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借扭曲的孔子的只言片语,来左右民众的思想,虽然孔子受到了重视和尊祟,但是,孔子的真实的思想却被隐蔽起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道德滑坡、贪污腐败泛滥严重、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剧等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文化却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
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对于现今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社会和谐国民性格
一、道德价值
儒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崇尚道德的传统,而严格说来,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并不矛盾。
一个具有高度道德修养和道德自觉的人,也就是一个奉公守法的人,他在从事经济活动中自然能做到诚实守信。
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儒家所论道德,它的那一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一定都切合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但中国作为文明之邦,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却万万不能舍弃。
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
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
“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
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
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价值。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
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
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
三、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
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
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
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一人为本。
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
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
无疑,儒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
四、“利”与“义”是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
是“见利思义”,还是“见利忘义”,是两种对立的价值观。
在香港,出现了以李嘉诚为代表的一大批成功的商家,是他们支撑着香港经济的腾飞。
他们为什么能把事业做强做大有的甚至挤进世界500强呢?究其成功的缘由,简单地讲就是儒家的伦理加上现代化的管理。
为此,他们获得了“当代儒商”的殊誉。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见利思义”,走的是一条“以其义而得之”的致富大道。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商品交换是自然的,竞争是必然的,但这一切不是无序的,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应是有序经济。
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除须依靠经济、法律等手段,还须有道德力量的维系。
诸如商品、货币借贷、买卖、合同、契约、金融、期货等等,无不体现信用关系。
不讲信用,必然导致经济混乱及各种负而现象的产生。
五、儒家文化对国民性格影响
第一,求实乐观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孔子提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与天人观中看出,虽然孔子一生坎坷不断,但他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从孔子的生平事迹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然灾害与人祸,让中国人一次又一次陷入苦难之中。
尤其是在1840年后,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然而中国人民何曾放弃过?中国人民始终相信会有否极泰来之时。
第二,宽容和谐的处事原则。
孔子以一种博大的胸怀来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世界的爱,在他的心中礼治是唯一有效的治国治天下之道,因此他赞成王道,教化万民,反对以暴力手段取得天下。
这一点与基督教的济世哲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均认为自己有拯救世人的责任。
但中国哲学是平易的,非暴力的;而基督哲学则可以通过一些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尽管孔子的思想有些理想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人是认同这一思想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人在骨子里就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不可能会在强大的时候欺凌他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汉王朝,唐王朝,明王朝,清王朝何曾欺凌过他国(蒙古帝国未受汉化,不计入此列),东亚封贡体系的建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第三,崇文尚贤与革故鼎新的精神。
中国人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也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中国能人辈出,中国的科技、艺术、文学等曾几千年里领先世界,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文明。
中国人又是具有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
郑和下西洋,中国人对南洋的开发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孔子提倡理性社会的建立,必然要求对师长,对人才的尊重。
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则体现了中国人的革新观念。
参考文献:
[1].《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12
[2] 《孟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
[3]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孔令兴;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J];理论导刊;1998年02期
[5]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王文元;;儒家的修身养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J];天中学刊;2007年04期
[9]杨军;梅荣政;;全面认识儒学及儒家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