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_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词

“九_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词

博物馆概况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

1997年9月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扩建后的博物馆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展览面积9180平方米,共设有8个展厅。

一残历碑残历碑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因碑体造型酷似一本巨大残缺的台历而得名。

是“九·一八”事变爆发60周年建成的。

在碑的右侧醒目地刻着1931年9月18日的日历,而碑的左侧,刻有一段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杨仁恺先生题写的碑文。

在残历碑广场的西南角还悬挂着一幢高2.38米,重达4.2吨的铜铸警世钟,钟的正面铸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每年的9月18日,都要在此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二“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在残历碑广场的西侧,陈列着两块当年日本人建造的石碑,碑的顶部分为三叉,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

因此也被人们称作“炸弹碑”。

《国难》浮雕在广场的西侧有一面墙,墙上刻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损赠名录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

从广场向北望去,一组巨大的主题为“国难”的雕塑镶嵌在陈列馆入口的墙体上,是由46吨青铜浇铸而成。

整体是一个东北的沦陷图。

三序厅序厅是不等边的方形,四周的墙壁全部装饰花岗岩石板,镶嵌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白色山脉浮雕。

在灯光的作用下,白色山脉倒映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墙面、地面浑然一体,营造出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象征着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

地面的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铜铸卧碑。

碑的顶部是一块红色的宝石,象征着抗日烽火声声不息民族英灵浩气永存。

在碑的四面,分别用中、英、日、俄四国文字铭刻的碑文。

四前言“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的爆发不仅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更标志着东北人民14年浴血奋战的开始。

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日本图谋侵华,由来已久。

自明治维新以后,便开始奉行所谓的大陆政策,而大陆政策的内容就是要吞并朝鲜,侵占中国,独霸亚洲,进而想称霸整个世界,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是朝鲜和中国,经过近十年的扩军备战,终于在1894年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运载中国士兵的英商轮“高升”号,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清军惨败。

甲午战争最后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

当时日本在东北的不断扩张,却引起了沙俄的不满和嫉妒,为了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一些霸权。

1904年终于爆发了日俄战争。

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

日俄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有许多中国百姓被日军当作俄军密探杀害,1905年8月,日俄战争以俄国的一败涂地而告终。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为了巩固其既得利益和进一步扩大侵略,开始在东北建立起一系列侵略机构。

其中有设在旅顺的日本关东厅,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还有一个是设在大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这四个侵略机构,既有分工又相互勾结,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得力工具。

第二单元日本扩大侵华与东方会议五1930年,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波及到日本,经济危机不但使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从而法西斯势力也乘机崛起。

1927年4月,日本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上台组阁。

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了“东方会义”,而会议的内容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

第三单元“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局势就在日本努力扩大在满蒙的侵略势力时,当时的东北是由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所控制。

随着张作霖势力的不断壮大,当时张作霖不甘心忍受日本人的摆布,日张关系由此恶化,这样张作霖就成了阻碍日本侵华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日本人决定除掉张作霖,由此就引发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炸车谋杀案。

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当时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不顾日本人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这样东三省就统属南京国民政府管辖,中国也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军主力入关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为争取张学良的支持,蒋介石特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

9月18日,张学良发表通电,并派遣东北军10余万精锐部队入关。

东北军主力大批调入关内,造成东北防务空虚,这就给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东北以可乘之机。

六策划武装入侵的阴谋日本在确立向中国扩张的战略目标后,在国内大肆制造武装入侵的舆论,同时日本军部也开始秘密策划武装入侵的阴谋,并积极研究制定攻占东北的方案。

寻找武装入侵的借口为了寻找武装入侵的借口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屡屡制造事端,其中主要有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

日本政府为了做好武装入侵的准备,加紧扩军备战。

强迫学生军训增强军事后备力量。

在东北,日本关东军还组织了四次的“参谋旅行“,来侦察军事地形。

1931年9月10日,日本关东军还从国内秘密运来了两门24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装置在守备队营区内,一门指向了东北当时唯一的一座机场——东塔机场,另一门就对准了当时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此时的东北已是战云密布,侵华战争随时可发。

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七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独立守备队以巡视铁路为名,来到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

按照事先的计划,于10时20分用炸药将铁路一侧的路轨炸毁,之后,日本人又制造假现场,在被炸现场放置了三具身着中国士兵服装的无辜百性的尸体,把这次爆炸事件嫁祸于我北大营东北军的官兵。

沙盘上的这条铁路就是当时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附近的这组方形的建筑群就是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而日本人选定的爆破点就在这座小桥附近,离北大营只有大约800米的距离。

日军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自爆铁路,一是便于嫁祸于北大营东北军的官兵,二是便于事后迅速地向北大营发动进攻。

八突袭北大营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声刚过,日军便开始炮轰北大营。

当时驻扎在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独立第七旅。

装备十分精良,仅官兵就有七千多人。

而当时进攻北大营的日军加上后援部队还不到700人,当日军开始向北大营发动进攻时,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一面命令部队进入预定阵地,一面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请示,而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这样日军很快就攻入了北大营。

侵占沈阳城在日本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突袭北大营的同时,在19日零时40分左右,日军兵分三路进攻沈阳城;由于不抵抗政策,南市场、北市场很快被日军占领。

随后日军从小西门蜂拥而入,大帅府、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暑、沈阳市政公署、东北航空军司令部、东三省兵工厂等军政要地相继被日军所占领。

控制南满安奉铁路沿线城镇“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占领沈阳的同时,不断集结兵力,迅速攻占了南满、安奉铁路沿线的城镇。

九进占吉林侵吞吉林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断从国内和朝鲜增调部队,进一步扩大侵略态势。

在占领长春后,日军迅速向省城吉林市进犯。

由于当时的吉林省代主席熙洽叛国降日,吉林省城很快便陷入敌手。

夺取江桥侵占黑龙江省日军占领吉林后,本打算立即向哈尔滨进犯,但由于害怕引起苏联的干涉,便把进攻的方向指向了黑龙江。

经过激烈战斗,嫩江桥、三间房先后被日军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屏障全失,门户大开,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被迫于11月18日撤往海伦。

19日,日军侵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沦陷。

侵占锦州攫取辽西地区日军侵占沈阳后,石原莞尔又下达了轰炸锦州的作战命令,12架日机飞抵锦州,一共投下75枚25公斤的炸弹。

11月27日,关东军按计划兵分三路向锦州进犯,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我军奋起抵抗,死伤惨重。

3日凌晨,日军开始攻城,下午6时占领了锦州,随后,锦西、葫芦岛、绥中相继陷落,辽西地区完全处于日军的控制之下。

攻占东省特别行政区日军侵占锦州后,又把目光转向哈尔滨。

2月4日,日军以多门师团长为总指挥,分两路向哈尔滨发起攻击,我自卫军奋起应战。

由于兵力相差悬殊,2月5日,日军主力部队攻人哈尔滨。

十轻取承德侵占热河省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东三省后,便图谋侵占热河,妄图打开侵略内蒙和华北的大门。

2月17日,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下达命令,兵分三路向热河发起进攻。

由于东北军孤军奋占,朝阳、凌源等地相继失守。

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

至此,整个东北四省一区全部沦陷。

东北民众流离失所日军侵略东北,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东北沧陷后,不堪忍受日军残杀凌辱的百姓纷纷背进离乡,走上流亡之路。

这座雕塑主题为“流亡恨”,它是根据著名的歌曲《松花江上》创作的,它所表现的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的铁蹄践踏了东北大地,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东北同胞被迫弃家逃亡,过着苦难的流亡生活。

第三部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十一策划“东北独立”在事变爆发的第四天,即9月22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召开了商讨统治东北的方案会议,决定建立一个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内蒙古,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元首的一个完全脱离中国统治的“满蒙独立国”。

拼凑傀儡政权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长期霸占中国东北,搜罗了以溥仪为代表的汉奸卖国贼、拼凑肢解中国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表面上把伪满洲国打扮成“独立国家”,实际上一切大权都操纵在日本关东军手里。

建国会议与建国运动关东军为了加快建立伪满洲国的步伐,于1932年2月16日召集张景惠、臧式毅、熙洽、马占山等人在沈阳召开了所谓的“建国会议”,并发表宣言声称“与南京国民政府脱离关系,东北完全独立”。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为了欺骗舆论,把建立伪满洲国说成是东北人民的要求,又指使汉奸大搞所谓的“促进建国运动”。

溥仪粉墨登场按照关东军的策划,伪满洲国由溥仪出任伪执政。

1912年退位后,溥仪一直梦想复辟当皇帝。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溥仪在长春的伪皇宫勤民楼正殿,终于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十二签订日满议定书溥仪为了卖身求荣,投靠了日本侵略者,并于1932年3月10日在汤岗子与本庄繁签订了一份“密约”。

而这份“密约”就是后来与日本签订的《日满议定书》。

议定书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实际上就是将东北的一切主权夺去;而第二条就是确定了伪满作为日本的傀儡,中国东北作为日本的殖民地。

关东军操纵实权对于溥仪,关东军是通过定期拜会,把他们的决定和要求通知溥仪,同样溥仪也要定期的拜会关东军司令官,来以表“忠心”。

此外,关东军还在溥仪身边派遣了一名常驻代表来进行监视和控制。

表面上都是以溥仪为元首,而实际上他只是关东军控制下的傀儡,是受日军任意操纵的“儿皇帝”。

十三白色恐怖下的东北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维护法西斯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军警宪特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任意抓捕、监禁、残害、屠杀东北人民,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大血案,东北大地处于极度的白色恐怖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