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课件.ppt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课件.ppt

知识点: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情境六:气相色谱对微量组分分析 任务四:气相色谱基本理论
课程:仪器分析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 Martin and Synge 1941) 1941年,Martin(马丁)、synge (辛格)等人建立 “塔板理论”模型,1952年提出的塔板理论将一根色谱 柱当作一个由许多塔板组成的精馏塔 。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的意义: 塔板理论是一种半经验性理论。它用热力学的观点定
量说明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率,解释了流出曲线的 形状,并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高低的参数。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塔板数(n)的计算公式为: H=L/n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有效塔板数(neff)的计算公式为:
H43;k k
2
• neff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通常用有效塔板数(neff)来评价柱的效能比
n 较符合实际。 eff 越大或Heff越小,则色谱柱的柱
效越高。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有关塔板理论的说明: (1)说明柱效时,必须注明该柱效是针对何种物质、 固定液种类及其含量、流动相种类及流速、操作条件等; (2)应定期对柱效进行评价,以防柱效下降、延长 柱寿命。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3)塔板理论描述了组分在柱内的分配平衡和分离 过程、导出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解释了流出曲线形状和 位置、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 来描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引入理论塔板数作 为衡量柱效率的指标,即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相等 的水平塔板组成。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H表示,称为塔板 高度,简称板高。
气相色谱仪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的假设:塔板理论假设: (1) 组分在各塔板内两相间的分配瞬间达至平衡; (2) 塔板之间不连续; (3) 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 ; (4)某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 ; (5)流动相以不连续方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的塔板体 积加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