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3月月考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印度的人口在2050年将增至16.1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回答1~2题。
1.图①②③④表示印度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2.印度现在人口结构比中国年轻很多。
该国有专家认为,必须管理好这项宝贵“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印度和中国老龄化现象一样严重②印度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③印度应尽快控制人口数量④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自然资源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4.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A.①B.②C.③D.④6.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A.埃及 B.德国C.中国 D.印度7.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400万人。
其中广东省已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尚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家庭规模减小C.城市化速度缓慢 D.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数量多8.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出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9.有关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B.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因素C.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D.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11.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2.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13.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A.城市规划的需要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14. 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小的是()A.武汉B.广州C.西安D.井冈山15. 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B.城市化包括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两个方面C.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移动表明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经济水平高16. 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下图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B.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城市整体水平提高C.发达国家存在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D.衡量城市化进程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大小我国东南沿海某特大城市,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abcd B.badcC.dcba D.cdab19.可能和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关系不大的是( )A.政策 B.外资C.历史文化 D.城市规划读“某城镇略图”,回答20~23题。
2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1.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城区河流下游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2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
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秧”。
据此回答23~24题。
2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文C.地形 D.植被24.以上现象反映农业生产具有( )A.地域性 B.季节性C.周期性 D.差异性25. 冬季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
影响催花牡丹“花随人意应时开”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技术26. 读“某地农业布局图”,在A、B、C、D四地发展水果、棉花、蔬菜和乳牛业.蔬菜和乳牛业应分别布局在()A.A地和B地B.B地和C地C.C地和A地D.D地和A地27. 图为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农业生产X、Y、Z分别对应的是()A.水果、蔬菜、养鱼场B.蔬菜、林业、养鸡场C.花卉、养猪场、观赏鱼D.花卉、乳畜业、粮食28. 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购买农产品的农业地域类型B.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D.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29.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30.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点是()A.商品率低B.机械化水平低C.种植粮食作物D.科技含量高二、综合题(共40分)3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 。
(2分)(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2分)(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6分)_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2分),理由为___________(2分)。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
(2分)(3)C城市的盛行风是_____(2分)。
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或_____方向延伸(4分)。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2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A、B、C三地填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2分)①混合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③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2)B处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分)(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和_ ____地区,(4)它的生产特点主要有哪些?(2分)参考答案1-5 B B B B D6-10 B D B B A11-15 D D B D B16-20 C A B C D21-25 B D A A D26-30 B D C D C31题(1)东北(2)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20世纪70年代东北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东北。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管理困难。
32题(1)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2)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3) 西南风东、南(4)③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33题(1)②③①(2)人口,劳动力(3)东北西北(4)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