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通用检验规程***************公司2012年4月目录1.前言2.依据规程标准3.防腐层结构4.材料检验5 防腐层材料适用性试验6.防腐层涂敷7.质量检验8.附件1:3PE检验工艺流程编制:王国俊校对:杜昕审批:沈延春1.前言埋地钢质管道3PE防腐涂层是80年代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发并成功应用的管道防腐技术,它由底层环氧粉末、中问层粘接剂和外层聚乙烯三种材料构成。
其中环氧粉末涂层具有优异的与金属的附着力和抗阴极剥离性能以及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和抗氧气渗透性,聚乙烯涂层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抗水渗透性能,两者通过中问层粘接剂粘接的配合而形成的复合涂层充分显现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它们的缺点。
鉴于3PE涂层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一些大型管道工程上3PE防腐成为首选涂层。
我国管道防腐涂层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经历了石油沥青、沥青玻璃布、煤沥青、环氧煤沥青、煤焦油瓷漆、热熔胶夹克、聚乙烯冷缠胶带和熔结环氧粉末(FBE)等,于90年代中期发展到3PE防腐涂层。
我国在90年代中期国家重点工程陕京输气管道建设时首次采用3PE防腐涂层,直到现在的十几年间包括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二线在内的多条国家重点管道工程都采用了这种防腐涂层,可以说3PE涂层已成为我国管道防腐的主导涂层。
十几年来在我国的应用表明3PE涂层的综合性能是其它涂层无法比拟的,但3PE涂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控制相对复杂一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防腐涂层的质量,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规程、标准,确保直埋夹套保温管及其管件产品制造质量,切实做好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明确统一检验手段,特编制本检验工艺。
2.依据规程标准GB/T9711.1-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1A级钢管》GB/T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SY/T0413-2002《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GB/T23257-2009《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18593-2010《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TS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D2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GB/T20801.1~6-200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8923-1988《涂装前钢材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SY/T0063-1999《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JB/T3022-1993《城市供热用螺旋埋弧焊钢管》GB/T12459-2005《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3401-2005《钢板制对焊管件》GB2828.1-2003《逐步检查计数抽样程序集抽样表》3防腐层结构3.1挤压聚乙烯防腐层分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两种。
二层结构的底层为胶粘剂层,外层为聚乙烯层;三层结构的底层通常为环氧粉末涂层,中间层为胶粘剂层,外层为聚乙烯层。
3.2防腐层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焊接部位的防腐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规定值的70%。
要求防腐层机械强度高的地区,应使用加强级。
表1 防腐层的厚度4.材料检验4.1钢管4.1.1 3PE埋地管所用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及使用安全的规范规定,并具有生产单位合格的材料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按规定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钢管生产单位应具有相应级别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注:为保证挤压聚乙烯防腐层的质量,钢管焊缝的余高不应超过2.5mm,且焊缝应平滑过渡。
4.1.2质保书的内容应齐全正确清晰并加盖单位质量检验章。
原质保书复印件必须加盖供材单位检验章和经办人章方可有效。
4.2对钢管材料的检验4.2.1材质检验①无缝钢管应符合GB/T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等相关标准要求;螺旋焊钢管应符合GB/T9711.1-1997、SY/T5037-2000及CJ/T3022-93等相关标准;并依据SY/T0413-2002和GB/T23257-2009标准要求选材。
②外购的无缝管等受压力管件必须有完整合格的质保书;其材质应符合GB/T3087-2008及GB/T8163-2008标准相关规定要求,并与实物相符合。
③防腐层材料应符合SY/T0413-2002《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
4.2.2外观质量检验钢管质量证明书与实物进行核对后,还必须抽查实物,防止实物存在超标缺陷,保证管材质量在投用前得到有效控制。
①钢管表面不得存在气泡裂纹、重皮、夹杂锈蚀等缺陷。
检查方法:现场用卷尺、游标卡尺等量具抽查实物。
②检验规则如表1附表1 检验规则表4.2.3几何尺寸检验①管材厚度不得小于材料要求的负偏差(用游标卡尺测量)。
②3PE埋地管的工作钢管性能和尺寸公差应符合CJ/T3022-93、GB/T3087-2008、GB/T8163-2008或GB/T9711.1-1997的规定。
工作管的最小壁厚应符合表2的规定。
附表2 mm4.3防腐层材料检验4.3.1一般规定;1防腐层各种原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2防腐层各种原材料均应包装完好,按厂家说明书的要求存放。
3对每种牌(型)号的环氧粉末涂料和胶粘剂以及每种牌(型)号的聚乙烯专用料,在使用前均应有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检验机构对其性能进行检测,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能使用。
4.3.2环氧粉末涂料的质量应符合附表3的规定,熔结环氧涂层的性能应符合附表4的规定。
对每一生产批(不超过20t)环氧粉末涂料,均应按照附表3和附表4的规定进行质量复检。
4.3.3胶粘剂的性能应符合附表5的规定。
对每一生产批(不超过30t)胶粘剂,应按附表5的规定进行质量复检。
4.3.4聚乙烯专用料及其压制片材的性能应符合附表6和附表7的规定。
对每一生产批(不超过500t)聚乙烯专用料,应按附表6规定的第1、2、3项和附表7的第1、2、3项进行性能复检;对其它性能指标,有怀疑时亦可进行复检。
附表3 环氧粉末涂料的性能指标附表4 熔结环氧涂层的性能指标附表5 胶粘剂性能指标附表6 聚乙烯专用料的性能指标注:1)耐热老化指标为试验前后的熔体流动速率偏差。
常温型:试验条件为100℃,2400h;高温型:试验条件为100℃,4800h。
附表7 聚乙烯专用料压制片的性能指标注:1)耐化学介质腐蚀及耐紫外光老化性能指标为试验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
5 防腐层材料适用性试验5.1.1应对所选定的防腐层材料在涂敷生产线上进行防腐层材料适用性试验,并对防腐层性能惊醒检测。
当防腐层材料生产厂家或牌(型)号或钢管规格改变时,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适用性试验合格后,应按照适用性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防腐层涂敷生产。
5.1.2聚乙烯及防腐层性能应符合附表8和附表9的规定。
5.1.3按确定的工艺参数涂敷聚乙烯层(不含胶和环氧粉末涂层)进行性能检测,结果应符合附表8的规定。
5.1.4从防腐管或同一工艺条件下涂敷的试验管段上截取试件对防腐层整体性能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附表9的规定附表8 聚乙烯层的性能指标附表9 防腐层的性能指标6.防腐层涂敷6.1钢管表面预处理6.1.1 在防腐层涂敷前,先清除钢管表面的油脂和污垢等附着物,并对钢管预热后进行抛(喷)射除锈。
在进行抛(喷)射除锈前,钢管表面温度应不低于露点温度以上3℃。
除锈质量应达到GB/T8923中规定的Sa2.5级要求,锚纹深度达到50um~90um。
钢管表面的焊渣、毛刺等应清楚干净。
6.1.2应将钢管表面附着的灰尘及磨料清扫干净。
钢管表面的灰尘度应不低于GB/T18570.3规定的2级。
6.1.3 抛(喷)射除锈后的钢管应按GB/T18570.9规定的方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测钢管表面的盐分含量,钢管表面的盐分不应超过20mg/㎡。
6.1.4 钢管表面处理后应防止钢管表面受潮、生锈或二次污染。
表面处理后的钢管应在4h内进行涂敷,超过4h或当出现返锈或表面污染时,应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6.2在开始生产时,先用试验管段在生产线上分别依次调节预热温度及防腐层各层厚度,各项参数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始生产。
6.3应用无污染的热源对钢管加热至合适的涂敷温度,最高加热温度应不明显影响钢管的力学性能。
6.4环氧粉末的涂敷预热后的钢管先用第一组静电喷枪喷涂底层,然后用第二组静电喷枪直接喷涂面层粉末。
面层应在粉末厂家要求的延迟时间内用第二组静电喷枪喷涂在底层上。
固化时间应符合环氧粉末涂料的要求;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防腐层厚度:内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0μm;外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500μm;总厚度应大于或等于800μm。
涂敷作业不应使用回收的粉末。
粉末材料回掺要求:首先检测落地粉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其次回掺量不大于5%。
6.5胶粘剂涂敷应在环氧粉末胶化过程中进行。
6.6采用侧向缠绕工艺时,应确保搭接部分的聚乙烯及焊缝两侧的聚乙烯完全轴压密实,并防止压伤聚乙烯层表面。
6.7聚乙烯层包覆后应用水冷却至钢管温度不高于60℃,并确保熔结环氧涂层固化完全。
6.8防腐层涂敷完成后,应出去管端部位的防腐层。
管端预留长度宜为100mm~150mm,且聚乙烯层端面应形成不大于30°的倒角;聚乙烯层端部外可保留不超过20mm的环氧粉末涂层。
应防止防腐管端部防腐层剥离或翘起。
7质量检验供货商应建立一套常规的、有文件记载的完整的质量检查制度,以保证所有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安装操作性能以及长期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都已经过考虑、试验、鉴定和检验。
对本产品检验项目和试验内容应符合下列条款规定:7.1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7.1.1 表面预处理之后,应对每根钢管是否有表面损伤和可能引起防腐层针孔的表面缺陷进行目测检查。
对可能导致防腐层漏点的表面缺陷,应打磨掉,且打磨后的壁厚应符合钢管订货技术条件及标准的要求。
7.1.2 表面除锈质量和锚纹深度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采用GB/T 8923规定的方法检验钢管表面预处理后的除锈质量,除锈等级应达到GB/T 8923中规定的Sa2.5级。
连续生产时,应逐根检验钢管表面除锈质量;b)应采用锚纹深度测试仪或锚纹拓印膜检验钢管外表面锚纹深度。
连续生产时,弯管应至少每10根检验外表面锚纹深度一次;直管应至少每4h检测两根的表面锚纹深度。
7.1.3 涂敷前应逐根监测钢管表面的加热温度,且温度应控制在环氧粉末生产商推荐的温度范围内,从生产开始起至少应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