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修订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5年修订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5年修订版)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第六条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组织管理第七条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或其授权的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

医院内突发事件大体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两类,医务部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等)的管理;后勤保障部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等)的管理。

第九条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主管部门要注重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监测与预警第十条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主管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急诊办公室、院办、党办、信息处、设备处、宣传处)应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落实人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

第十一条医院所属各科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第十二条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响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

报告与信息发布第十三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职能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应将情况报告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组织人员,分工明确,通讯联络,根据指挥部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或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五条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情况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自突发事件发生时2小时内向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报告。

第十六条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七条医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以政治性为核心要求。

由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定医院新闻发言人,严禁其它人参与发布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培训与演练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各自主管范围内最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排在前五位的突发事件作为重点,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应该采取的对策,制定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实施培训。

第十九条培训应是全方位的全员培训。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对各级各类人员(包括临时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

对特殊人员应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如医院新闻发言人应进行媒体沟通技巧的培训等。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中各责任人的责任与义务分别制订“应急反应手册”。

手册针对各个关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明确其职责范围、协调对象、主要对策、行事步骤、联系方式等。

手册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携带。

第十三条模拟演练每年1~2次,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订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应急处理第十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后,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十五条启动医院应急预案,需经院领导批准,报市卫生局备案。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为医院最高领导,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对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

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精诚协作,各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十七条应急预案启动后,后勤保障部门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物资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药剂科要保证药品的供应。

第十八条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卫生防疫及相关专业人员应当先行一步,对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供突发事件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为应急处理指挥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附则第十九条本预案备有若干附件。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或失误及时修订、补充、调整和完善本预案。

第二十条每次突发事件处理之后,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认真总结应急处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的教训,做好突发事件后医院的重建工作。

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领导小组:组长:秦环龙范理宏副组长:陈正启郑军华李济宇组员:蒋卫、杨佳芳、徐英、施雁、陈翠萍、徐通权、沈甫明、耿益民、余飞、金恒、计光跃、于学靖、陈艳青、张翔宇(二)临床医疗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王昌惠、韦松华、颜正茂、傅佩芳、王红仙、曲伸、徐亚伟、谷丽医技组:孙奋勇、左玫、汤光宇、李伟(三)公共卫生技术指导小组:组员:王昌惠、王红仙、施雁、陈翠萍、余红(三)实验室安全技术指导小组:建立相关制度,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导工作,定期自查。

组长:郑军华副组长:孙奋勇组员:左玫、许炳根、汪嘉、袁映华(四)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组:根据相关信息发布制度,与媒体保持沟通,适时、适度发布信息,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舆情。

组长:陈正启副组长:金恒组员:生星、石庆、王辰昊、赵晶(五)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时,同时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六)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和登记工作,在规定时限内进行书面及网络报告。

报告人:余红(七)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八)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王昌惠、颜正茂、傅佩芳、张国良、韦松华、陈艳青、张翔宇医疗组职责: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沈甫明、计光跃昌、夏宏斌、耿益民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安全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一)认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晨会、周会等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建立疾病感染控制科,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就诊、留观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检查和抢救设备。

(四)对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诊治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接触病人或可疑病人的医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发热门诊和观察病房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其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应严格分类收集,并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医疗废物直接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医疗废物的管理由医院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指导并督查工作。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每天喷雾器进行环境消毒,感染管理办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接触每一病人后都要洗手并更换手套。

对隔离留观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进行严密消毒。

(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

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要求达到一级防护,隔离留观室的医护人员要求达到二级防护,接触病人分泌物的医护人员要做好三级防护。

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应急预案一、准备阶段:(1) 接到电话后,通知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接诊准备。

(2) 通知行政,医疗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郑军华副院长医务处负责人:徐英科长,夜间先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再通知分管院长及医务科长)。

(3) 通知相关科室医师,护理人员到现场集中。

(4) 随时向医院领导汇报.(5) 通知手术室、血库、化验室、放射科等做好准备(值班医生、护士、主任、护士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