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部疾病常识】肺栓塞4

【肺部疾病常识】肺栓塞4

肺栓塞肝素:标准的普通肝素是一高硫酸酯黏多糖,由猪肠黏膜或牛肝部分纯化所得,其分子量从3~30kDa,平均15kDa。

低分子量肝素(LMWHs)是普通肝素的断片,比普通肝素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的较少。

因此,低分子量肝素有较大的生物利用度,较好的可预测的剂量反应和较长的半衰期。

肝素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起作用,后者是一酶,抑制凝血酶(因子Ⅱa),Xa,Ⅸa,Ⅺa和Ⅻa,继而促使ATⅢ构形变化,提高其活性约100倍到1000倍。

预防附加血栓的形成,使内源纤维蛋白溶解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块,但肝素不能直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

35例肺栓塞患者随机比较了肝素和安慰剂的效果,结果16例肝素治疗的患者中无1例复发,而19例应用安慰剂的患者中10例复发肺栓塞,其中5例死亡,表明肺栓塞肝素治疗是有效的。

不过肝素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结合凝血酶的血块可不受肝素-抗凝血酶Ⅲ的抑制,因此由于普通肝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能出现肝素抵抗。

肝素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前应考虑出血的危险因素,如既往应用抗凝剂的出血史,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K缺乏,年迈,基础疾病及合并用药等。

最常忽视的检查是大便潜血阳性的直肠检查。

文献报道,Raschke给药方案可达快速、有效和安全肝素化,应用肝素开始几天为达到充分的抗凝作用,肝素滴注常需达1500~2000U/h。

表3为根据体重“Raschke”肝素计算表。

某院常用的肝素给药方法是静脉滴注,负荷量为2000~3000U/h,继之700~1000U/h 或15~20U/(kg?h)维持。

有报道肺栓塞患者肝素半寿期缩短,约为正常人的50%,治疗剂量宜适当增加。

用普通肝素治疗需要监测,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至少要大于对照值的 1.5倍(通常是1.5~2.0倍),在有效抗凝范围内给予最小肝素治疗剂量。

血浆肝素水平大约在
0.2~0.5U/ml之间。

测定血浆肝素水平在两种情况特别有用:
①监测由于狼疮抗凝血或抗心脂质抗体基线APTT增加的患者;②监测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每天需要大剂量肝素的患者。

用药期限以急性过程平息,临床情况好转,血栓明显溶解为止,通常7~10天。

肝素治疗过程少数患者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因此,每3~4天需复查血小板计数1次,血小板计数在(70~100)×109/L时肝素仍可应用,小于50×109/L 时应停止用药。

肝素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出血的危险性除基础血小板计数外,与年龄、基础疾病、肝功能不全及并用药物等也有关。

多数中等量出血中止肝素治疗已足够,因肝素半寿期仅60~90min,APTT通常在6h内恢复正常。

重新应用肝素或以小剂量开始或交替给药,主要决定于出血的程度、再栓塞的危险和出血的范围。

威胁生命的事件或颅内出血,停止肝素的同时应用硫酸鱼精蛋白(鱼精蛋白),后者与酸性肝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逆转抗凝活性。

硫酸鱼精蛋白(鱼精蛋白),的用量大约100单位肝素需用1mg,缓慢静滴(如50mg/10~30min)。

硫酸鱼精蛋白(鱼精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既往暴露于硫酸鱼精蛋白(鱼精蛋白),的糖尿病患者。

与肝素有关的副作用还有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及转氨酶升高等。

相关整本阅读:/ebook/16b87a55783e0912a2162ac7.html
康复护理华法林:是维生素K的对抗剂,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的γ羧酸酯的激活。

华法林抗凝的第5天,即使凝血酶原时间很快延长,其作用仍可能是不充分的。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最初可能反映凝血因子Ⅶ的耗竭,其半寿期约6h,而凝血因子Ⅱ的半寿期为5天。

在活动性血栓形成过程开始应用华法林治疗时,C蛋白和S蛋白下降,使凝血酶原产生潜在功能,经过肝素与华法林重叠治疗5天,非对抗性华法林的前凝血作用可被抵消。

一组随机研究发现单用口服抗凝药组比口服药加肝素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率高3倍,表明在活动性血栓形成状态华法林应与肝素重叠应用。

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华法林剂量,应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而不是凝血酶原时间比率或以秒表示的凝血酶原时间调整。

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