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学教材之——中药学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作用用药禁忌

中医学教材之——中药学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作用用药禁忌


神农本草经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是《本草 经集注》。
本书又名《本草集注》,为梁代陶弘景所 著,载药730种,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并对魏晋以来的药学成就作了总结。
此期还诞生了第一部炮制学专著,即雷敩 所著的《炮炙论》,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 的产生。
三、隋唐时期
出现了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 该书又名《唐本草》,成书于唐代,由李 勣、苏敬等编纂。载药844种,首创图文对照 的编写方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著作。 开元年间陈藏器著的《本草拾遗》也有较 大的影响,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十剂”理论, 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 是我国和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用药数目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非常重 视地道药材和质量规格。对于制剂,也制定 了制剂规范,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见 一斑。
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也作了总结,提出了著 名的“十八反”、“十九畏”理论。
2.金元时期
此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是突出临床适用, 注重药性理论探讨。本草著作多简明扼要。 既继承、发展了药性理论,又积极探求药物 的奏效原理。中药性能理论在此期初具规模。
中药最早发现的是植物药,后来逐 渐认识了动物药,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 又发现了矿物药。
二、中药知识的流传
中药知识的流传,最早是口耳相传, 随着文字的出现,后来有了文字记载。先 是散在记载,以后发展有了药学专著。
总论
概述
一、什么是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 药物,也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 明,我国目前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 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 药80种。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一、什么是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道:古代的行政区划。地:地域、地区 质优效高的特产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如广陈皮、新会皮(橘皮)、四大怀药(怀 菊花、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川连(黄 连)、川椒(花椒)、川断(续断)、阳春砂(砂仁) 等。
二、确定道地药材的因素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
四、什么是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秦汉时期
诞生了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 草经》。
该书又名《本经》、《本草经》,约成 书于东汉末年,系集体创作,托名神农。全 书共收载药物365种,采用“三品分类法”。 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汉以 前的药学成就,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 基础,被尊为药学经典著作。
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为食疗专 著,对中药学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尤其该书首次记载用蒸馏法工艺制酒,对提 高酒剂的药效具有进步意义。
五、明朝时期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朝唯一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但在药学史上影响很小。此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 当推《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又名《纲目》, 系李时珍所著。全书 52卷,约200万言,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374种, 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多首,以自然属性和生态条 件为分类基础,分为16纲60类,是中古时期最完备的 分类系统。不仅总结了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就,而 且为后世本草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既 是医药方面的工具书,又是科技史上的百科全书。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药的起源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一、中药的起源
1.与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药食同源)
2.“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 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尝百草
唐代已开始使用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 剂,酵母制剂亦普遍应用,对某些食物药和外 来药都有了专门研究。
新 修 本 草
四、宋、金元时期
1.宋代
宋代官方组织修订了一些本草书籍,但最 具代表性的是私人编纂的《经史证类备急本 草》。
本书又名《证类本草》,由宋代名医唐慎 微所著,载药为1500多种,并附方3000余首。 它保存了宋以前大量的药学资料,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完整流传的综合性本草,不仅具有很高 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 价值。
4.中药现代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中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药 学专门人才。
中华本草
集古今药学成就之大成、集中反映现代 中药学科发展的当代药学著作是《中华本 草》。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包括总 论1卷,药物26卷,附篇1卷,索引2卷),后 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 傣药各1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插图8534 幅,约2200万字。
二、什么是草药?
一般是指主流本草尚未记载,流传 于民间,在正规中医机构和中医药人员 中应用不普遍,多为民间医生所习用, 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药物。
三、为什么古代将药学称为“本草”? 中药按其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三类,其中植物类药材最多, 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称为 “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
七、民国时期 1.中医学校建立,中药学讲义问世。 2.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我国第 一部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3.本草学现代研究开始起步。
八、现代的本草成就
1.影印、重刊、校点评注了数十种重要的本 草古籍。 2.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当代药学著作。 3.对中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编写了 全国性的中药志及一大批药用植物志、药用 动物志及地区性的中药志。
本草纲目
六、清朝时期 此期本草著作数量众多,最有代表性的是
《本草纲目拾遗》。
该书又名《纲目拾遗》,系赵学敏所著。载 药921种,其中新增药达716种,是新增药物 最多的本草古籍。它补充了《纲目》的不足, 纠正了《纲目》的错误,并总结了明清以来的 药学成就。该书引用的文献达600余种,其中 大量医药书籍现已亡佚,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 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