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征匹配,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

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

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

黄土高原—平坦开阔解析:A选项中的雪峰连绵是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其他选项中的地形特征都不正确。

答案:A2.下列自然灾害与印度的西南季风有关的是()A。

洪涝与干旱B。

台风和寒潮C。

冰雹和大风D。

沙尘暴和寒潮解析:印度的西南季风会带来洪涝和干旱。

答案:A3.地震时,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D。

②④解析:地震时,在家中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教室中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果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操场或室外时应马上回到教室去,野外中应赶紧往山上跑。

答案:D4.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多,西部干旱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这说明了我国A。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B。

人口总量增加C。

人口总量减少D。

人口素质提高解析:这些现象都是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的表现。

答案:A5.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A。

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B。

解决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C。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D。

从图中可看出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解析:选项A中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与低碳发展观念不符。

答案:A6.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复杂多样B。

南北跨纬度大C。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D。

冬季风活动强烈解析: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答案:C7.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A。

地跨寒温热三带,海陆兼备。

B。

南北跨纬度大,气候类型复杂,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C。

西临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

D。

面临大洋,有利于海洋温暖气流在东部广大地区形成较厚的冰川。

解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地跨寒温热三带,海陆兼备。

答案:A8.成都与拉萨纬度相当,但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海陆因素C。

纬度因素D。

洋流因素解析:成都和拉萨的气候差别主要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答案:A9.读我国北部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B。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C。

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较高D。

人口素质不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较高。

答案:C10.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

蒙古B。

朝鲜C。

韩国D。

越南解析: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朝鲜、韩国和越南。

答案:B、C、D11.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A。

960万平方千米B。

970万平方千米C。

980万平方千米D。

990万平方千米答案:B12.我国的最高峰是什么?A。

珠穆朗玛峰B。

峨眉山C。

泰山D。

黄山答案:A1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

地震B。

龙卷风C。

暴雨D。

干旱解析: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答案:AA。

干旱和泥石流干旱和泥石流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水资源匮乏,影响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

泥石流是指在降雨或融雪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山体、岩石等松散物质被水冲刷、滑动,形成泥石流体,破坏河道、道路、房屋等建筑物,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

台风与干旱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经常在夏秋季节在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包括强风、暴雨、洪涝等。

然而,台风也可以为干旱地区带来降雨,缓解干旱的影响。

C。

洪涝与干旱洪涝和干旱是气候变化的两个极端。

洪涝是指长时间的大雨或暴雨引起的涝灾,造成河流、湖泊、城市等地区的淹没和损失。

而干旱则是指长期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水资源匮乏,影响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

这两种极端气候都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D。

台风与寒潮台风和寒潮都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现象。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在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而寒潮则是冬季的一种气候现象,会带来寒冷的天气和降雪。

这两种天气现象都会对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影响。

B。

跨南北半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跨越南北半球,东经73度40分至135度05分,北纬18度03分至53度33分。

中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南端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

D。

最东端在漠河中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边境县之一。

漠河县位于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线上,是中国最北的县城。

B。

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指通过XXX的经线,是世界标准时间的起点。

中国位于本初子午线的东面,因此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时间相差较远。

D。

北极圈北极圈是指北极地区的一个纬度线,北纬66度33分。

中国位于北极圈以南,因此不受北极地区的极端气候影响。

B。

俄罗斯 C。

越南 D。

菲律宾中国与俄罗斯、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接壤或相邻,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

11.“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下列有关中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亚洲的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有陆地也有海洋,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或相邻,是东亚、中亚和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

14.下列关于机器人制造业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②③机器人制造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其技术和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对我国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核心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15.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D。

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

中国的耕地面积较大,草地资源相对较少,但后备耕地充足,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6.下图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C。

流量大2、下列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C。

③3、影响我国内流区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B。

气温17.下列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B。

修建水库修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水量,缓解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保障。

18.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D。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将水资源从水量丰富的地区调配到水量匮乏的地区,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9.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这是由于我国()跨越了五个时区,东部时间比西部时间早三个小时,因此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在黑夜中,星斗依然闪烁。

20.下列轮廓图序号与省区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B。

②一桂一呼和浩特轮廓图序号②对应的是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中心分别是南宁市和呼和浩特市。

21.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口,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之一。

此外,上海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企业入驻。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地势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B。

自南向北流2、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B。

河流落差大,水流急23.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而西部地区的草地面积较大。

此外,中国的森林资源也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森林资源相对较少,而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1、图中所示的是我国的A.省级行政区划图B.气候分区图C.地形图D.人口分布图2、以下哪些省份属于东北地区?A.山东、江苏、安徽B.黑龙江、吉林、辽宁C.湖南、湖北、河南D.广东、广西、海南1.正确的四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是:A。

①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B。

②是我国目前人口最多的省,C。

③省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D。

④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2.图中四省省会城市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排列是:B。

西北地区、C。

南方地区、A。

青藏地区、D。

北方地区。

3.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地区是B。

西北地区。

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B。

跨流域调水。

4.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5.问题回答:(1)B是我国的邻国韩国,C是日本。

(2)其中②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的东海。

(3)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位于图中的黑龙江省。

(4)图中乙山脉盘踞在我国西北地区,其名称为天山山脉,该山脉所在省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省的地形格局是“三山两盆一带”(指天山、昆仑山、喀喇崑崙山,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伊犁河谷带)。

(5)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地区,经过省区简称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海南。

(6)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6.(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和山脉名称:B.塔里木盆地,E.华北平原。

(2)读图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3)图甲中A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A地与E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温差异大,主要是海陆因素造成的。

(4)C地的温度带为热带。

7.因为没有提供图和材料,无法回答问题。

1.从图一中可知,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

为了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XXX的直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A是黑龙江的东北角,B是云南的西南角。

3.由图二可知,我国的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4.我国地形复杂,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居住,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而西部内陆地区地势高原和山地居多,气候干旱,不利于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34.读我国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沿途经过1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既处于中游又处于下游省的简称为湖南省。

2.长江流域有我国最大的三峡水电站,该电站位于重庆市。

3.图中岷江在重庆市注入长江,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长江流域主要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35.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