲述着生活的故事。

它们凝聚着画家丰富的情感,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本课的设置为了使学生通过对静物画知识的了解和绘画体验,理解艺术创作于情感的内在联系,在知识学习中了解绘画艺术的表现规律,尝试体验活动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创意,使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发展。

教材首语简洁明了地表述了静物画的核心意义。

三个章节分别从情感表达、构图处理和写生方法等内容展开。

“静物画的情感表达”章节明确了静物画的表现要素;“静物画的构图处理”以物品主次位置以及组合构成方式为内容展开;“静物写生步骤”列举写生步骤过程,为绘画体验做出参考。

相关链接栏目就是静物画的概念、发展及表现方式做出简要的提示线索,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