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第二章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2第二章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一)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表2-1,表2-2; ——城市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 L/人•天 包括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等用水。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住宅生活用水定额。; (二)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表2-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办公人员的需水量标准为 1~2 L/人•班,小时变化系数1.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商店工作人员饮水量为2~4 L/人•天。 (三)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表2-4;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定额》表2-5;
8.生产函数法 同工业用水量预测 9.灰色系统理论法 基于模糊数学的决策优化方法,建立城市用水量 与时间的关系函数,即对已有的白色系统(已知历年 用水数据)作累加生成,使原有白色系统信息的随机 性加以弱化,然后对弱化的白色信息拟合,建立预测 模型。
应注意: 1.充分分析判别过去的资料数据 2.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3.应注意人口的增长流动 4.应掌握城市用水的变化趋势 年供水增长率的大小与供水规模成反比, 即随人口增长,工业发展速度趋于平稳,自来 水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供水量增长率会放慢 或下降。 5.应注意城市自备水源的水量 城市中的一些用水大户常自备水源供水,这 部分水量有时没有包含在历年数据中,预测时 不应漏掉。在水资源规划和水量平衡时,对自 备水源应进行统一规划。
(3)给水规范所指人均是指户籍人口,未包括暂住人 口和流动人口,目前一般采用城市人口数(指户籍 人口及暂住一年的人口),因而选用指标时要考虑 人口数的内涵。流动人口的用水量一般已计入指标 中,不单独计算。 (4)有些城镇集中发展一种或几种工业,形成产业规 模,其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较大,不符合一般城 市的组成结构,但与人口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可采用生活、工业用水比例法,即用人口增长数, 人均居民用水量及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来推 算今后的总用水量,有一定的准确性。 (5)在城市中用水量较大且水质要求低于《生活饮用 水水质标准》的工业企业,如当地有取水水源应自 建供水设施,其水量不计入城市给水水量规模。在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应限制工业自备水源供给生 活饮用水。
•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目
标、用地、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安排和水资源状况, 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统的规划期内工程水量、水 质目标和设施布局。 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给水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 要依据。 (1)给水规范所提指标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期内(一 般为20年)的水量预测,并按此控制水资源和提出总 水量规模,由于城市用水有逐步增长的过程,因而近 期指标要大幅下降。 (2)给水范围所提指标是全国通用指标,选用时不 能简单按照城市规模类别和分区进行套用,必须先对 城市现状指标进行测算研究,按照发展趋势确定规划 期所采用的指标。
集中给水龙头取水
20~35
30~50
20~40
室内有给水龙头,但 无洗涤池 室内有给水龙头,有 洗涤池和有洗涤池及 淋浴设备
30~40
40~70
35~55
40~70
40~注:1、分区范围参照表《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中分区划分。 2、为计量收费供水
第二节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3.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 1)加和法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 2)定额法 已知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Q=Nqk,q为规划期的 城市生活用水综合定额,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3)数学模型法——生长曲线法 Q=L exp(-be-kt)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 t——预测时段; ln ln(L/Q)=lnb-kt 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数b、k;
(四)市政用水量标准 (1)用于街道洒水、绿化浇水和汽车冲洗等, 街道洒水用水量标准1-2L/m2•次,2-3次/d; 绿化浇水用水量标准1.5-4.0 L/m2•次,1-2次/d; 汽车冲洗小轿车250-400 L/辆•d,公共汽车、载重汽 车400-600 L/辆•d; 汽车库地面冲洗用水定额2-3 L/m2 (五)消防用水量标准 按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的用水量确定。表 2-6,表2-7,表2-8 (六)农村生活用水量标准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表2-9; (七)未预见水量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城镇未预见用水及管网 漏失水量按最高可用水量的15%-25%计算。
第二章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节城市用水量标准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 施,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规模预测是否符 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有些城市由于预测规模偏大,建成工程不能充 分发挥效益;又有些项目由于预测规模滞后,影响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 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 细规划阶段,到工程实施,其水量规模的确定是逐 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各阶段有不同的规范、标准、 指标作指导。如果混淆不同阶段和相应的规范,不 作调研,将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三)城市用水总量预测 1.分类用水预测法 分别对各类用水进行预测,获得各类用水量,再进行加和。 法一:分成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消防用水、市政 用水、未预见及管网漏失水量五类; 法二:分成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非工业用水; 法三:分成大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 活、公建、市政等用水。 2.单位用水面积法 制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根据规划的城市用地 规模,推求出城市的用水总量。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指标 难于统一。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3.人均综合指标法 根据城市历年人均综合用水量的情况,参照同类城市人均用 水指标,合理确定本市规划期内人均用水标准,再乘以规划 人口数,得到城市用水总量。
表2-1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单位:L/人•d
城市 规模 特大城市 平均日 大城市 最高日 平均日 中、小城市 最高日 平均日
用水 最高日 情况 分区


180~270 140~210
140~200 110~160
160~250
120~180
120~190
90~140
140~230
100~160
100~170
4.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来供水能力的年递增率,考虑经济发展 的速度,选定供水的递增寒暑,再由现状供水量,推 求出规划期的供水量。Q=Q0(1+γ)n 其中γ为城市用 水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即用复利公式计算。近 阶段我国城市用水增长速率,以年均4.8%-5.4%较 为适当。 5.城市发展增量法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的要求,规划期内居住、 公建、工业等发展布局都有明确的指标, 按有关定额方法分别计算新增部分的用水量+现状的用 水量=规划期内的城市用水总量。 6.线性回归法 建立日均供水量与供水年份的相关关系 Q=a+bt 7.生长曲线法 Q=L/(1+ae-bt) 即ln(L/Q-1)=-lna-bt
70~120

140~180
110~150
120~160
90~130
100~140
70~110
表2-2
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住宅 类别
卫生器具设置标准
用水定额 (最高日) (L/人•d)
小时变化 系数
使用时间 (h)
Ⅰ 有大便器、洗涤盆 普 通 住 宅
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 Ⅱ 盆、、局部热水供应和沐浴 设备 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 Ⅲ 洗衣机、家用热水机组或集 中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
一、城市总体规划用水量的预测 (一)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 1.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 定额法:Q=Nqk N——规划期末人口数; k——规划期用水普及率 2.公共设施用水量预测 包括宾馆、办公、商业、娱乐、浴室、学校等用水, 定额法预测; 在总体规划阶段,一般城市公建用地的用水量指标 50-150m3/万m2.d(该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详细规划阶段或公建用地确定的分区规划阶段, 可以根据建筑性质和功能,进行具体计算。
3.重复利用率提高法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 过程中所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科技进步和节水措施的采用使工业产值不断提高, 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渐提高,而万元产值取水量不断减 少,重复利用率的速度增长缓慢。 Wi=(1-pi/1-p0)w0 Wi=(1-pi) WA 4.比例相关法 在准确算出生活用水量之后,根据生活用水和工 业用水的相关比例可以算出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 上升速度比工业用水大,使得生活用水量的比重逐年 提高,而工业用水比重有所下降。
关键是确定上限值L:法一是以城市水资源的限量为约束条 件,按现有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值及城市经济结构发展等 来确定两类用水间的比例,在考虑其他用水的情况,对水源总 量进行分配,得到上限值;法二是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相类似工 业结构的城市,判别城市生活用水量是否进入饱和阶段,从而 以其作为类比,确定上限值L。
二、城市用水量的标准 用水量定额是指设计年限内达到的用水 水平,因此须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生产情 况、居民生活条件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结合 现状用水调查资料分析,进行远近期水量预 测。《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单位 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 合用水量指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 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单位公共设施用 地用水量指标、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和 单位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等
5.线性回归法 1)一元线性回归法 Q=a+bt 相关系数γ作相关显著性检验; 2)多元线性回归法 Y=a+b1X1+b2X2+……+bnXn 剩余标准差S;相关系数R; 工业用水量预测还可采用递增率法、生长曲线 法、灰色系统理论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 范围,应根据可能获得的资料和规划要求选用。影 响因素有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产值、工业产 品技术进步指数、工业水价格、政策性节水率等。 在预测时,应防止简单的选用参数,套用公式,而 要科学分析、合理把握诸多因素影响城市工业用水 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