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1、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科学本质应是:①合乎逻辑②可验证,可重复③研究共性问题④探讨事物因果关系2、科学研究的特征和要求特征: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连续性要求:客观性、控制性、系统性、普遍性3、护理研究的概念是指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4、护理研究的目的①促进学科发展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③培养科研队伍5、护理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复杂性②研究方法困难性③临床研究的特殊性*6、护理研究的步骤(必考)①提出问题和假设形成(预期目的)②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对象和选择研究方法)③预实验④收集资料(原始数据的积累和处理)⑤统计学分析⑥撰写论文等7、评估风险根据性质和程度分为五类(护理研究中的风险分类?)①无预测的影响②暂时不舒适③较严重的暂时不舒适④永久性伤害的可能⑤确定的永久性伤害⑥衡量利益—风险比例8、有关人体试验的伦理规范:①纽伦堡伦理规范②赫尔辛基宣言9、伦理委员会的职能:即免除审查、加速审查和全面审查10、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①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②有益的原则③公正的原则④知情同意原则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立1、选题的主要来源:①个人实践②受他人研究结果的启发③现在或未来需要探讨的内容④研究者的兴趣我国研究课题的来源:计划内课题:指令性题目、指导性题目计划外课题:对外协作课题、本单位或个人自由选题2、选题的注意事项①选择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和创新内容的问题进行研究②选题范围不可过大,涉及面过大则不易深入③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④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⑤研究问题的可行性理论框架特征:逻辑性、指导性3、简述提出问题的标准(如何评价选题)①评价选题是否合理:选题立意有无创新、研究结果能指导护理实践、选题的科学性②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括研究工作中的协作关系,仪器设备、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完成课题的条件是否完备。
4、有关概念①概念:是用来对所研究的实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界定或概括,以明确其含义及独特性的名词,例如照护、焦虑②命题: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的阐述。
例如:放松技术能减少焦虑的程度5、问题的陈述=立题依据或理由+研究的预期目的提出护理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形成假设等步骤6、查阅文献的目的①了解关于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动态和水平②查看自己选题的内容有无于他人工作完全重复,以减少盲目性③可以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④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文献的查询与利用1、文献的概念: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2、医学文献的类型:①按载体形式分类—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②按文献级别分类—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③按出文献发布的类型分类—图书、期刊、特种文献3、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主要指原始论著、期刊上刊登的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专利说明书等。
特点:创造性、新颖性、先进行和成熟性,是最基本的文献类型二次文献:检索文具特点:简明性、系统性三次文献:知识再加工文献,如综述特点:资料性、实用性零次文献:非出版型文献,是一次文献的素材。
特点:及时性、启发性4、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①根据载体的不同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②从其出版的形式分为期刊式、单卷式、附录式、卡片式等③按编著方式分为目录、题录、索引、文摘5、文献检索的概念、目的和意义是指将文献根据其外表特征(即标题、著者、来源、卷期、页次、文中等)或内容特征(即文献论述的主题),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存储在一定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检索系统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6、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①检索方法:a、常用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 b、追溯法 c、分段法②检索途径:从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书名途径、著者途径、序号途径从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关键词途径、分类主题途径③检索的步骤:a、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目的b、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c、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d、查找文献线索e、获取原始文献7、常用的中、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①中文医学检索工具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②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光盘数据库检索、PubMed、OVID第四章科研设计*1、科研设计的内容: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设对照组、随机分组、观察指标、确立变量2、变量主要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①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②依变量:(因变量)指科研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是在研究中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
③外变量:(控制变量,干扰变量,干扰因素)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应在科研设计中尽量排除。
举例:体重是自变量(原因),血压为依变量(结果),而外变量较多,如年龄、性别、情绪及选用的血压计*3、护理科研设计的类型(1)按设计内容——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2)按研究目的——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预期性研究(3)按研究性质——量性研究、质性研究(4)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4、实验性研究的特点①干预:干预是实验性和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②设立对照:对照类型:组间对照、自身对照、历史性对照、交叉设计对照③随机化*5、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区别研究类型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随机分组实验性研究+ + +类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是实验性研究的基石*6、实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实验对象↓试验效应①处理因素:又称实验因素,是指为达到实验验目的所采用的作用于实验对象身上的因素——医疗护理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和各种医疗护理措施等②实验对象:是实验因素所作用的对象,也是实验者(研究者)所要认知的对象。
④实验效应:是指实验因素作用于实验对象后所呈现的反应——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观察指标来反映的。
*7、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①实验前后对照设计②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③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设计④索罗门四组设计8、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①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②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干扰因素对所施加的处理因素的可能结果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比较客观和可靠。
局限性:①临床研究中,干扰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②伦理原因,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分组9、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的比较比较内容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特征为的施加因素无施加任何因素设立对照租将观察对象分组随机分组不随机分组观察方法对接受干预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研究对象主动究对象观察观察10、非实验性研究的分类:(非干预性)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护理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和纵向研究相关性研究比较(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11、队列研究的特点:(前瞻性研究)①群组的划分是根据暴露因素的有无来确定的②暴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为给予的③研究方向是纵向的,前瞻性的④可直接计算发病率,并借此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⑤耗费人力、财力,花费时间长⑥不适用于少见病的病因研究12、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从果到因的研究方法适用于罕见疾病和潜伏期长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研究方法省时、省人力和省物力一次研究可探索多种可疑因素*13、观察指标,应注意指标的:客观性、合理性、灵敏性、关联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可行性(每年考)14、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用来描述、各种变量的现状;最简便、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同时收集较多的信息;非实验性研究可以为实验性研究打下基础局限性——没有认为的施加因素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第五章总体和样本1、样本的概念: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其研究变量实测值构成样本2、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①服从研究目的②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具有代表性③按照设计规定的严格选取3、误差的类型:①偏倚:亦称系统误差,它不是由随机抽样所引起的,而是某些不能准确确定量的但较为恒定的因素所致。
偏倚来自几个方面:受试者、观察者、仪器、外环境的非试验因素②随机误差:即抽样误差,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相等的若干样本,算得的样本指标往往不一定相等。
4、抽样过程:明确总体→列出抽样标准(抽样标准包括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样本量及抽样方法→选择样本抽样的原则:保证样本可靠性,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遵循随机化、足够的样本含量)抽样的方法: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级抽样);非概率性抽样(方便抽样、配额抽样、主观抽样、网络抽样)5、目的抽样和网络抽样用于质性研究第六章研究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1、偏倚的概念:当某一研究(观察)结果与它的真值之间出现了某种差值,这种差异现象或结果,称为偏倚。
2、偏倚产生的原因当一个研究者对某种研究寄予很大的成功希望时,过度重视;可能会更加精心地护理和照顾实验组;在衡量研究效果时,过度;在结果资料的分析处理时,特别。
3、偏倚的类型:主要归纳为三种(1)选择性偏倚:易出现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本类偏倚可分为六类:①诊断性偏倚②入院率偏倚:或称伯克森偏倚③无应答偏倚④分组偏倚⑤检出偏倚⑥排除偏倚⑦(2)衡量性偏倚:又称为观察性偏倚,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本类偏倚可分为四种:①回忆偏倚②诊断怀疑偏倚③调查者偏倚④被调查者偏倚(3)混杂性偏倚:也是一种系统误差。
主要出现在结果分析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因素(即混杂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称为混杂偏倚。
4、选择性偏倚的控制方法①选择设计方案:采取随机对照设计方案、调查表的设计、实验室检查项目②设立严格的纳入与排出的标准③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照组④注意提高应答率5、依从性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试验措施,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
6、护理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不依从表现①受试者拒绝接受护理试验措施②选择性地接受治疗③中途退出④自行换组7、改善依从性的方法:对病人本身的原因应注意加强卫生和医学教育加强社会与家庭的有力支持措施项目力求简化、方便、有效提供便利的随访和复诊场所建立良好的医护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七章收集资料的方法1、资料的来源①新收集资料②现有资料(历史性研究)——期刊、日记、信件、报纸等——准确评估和分析价值、准确性现有资料——省时、省力和经济2、设计收集资料方案前应考虑的问题①采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②采用定量还是定性方法③对资料客观性的要求④霍桑效应的影响——研究对象因意识到正在参与研究而改变自己行为和反应状态3、非结构式或半结构式自陈法种类①完全非结构式会谈②深入会谈③小组深入会谈④个人生活史回顾⑤特定事件回顾⑥日记式*4、封闭式问题的种类①两分制问题②多选题问题③自助餐式问题④编序式问题⑤等级式问题⑥检核表式问题⑦日历式问题5、问卷法的分类:①邮寄问卷:一般回收率在60%以上是比较满意的结果②小组问卷③电话访谈法*6、问卷编制的方法和步骤(1)按心理测量学的原理,编写相关条目a、问卷内容按照推理法进行编制——即根据研究目的和理论依据推论出能测评出这些内容的项目;——一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回顾以往经验、参与专家意见、参考相关调查表等方式完成b、对要测量的概念应有操作性定义c、问卷由几个模块构成(2)将想要获得的信息或资料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3)通过专家评估、根据项目的准确性、适合性、相关性、将问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