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复习
1.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态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5.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的原因: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得杯壁,凝结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冰棍的包装纸上的水珠,同理)
6.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7.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

8.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9.水咋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0.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1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1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1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肥皂、蜂蜜、洗手液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

沙、面粉、食用油、石头、塑料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1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5.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16.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7.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8.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得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20.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