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11、第十一章 行政征收与行政补偿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11、第十一章 行政征收与行政补偿
2
行政征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适用范围不同。 ②适用情形不同。 ③法律后果不同。 2.行政征收与行政征购。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行为的性质不同。 ②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③行为的拘束程度不同。
3
三、行政征收的分类 (一)以是否给予补偿为标准 1.无偿征收,即征收主体无须向被征收主体给予 补偿的征收。目前在我国行政征收体制中,无偿 性的行政征收主要包括行政征税和行政收费两大 类。 2.有偿征收,是征收主体应向被征收主体给予补 偿的征收。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 必须实行行政征收。
4
(二)依行政征收发生的原因或条件为标准 1.因法律、法规确定的义务而引起的行政征收。 2.因国有资源、资产的使用而引起的行政征收。 3.因行政机关提供服务进行管理而引起的征收。 4.因相对人违反法定义务而引起的行政征收。 (三)依行政征收的内容为标准 1.税款的征收。 2.资源费的征收。 3.使用费的征收。 4.管理费的征收。 5.环保费的征收。 6.建设基金的征收。
第十一章 行政征收、征用与补偿
第一节 行政征收 第二节 行政征用 第三节 行政补偿
1
第一节 行政征收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 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 规定,以强制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的具体 行政行为。 二、行政征收的特征 1.征收主体的特定性。 2.以法定补偿为前提。 3.强制性的单方征收方式。 4.财产性内容(转移相对人所有权)。 5.出于公共利益需要。
10
四、行政补偿的标准 归纳当前有关行政补偿标准的学说,主要有两种 观点,一种是完全补偿说,认为对于行政致害损 失,应当对受害者的财产给予全额补偿,除此以 外还应当对其所产生的一切附带损失给予补偿; 另一种是适当补偿说,认为并不一定要求全额补 偿,应按照客观、公正、妥当的补偿计算标准予 以补偿。与行政补偿标准密切相关的一些原则, 如正当补偿的原则、适当补偿的原则、公平补偿 的原则等,也是学界讨论较集中的热点。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行政补偿法,在现行的 法律、法规中也缺乏关于补偿标准的统一规定。
7
(二)行政补偿的特征 1.行政补偿是以合法、正当的行政行为为前提。 2.行政补偿是针对相对人受到的特别损失。 3.行政补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的正当补偿。 4.行政补偿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5.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的主动行为。 二、行政补偿的范围 (一)因行政行为致损的行政补偿 1.土地征用补偿。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行政征用
一、行政征用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基于公共利益考虑,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依据法定程序获取行政相对人财物使用权 并进行补偿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征 1.法定性 2.强制性 3.公益性 4.补偿性
6
第三节 行政补偿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 (一)行政补偿的涵义 行政机关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因其合法 的行政行为造成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或者相 对人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受到损失时,依法由行 政机关对相对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8
2.房屋拆迁补偿。 3.公共征用调用补偿。 4.紧急行政行为致损补偿。 5.其他行政行为致损补偿。 (二)相对人因公益而受损的补偿 1.协助公务受损的补偿。 2.为了社会公益受损的补偿。 3.高度危险活动致损的补偿。
9
三、行政补偿的方式 直接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金钱补偿,即以金钱的形式支付受害人。 ②返还财产,即行政机关将相对人的财物返还受 害人。 ③恢复原状,即行政机关对相对人受的损害进行 修复,使之恢复到致害以前的功能和状态。 间接补偿的方式通常有:减免税费,在人、财、 物的使用调配上给予优惠,赋予某些与物质利益 有关的权利,优先安排就业、住房,优先给予晋 职、晋级等。
11
五、行政补偿的程序 补偿的行政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①公告。 ②登记。 ③审查。 ④决定。 ⑤执行。
1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