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人类为什么需要法律?1对过去来说,法律是文明的一种产物;2对现在来说,法律是维系文明的一种工具;对未来来说,法律是增进文明的手段。

3我们借助著名的法哲学家哈特的“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阐述。

法律:人与人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一种宏观解析:法律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基础及缘由。

即一个自然目的与五个自然事实1.自然目的:生存与继续生存2.五个自然事实2.1人是脆弱的2.2 人类大体上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比其他人强大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没有合作还能较长时期的统治别人或者是后者服从。

即使最强大的人有时也必须睡觉,而他一入睡,就暂时失去了他的优势。

这一大体平等的事实,要比其他事实更能使人们明白:必须有一种相互克制和妥协的制度,它就是法律和道德两种义务的基础。

2.3 有限的利他主义•人既不是天使,但也不是恶魔。

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由此,使得相互克制的制度既有必要又有可能。

•因为天使总是为了他人的幸福着想,并为此奋斗终生,乐此不疲。

•且决不会伤害他人,他们不需要所谓的规则约束,也决不允许规则或制度对他们的行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而恶魔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代名词。

•他们时刻准备毁灭世界,甚至自己,而且在所不惜以任何代价为此付出牺牲,由此可见,规则或制度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都是神经病人的胡言乱语。

• 2.4 有限的资源•人类需要食品、住所等等资源,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无限丰富的、垂手可得,而是稀缺的。

往往需要人类辛勤的劳动获得,由此看来,有限的资源这个事实就使得某种最低限度的财产制度以及尊重这个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5有限的理解和意志力•关于理解力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对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的理解能够一样明智与正确。

人总是从不同的动机来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

如果没有一个强制性的规则与制度来规范自私自利的行为,那将对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对那些总是为集体与长远利益着想的人是一种欺骗。

•关于意志力•无限的利己主义,时刻将一个人定位在:对自己利益的最大追求者往往是本人,而非他人。

•而且人的意志力在垂手可得的利益面前,经常会马上“缴枪不杀”,拜倒在利益的石榴裙下,俯首帖耳。

由此可知,理解程度的深与浅,意志力的强与弱,难免会出现一种不能体现社会公平、平等以及正义的局面,尤其是对“大公无私”者的欺骗与愚弄,为避免此种现象与局面,与必要通过一种规则或制度来达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平等以及正义的局面。

对己对他未免不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结果与设想。

•一种微观解读:法律与利益及部门法出现•法律对人之行为约束的一种解释•如果除了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等因素之外,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是如何发生、规制和执行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在本质上是利益。

•利益往往是冲突的根源与妥协的注解。

•所以。

法律是适应利益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正是为了调节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法律才出现的。

法律与利益天生来就是被捆绑在一起,不能也不可能把他们分裂开。

•所以,法律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调控机制,表达利益要求,平衡利益冲突,重建利益格局。

•法律在选择、确认、表达利益后,就要对利益之间的冲突进行平衡,保护合法的利益,排斥非法的利益。

•可是利益总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

•利益主体的多样化:民族利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

•利益内容的丰富多彩:公共利益与私利;安全利益、秩序利益、生存利益、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 1.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2.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3.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纠葛与平衡;4.社会生产、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协调; 5.严重危害财产、生命的行为之禁止; 6.环保事业:地球只有一个;7.利益解决的过程、方式与场所;•行政法学一、关于行政•行政含义:执行、管理与组织。

行政分类:公共行政、私人行政。

•二、行政法学上的行政•公共行政(国家行政):选择、确认、表达公共利益•三、行政法的内涵•是调整行政主体因行使行政职权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分析:1.关系的内部与外部之分;2.行政职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3.国家强制力之保障;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必涵之:1.职权合法即有法律授权;2.职权的依据合法;3.主体合法;4.行使合法,包括方式方法以及程序等;行政合理原则1 .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和适当,并且能够符合和社会公德。

2 .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决定符合并体现法律对裁量权限的授权目的,不得以形式合法背离立法的实质要求。

行政合理原则的要求• 1.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2.手段与目的之间具有合理性,适当性;3.动机要合理,排除将个人的偏见等因素强加于其中;4.考虑相关因素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原则源于罗马法,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因此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成为规范私法活动的最高原则。

•信赖保护,简单的说,是保护可信赖的期待利益。

•在行政法上,是指当相对人对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已产生信赖,并且这种信赖利益因其具有合法正当性应予以保护,行政主体不得撤销已作出的行为,如需撤销必须补偿其信赖利益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8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许可行为后,不得擅自改变已经依法生效的行政许可。

•信赖利益保护的构成要件有如下几个:•1)相对人对于成立的行政决定要有实际的信赖。

如果一个行政决定虽然成立的,但相对人并不知晓该内容,则不能产生实际的信赖;2)信赖必须值得法律保护。

即“双手干净”:相对人既无违法也无过错。

•须不存在如下情况:• A.以欺诈、胁迫或贿赂方式,使行政机关作成行政处分者;B.对重要事项提供不正确资料或为不完全陈述,致使行政机关依该资料或陈述而作成行政决定者;C.明知行政决定违法或因为重大过失而不知者。

•3)相对人须因为信赖而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开始凝结经济价值。

•相对人信赖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即保护相对人信赖利益明显大于变更、撤销或废止行政行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

不应变更、撤销或废止该行政行为。

反之,则行政机关可以变更、撤销或废止该行政行为,但应采取保护措施,但保护措施以行政行为继续存在时相对人可得到的利益为上限。

行政法律关系•一.含义•经行政法律法规范所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特征•1.从主体上看,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从内容上看,与国家行政职权直接相关•3.从内容处分上看,当事人对权利义务一般不能自由处分•4.从双方当事人的地位上看,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享有很大的优益权。

行政法的作用• 1.关于国家(政府)的产生•家国说与社会契约理论• 2.政府的使命• 3.权力(power)与权利(right)孰轻孰重?•权力(POWER)作为一种支配、控制和操纵他人的能量或力量,常处于强势的地位;而权利(RIGHT)作为一种正当资格,有基础的地位却常被简约为道德的正义而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

4.各种理论学说•理论的逻辑起点: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控权论、管理论以及平衡论;无为而治、大政府与小政府等等•行政主体•一)概念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二)特征:1. 在形态一般为组织。

2. 权,即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

3. 名,即行政主体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4. 责,即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三)相似概念的区分• 1.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主体的角色主要由国家行政机关担任。

但是,两者并不能划等号。

•行政机关:依宪法与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1)行政机关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2)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也可以是行政主体•3)行政主体的范围要大于行政机关• 2.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与行政主体•两者之间只是工作上的委托关系• 3.行政主体与党的机关• 4.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是指虽无法律上的名义,但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

•比如行政机关委托社会团体行使行政职权,社会团体便是行为主体。

相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公务员都属于行为主体,而不是行政主体。

(四)行政主体的种类• 1.行政机关及其机构1.1 中央人民政府及其及机构1.2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机构2. 法律法规授权与规章授权的组织3. 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8.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授权的法定规则• 1.法无明文规定不授权,授权的依据只有法律、法规与规章2.无职权不得授权3.被授职权不得再授权4.授权公开关于行政委托• 1.含义:是指处于管理上需要,某一行政主体(委托人)委托另一行政主体、其他组织或个人(受托人)以委托人名义代行行政职权或其他事务,其行为效果归属于委托人的行为。

• 2.有效要件:• 2.1 可以委托的职权:一般为非行政处罚权,比如代扣、代缴税费等。

•行政处罚权只能委托给事业单位,而不能委托该一般的企业;• 2.2 委托的依据:法律、法规与规章。

•另外,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