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积极作用:压力引起应激,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会 有一些超常的表现。 如:李广射虎,“急中生智”,“狗急跳墙”,土耳 其地震,煤气灶失火…… 消极作用:这些超常的表现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 可能持久,而且对身体有害。应激状态下的超常表现 是动用人体大量储备能量的结果,而这种储备能量一 经消耗掉短时间是很难补充的。经常动用潜在能量, 会降低对应激源的抵抗力,加速人的衰老过程。如果 在应激过程中出现整体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就 可能出现心理崩溃。如,狮子等食肉动物奔跑快但不 持久
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0 -2 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 -4 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发展的关键期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 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 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 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 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 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 生气的人很难健康。(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
压力的作用
完全脱离压力等于死亡。 三组老鼠试验: 1、完全安静没有刺激 2、段时间刺激—寿命最长 3、经常刺激



汉斯.塞利研究发现:人们面对压力往往 会有如下的生理反应:惊慌、抵抗和精 疲力竭三个阶段。会让人产生郁闷、倦 怠、烦躁、受挫等不良情绪反应。 如:电击关在笼子里的猴子,并且让旁 别的猴子观看——
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1、适应阶段 2、定型阶段---知识型、合格型、经验型 3、突破阶段---科学、规范、理性 4、成熟阶段—独特的教学风格 5、智慧阶段---教育家

工作时间长 初中教师的周课量一般在12—16节之间, 多的达18-20节,任教2—4个班,每班人数少 则50人左右,多则60-70人。备课、上课、改 作业环环相扣,一天工作时间达11小时左右。 上课、备课、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批改作业。 从早上到晚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学校周六还要 补课。而班主任工作时间更长,从而导致身心 俱疲的后果。

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高。备课检查、教案展评、 听课、评课、公开课及教学比武等、学生给任 课教师教学情况打分,进行满意率测评,再加 上现在的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 有的还会写信或打电话向校长汇报教师的言行。 学科统考成绩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考的好, 声誉、地位、奖金、评优、晋级都有希望,这 就使得教师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学会管理压力——3、如何调节压 力

A、社會環境因素: 穩定;社會變遷速度太快; 都市的 噪音、空氣污染、交通阻塞、擁擠的空 間等。
例如:最近經濟不景氣,政治局勢不
工作環境因素: 例如:工作任務、角色、人際關係、
組織結構、报酬与保障等。
個人能力與期待:
例如: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人際關 係的技巧、個人的抱負與理想等。
压力对人体的八大损害
1、长色斑:血液大量流入头部,氧气少,毒素 增多,刺激毛囊,出现色斑。 2、脑细胞衰老加速,血液涌向大脑,增加脑血管 压力,血液中毒素对脑细胞成为“毒药”。 3、胃溃疡:生气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 和血管,使胃肠蠕动减慢,引起胃溃疡。 4、心肌缺氧:血液冲向大脑,心脏血液减少而致心 机缺氧,心脏加倍工作,心跳不规律而致命。
总之:



对压力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压力是人心灵的对 立与统一。 狼——羊——草 没有天敌——丧失了生存的本领——饿死 适度的压力——能使个体提高警觉、注意力集中、精 神振奋、积极进取、学会适当的态度与处理技巧、工 作效率高,能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过度的压力——能使个体注意力、耐心、对环境的反 应力、对学习和工作等行为能力降低、易烦躁,易产 生重复与刻板动作。
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自我同一性混乱 (12-20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40岁) 第七阶段:繁殖对迟滞(40-65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绝望(老年期)
如果在需要行使权利时,未能行使权利,你可能在单 位里和家里遭受超负荷工作、长时间工作,频繁出差 以及受他人不公正的对待。Βιβλιοθήκη 注意 F、不要过度反应
从认知心理看—— 92%的压力是不必要承受的。在我们的生活 和工作中,大多数担心烦忧的事情——在我们的生 活和工作中,大多数担心烦忧的事情——
可能发生的,占总数的40%;
举重

一个人举起一个80公斤的杠铃非常吃力,是什么给 了他压力? 然后,给他一个100公斤的杠铃让他举,他举之前 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是什么给了他压力? 然后,同样一个100公斤的杠铃让他举,告诉他如 果能举起来将得到1000万现金,他的压力有什么不 同?
然后,给他一个90公斤的杠铃让他举,告诉他如果
结果解释
你缺少什么,就需要什么。



透视能力 需要人际交往的 能力 预知未来的能力 需要增强经济能 力 瞬间移动的能力 需要增强体力





念动力 迫切需要增强毅力、 耐力 透明人 想要逃离社会压力 在空中飞翔 想要增强性的能力
压力与人的性格紧密相关
A型性格倾向:竞争性、慎重谦让、感情丰富 进攻性、自信、完美主义、爱操心.
已经发生的,占总数的30%;
中小学阶段


主要任务: 1、正规的、有督导的学习 2、自我管理—按时作息、个人财务管理 3、是非观念、独立分析的能力 外界评价影响自尊 外界要求全面则全面,片面则片面
成功的标志

1、建立比较稳定、充数的行为模式 2、独立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 3、建立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4、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社会责任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 好的老师” 从学校到主管部门,从学生到家长、社会 都要求教师成为“完人”、“全能”,使教师 不堪重负。父母只知赚钱,不管子女成长的; 父母不和或离异导致子女思想、学习下降的; 厌学的、出走的等等,都是教师的职责范围, 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文化、学知识、学做人, 还要承担本应由家庭承担的职责,不但要管学 生在校的表现,还要负其在校外行为的责任。
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 运动适量+ 饮食合理 / 懒惰+嗜烟+ 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 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为什么压力大、不良情绪多

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 政治体系与心理健康 科技进步与心理健康 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
(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出生到小学


主要任务: 1、游戏和学习 - --儿童在这一时期很难 长时间的维持对某一事件的兴趣---不能 正规学习 2、学会照顾自己 3、学会基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技能
成功的标志

1、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和身体活动 2、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3、学会基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学会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基本的学习能 力
B型性格倾向;平静、有耐心、放松、容易满足、 落后、喜欢循规蹈矩、整洁。
O型性格倾向:进攻性、实干性、意志坚强、自 信、精力充沛、性情固执、礼貌不周、不够随和。 AB型性格倾向:思想敏锐、观察仔细、热心、认 真、性情急躁、反复无常、忧郁、爱发牢骚。
学会管理压力——2、认识压力对 人的作用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认知评价:

主体对外部事件(压力源)的价值判断 和意义评价——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 需要和达成我们满足需要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飞来的超能力



如果上天赐予你超能力,你会要哪一种? 透视能力 预知未来的能力 瞬间移动的能力 念动力 透明人 在空中飞翔

学会管理压力——3、如何调节压 力

C、明确工作的意义—需要
学会管理压力——3、如何调节压 力

C、明确工作的意义—需要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
学会管理压力——3、如何调节压 力

D、我们需要了解和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学会管理压力——3、如何调节压 力

E、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犯错误的权利 自己确定轻重缓急的权利 将我们自己的需要与他人的需要一视同仁的权利 拒绝他人要求的权利 表达自己的权利 评价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以及对其后果承担责任 的权利。
学会管理压力——1、什么是压力?
个体面临外在环境刺激时,在经认知评 估、个性特征、社会支持、个性应对压 力方式等的中介机制的作用下,而产生 的个体应用自身资源无法应付当前情况 的主观感受。 三要素:环境刺激、中介机制、主观感受。

环境刺激———中介机制———→主观感受 面临同样一件外部事件(压力源),有些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 应,有些人小应激而已,片刻之间烟消云散,还有些人则安然 无恙,波澜不惊。 四个中介机制: 认知评估:主体对外部事件(压力源)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价。 个性特征:同一事件在内向或外向的人心中引起的感受截然不同。 社会支持:来自亲友、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物质、精神上) 应对方式:压力产生以后根据自己的应对风格采取适当的应付方式 以减轻痛苦。 四个因素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认知评价。所以说,压 力的的大小根本取决于人们的认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