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课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 顶交种:)的产量或某一性状与高(低)值亲本差数的比率。
2. 超亲优势:指杂交种(F1超标优势:又称对照优势或竞争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性状与对照品种差数的比率。
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性状与双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3. 遗传力:5. 生理小种:优势小种:6.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8. 内照射:9. 近等基因系: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或品系)10.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群体、推广品种群体以及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一环系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称二环系11. 育种家种子:农家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12. 自交系:自交系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合的一群植株组成。
群体品种: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间基因型不一致。
野生近缘种:这类资源包括与作物近缘的杂草。
杂草种类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间的各种等级。
多系品种:由同一品种的若干个近等基因系种子混合繁殖而成。
13. 配子体雄性不育: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
孢子体雄性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
14. 高不育系:是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不育系,这种自交结实的种子能够使高不育特性得以遗传。
15. 品比试验:对参试品系作出较精确的产量比较和性状鉴定。
推荐表现突出的品系参加省或国家级试验。
区域试验:筛选最优新品系,为品种审定提供试验依据16. 化学诱变:17. 侵袭力:是指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的速率和强度(如潜育期、产孢能力、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等),是一种数量性状,又称非专化致病性。
毒性:指的是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质量性状,又称专化性致病性。
18. 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species)、属(genus)或者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19.化学杀雄:20.雄性不育:植株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雄性不育性。
21.垂直抗性: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
其特点是寄主对某些病原菌生理小种是免疫的或高抗的,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性或非专化性抗病性。
特点是寄主品种对各个小种的抗病反应大体上接近同一水平,它对病原菌致病性的差异是侵袭力的不同22.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23. 生物混杂:机械混杂:26.耐病:当某一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并发生了典型的发病症状,但受害程度较感病品种轻,产量、籽粒饱满度以及其它农艺性状等不受损害或影响较小者,称耐病27.育种目标:就是对育成品种的具体要求,也就是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及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有利性状的指标。
28.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群体中的优良变异株,进而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29.一倍体:30. 全同胞轮回选择:群体内选株成对杂交,每份杂交种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杂交后代鉴定另一部分种子备用。
根据鉴定结果选择对应的备用种子进行互交,收获的互交种子组成新一轮群体半同胞轮回选择:准备鉴定的选株和一组共同测验种进行测交,鉴定每一株的一般配合力,选择配合力高的单株互交,形成新一轮群体31.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
亲缘关系相近的属,其染色体基数也相近或相同32.生态类型:生态区:33.异代换系: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形成的新类型。
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几对其它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34.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最标准的种子。
原原种:由原育种单位提供的该品种纯度最高,最原始的优良种子35.多倍单倍体:36.混合品种:37.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二、选择题(单选)1.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A )。
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2.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为( D )。
A.S(MsMs) B.S(msms) C.N(MsMs) D.N(msms)3.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D )。
A.达尔文B. 孟德尔C.摩尔根D.瓦维洛夫4.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C )。
A. 引种B.杂交育种C.回交育种D.诱变育种5.测定特殊配合力时,测验种应为(C )。
A、品种群体B、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C、基因型高度纯合的品系6. 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A ) :A. 测验种B. 测交种C. 杂交种D. 单交种7.下列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时可采用人工去雄法的是( BD ) :A. 高粱B. 棉花C. 水稻D. 玉米8.(C×A)×(C×B)是一个( E )组合。
A.聚合杂交B.三亲本C.四亲本D.三交E.双交9. 自交系是指由一个( A )优良单株经过连续人工自交和选育而形成的性状稳定一致的后代群体。
A.自花授粉作物B.异花授粉作物C.常异花授粉作物D.无性繁殖作物10.辐射育种中应用最普遍的放射性60钴或137铯,它们产生的高能射线是(y ) :11.下面的育种家中,进行远缘杂交育种的是:( C )A. 赵洪章B. 李振岐C. 李振声D. 袁隆平12.杂交育种过程中,进行温室或南繁加代经常选用的后代处理方法是( D )。
A. 系谱法B. 混合法C. 衍生系统法D. 单粒传法13.有下列三个小麦品种:甲(早熟、抗病)、乙(矮秆、抗病)、丙(丰产、感病、早熟),,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比较合理的三交方式是()。
A (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14.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是(C )A.同源多倍体B.异源多倍体C. 同源异源多倍体D. 倍半多倍体15.以下作物中,起源与中国的是( D )A 甘蔗 B. 小麦 C. 大豆 D. 玉米16选育杂交种过程中,以下杂种优势指标中,最重要的是(A )。
A超亲优势 B 中亲优势 C 超标优势17 在近代作物育种中,突破性品种的育成都来自( D )的发现及利用。
A 育种新方法B 育种新理论C 育种新技术D 特异种质资源19.大豆的南种北引生育期会(D )A 延长B 缩短C 不变D 不可预期20交情况下,分离最旺盛,选择最重要的世代是()。
A F1B F2C F3D F421用杂种优势选育出的作物品种类型是(A )。
A 同质杂合型B 异质杂合型C 同质纯和型D异质纯和型21杂交种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A )。
A 单交种B 双交种C 三交种D 顶交种22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作物是(D )。
A 水稻B 玉米C 棉花D 油菜23作物中,属于多倍体的是DA 大豆B 玉米C 水稻D 马铃薯24970年,美国玉米出现了严重的( C )大流行。
A 条锈病B 大斑病C 小斑病D 黑穗病25.寄主的基因型为R1R1r2r2,病原物的基因型为a1a1A2A2,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寄主的表现型为( B )。
抗病 B 感病 C 不确定 D 抗感各半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作物品种三性是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2.作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遗传、变异、选择3. 如果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对数是3 对,则在杂种F2 代出现3 对基因均纯合的个体频率是( ) 。
4.品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杂种品种和无性系品种5.资源保存的方式主要为以下三种: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6.下作物分别属于何种授粉方式作物:甘薯()棉花();7.配合力可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8. 群体改良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和()。
9杂交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是()()四、简答题1. 试述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
一)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二)亲本之一最好是当地推广品种(三)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亲缘关系上差异较大(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2. 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品种有何遗传特点?3. 说明低温长日作物引种规律。
(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种到低纬度地区(北−→南):因为感温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和感光阶段对光照长度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经常表现为生育期延长。
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不能抽穗开花。
但营养器官加大。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种到高纬度地区(南−→北):由于温度、日照条件都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为生育期缩短,但有可能受冻害。
又因植株变小,故不易获得高产。
冬播区的春性品种引种到春播区春播:有可能适应。
因为春播区的日照长、光照强,往往表现早熟,粒重提高,甚至比原产地长得好。
春性品种引种到冬播区进行冬播:不能满足光照而表现迟熟,结实不良,易受冻害。
平原地区的冬作物品种引种到高海拔地区春播有可能适应。
高海拔地区冬作物品种引种到平原地区往往不适应说明高温短日作物的引种规律。
1.原产高纬度地区引种到低纬度地区(→南)因气温高于原产地,而表现为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但株、穗、粒变小。
2.原产低纬度地区引种到高纬度地区(→北)感温性强、感光性弱的春播品种引至高纬度地区,往往表现迟熟,营养器官变大。
感光性较强、感温性较弱的夏播或秋播品种,因不能满足对短光照的要求而成熟期延迟,但株、穗、粒可能较大。
3.高海拔←−→平原之间相互引种感温性较强的高海拔地区的品种引到平原往往表现早熟,产量↓。
平原地区的品种引种到高海拔地区,因温度低而延迟成熟,并存在能否安全成熟的隐患。
4.. 什么是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所利用的变异来源有哪几种?什么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有何优缺点?诱变育种(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1.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
2. 一般情况下,难以在同一次处理中,以及在同一突变体中出现多个理想性状的变异5 水稻品种A综合性状优良但不抗白叶枯病,请你设计一个回交育种方案(图示),把品种B中的显性抗白叶枯单基因(R)导入A,要求育成的品种非轮回亲本遗传成分少于2%,共需要几个季节(开花前能鉴别白叶枯病抗性)?6. 简述一个垂直抗性品种推广后,抗性丧失的原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