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考试题和答案
A 正确 B 错误
5. 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性识别的基本要领有哪些(A )。(单选)—5 分
A 充分把握音响效果的重复与变化 B 将音乐作品简化为乐谱从而进行识别 C 将整首作品拆分为段落进行识别 D 综合运用多种乐器来进行识别
6. 下列关于“美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单选) —5 分
A 在希腊词源中,“美”的概念还包含了“使动”的意义 B 美学的概念最初出现于哲学范畴中 C 从中国六艺的概念来看,美学还需具备一定的技能 D 美学是与“情感、感受”发生关系的概念
A 正确 B 错误
18. 西方文化中,“美”的词源来源于古罗马文,其词根意为“为感性立言”。 (判断)—5 分 N
A 正确 B 错误
19. 韩锺恩教授认为在从调性音乐到无调性音乐的变革过程中,瓦格纳发挥了 在其中搭建桥梁的作用。(判断)—5 分 Y
A 正确 B 错误
20. 20 世纪音乐指产生于 20 世纪的音乐作品。(判断)—5 分 N
7. 根据韩锺恩教授的理解,约翰·凯奇在演奏《4 分 33 秒》意图给听众营造 怎样的听觉效果( A)。(单选)—5 分
A 偶然的、一次性的声音 B 预设的、感性的声音
C 完全的、绝对的寂静 D 观众的嘈杂和喧嚣
8.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对歌剧发展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对他的成就叙 述正确的有哪些(ACD )。(多选)—5 分
13. 周海宏在《从不美到不是——音乐的底线》中阐述,音乐的边界由哪些因 素确定(ABCD )。(多选)—5 分
A 声音是基本的构成材料 B 满足人的听觉需要 C 经过人类加工活创作 D 结构样式包含感性的有序性
14. 前导主题在同一乐曲的不同乐章中出现时,不能有任何变化。(判断)—5 分N
A 正确 B 错误
1. 下列作品中,以音色为主要的音响组织结构的作品是哪一部(D )。(单选) —5 分
A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B 《时间尽头四重奏》 C 《被遗忘的祭品》 D 《挽歌》
2.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中主要体现的主题功能是什么( C)。(单选)—5 分
A 主题模仿 B 循环主题 C 动机展开 D 固定乐思
10. 关于美学概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哪些(ABD )。(多选)—5 分
A 从字源分析,“美”最初的概念是“从羊从大” B 在中国古代,“美”的概念包含了社会性与自然性 C “美”最初的内涵就直接体现了审美概念 D “美”的概念通过巫术与食物与“审美”发生了关联
11. 二部曲式中两个分曲存在哪些主要关系(AC )。(多选)—5 分
3. 韩锺恩教授认为,远距离观照的第一个对象是什么(A )。(单选)—5 分
A 没有旋律不在调性的音乐 B 采用随机组合方式创作的音乐 C 无器乐演奏的音乐 D 纯粹音响结构的音乐
4. 学科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什么(A )。(单选)—5 分
A 研究对象 B 开展研究的意识形态 C 研究方法 D 研究目的
15. 只有大众音乐充分发展才能产生音乐的技术性创新。(判断)—5 分 N
A 正确 B 错误
16. 一般认为勃拉姆斯的作品比较保守,但他的作品呈现了以展开性变奏进行 的创新和大胆突破。(判断)—5 分 Y
A 正确 B 错误
17. 对于任何音乐体裁而言,陈述结构和展开结构都是不可或缺的。(判断) —5 分 Y
A 淡化调中心 B 创造无调性音乐 C 推动歌剧改革 D 创造半音化和声
9. 为什么音乐作品能够作为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ABCD )。(多选)—5 分
A 音乐作品体量适中、形式丰富 B 音乐作品是明显区别于自然声音的声音效果 C 音乐作品不仅是可以感性体验的实体,还是可以进行理性观照的概念 D 通过音乐作品能够进行音乐历史叙事
A 有关系
12. 关于“音乐学分析”的描述,理解正确的选项有哪些(ABCD )。(多选) —5 分
A 将音乐史研究和作品分析融合起来的综合性分析 B 其基本思想是认为音乐中含有一定的感性因素 C 将音乐作品的美学审视和价值判断结合起来 D 进行音乐学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