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大丰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
案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知道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习性不同;
•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光线、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能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2. 教学内容
1.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
2.实验一: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实验二: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生长的比较。
3.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相关知识。
Step 1:导入
1.准备一个小试管,里面装有一根葱苗。
2.让学生围绕试管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葱
苗从种子发芽会变成这个样子?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Step 2:实验一-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1.将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大家写在黑板上;
2.老师提供以下实验设计,供学生们自行选择:
–实验设计A:同样的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土壤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比较哪种土壤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大;
–实验设计B:同样的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比较哪种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大;
–实验设计C:同样的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光线强度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比较哪种光线强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大。
Step 3:实验二-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生长的比较
1.学生选择同样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实验;
2.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植物的高度、叶片
大小等;
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们共同分析实验数据,结合课堂讨论的相关知识,
寻找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
4. 教学评价
教师旁观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也可得到一些浅显的数据,如:学生对实验的
耐心、理解度是否到位等,教师应当给予合理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挖掘。
二、教学反思
1. 教改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既符合理论的又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
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发挥了其教育价值,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推进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发扬的教育主张。
2. 教学成效评价
在本次实验中,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对影响植物生
长的因素以及不同环境下植物生长的比较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展示出先积累知识后系统总结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然而,在实验操作方面,有的学生还是存在操作不当、实验数据记录不规范的
问题。
对此,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实验操作细节的指导和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要求。
3. 教学方法探究
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
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优势。
在本次教学试验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互动和讨论尤为重要,而这种互动和讨论应该是即时的、积极的和探究性的。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增加实验的探究性、情境化和互动性,鼓励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遇到问题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
于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及其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