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文化与传统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以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地域文化与传统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以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地域文化与传统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以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民宿设计逐渐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

民宿充当着一个传承本土文化、传播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桥梁。

在当今时代,好的民宿设计要把传统元素、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即在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态基础上添加现代的、创新的元素,既能使地域文化与传统符号在设计中完美体现,又能符合当下时代主旋律。

民宿设计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周边的各种综合因素进行融合,从而打造体验感强、特色鲜明的民宿设计,使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体验与现代生活截然不同的住宿。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统符号;新旧融合;1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当今,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今天的旅游者们不仅仅追求标准化、单一化的住房,而是想住在能和他们一起“体验旅行”的地方,或许是希望在那里他们能有更多的文化体验感。

因此,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是在不影响人们居住的前提下将地域文化和传统符号不动声色地融入到设计中,从而融合当地的文化、自然、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强调地方特色。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作为山东省济南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几千年来,百花洲一直是典型之一,它将这座城市隐藏的、独特的形象特征集于一身。

百花洲的保护利用与改造,对保护历史文化、描绘城市面貌至关重要。

通过旧房改造,把“废墟”元素与老济南百姓的生活元素融入设计中,同时运用极简的手法,不同的客房运用不同的色调,根据客人不同的需求给与不同的体验和效果。

将地域文化和传统符号与老济南百姓的生活元素相融合。

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继承过来并且带有明确的指引性的标志、图案、艺术等一些历史印迹是一种传播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观念,它和一般符号有共通性,都是作为负载和传播信息的介质,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被当成是一种设计的元素。

要营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室内环境,将传统文化元素直接加入其中,使其作为装饰的元素,是比较简洁有效的。

外观有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对比,来体现中心思想。

将地域文化作为民宿的核心,为了让游客在旅行中体验农家生活,更能体验当地文化,从而优化民宿住宿体验。

独具特色的民宿对推动当地综合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民宿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2.1 建筑形态的传承保留民宿要吸引游客必须有自身历史文化风貌,本地文化有怎样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建筑的形态去体现的在民宿改造中,想要体现当地特色建筑形态,在创新的同时,也必须有对传统建筑形态的保留部分,并将地域文化运用于设计中。

例如,位于浙江省大乐之野胡陈粮仓酒店。

首先是外观方面,用来通风的窗户和卫生间的排水系统的管道都特到了保留。

该建筑内有仓室,其缺乏民宿应该有的温馨、温暖的氛围,作者则利用了相互穿插叠压的巧妙方式,解决了空间空旷,空间形式单一的问题。

适当的改造和优化了的室内空间,客房、餐厅内以及卫生间则因为空间类型不同亦拥有了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使空间变得更加多样化、灵活化。

2.2 形式与功能上的创新对于传统的事物,当代设计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与保留的基础上应该在形式与功能上有所创新。

例如,在北京西门头沟地区的东胡林民宿。

以当地的传统屋顶作为其建筑的基础形式,在半山中的坡屋顶进行处理,使其错落排列,不同的空间功能布局使用三个人字屋顶进行划分从而完美的打造了一个与周围山体相结合的民宿,且建筑形式与功能结构层次分明。

室内方面,客厅中开放的公共活动区域并没有设置实体的阻隔,从而形成了一个向左右两边相通的空间。

可以旋转使用的书架被设计在与相邻的小客厅衔接之处,这将使整个空间变得灵活、通透。

创新且独具特色的形式不仅使建筑融入自然,又使室内空间被巧妙改善,既是民宿,同时又是可供人们办公、聚会、休闲的多功能空间。

3 结合设计分析3.1 百花洲现状调查分析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由于时间过久,木制结构柱子、天花板和其它相关建筑材料被严重腐蚀。

砖头、泥墙等低耐用度的材料建成的房屋久不装修,甚至局部出现损坏、塌陷等情况。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住房紧张问题日渐突出。

在没有合理计划的情况下,居民们自己建造了一些小型建筑,这些不合理的规划只会干扰街区的空间组成,严重破坏道路的主动脉,导致整个街区的空间模式混乱,并剥夺了属于它们自己的、原汁原味的传统形式。

如今,大多数居民是济南市的老年人,他们一生都住在这里,对这些老房子有着特殊的感情。

其余一些是在当地工作的人和在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单位工作的人。

他们基本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善现有的生活条件。

虽然这些房屋已经翻修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有的已经出现了损坏,但事实上,不难看出,它们也具有高度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它们应该被设计师引起重视。

3.2 “废墟民宿”对百花洲传统居民形态保留的“界”不同的国家、地区,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发展有所差异,人文历史的突出特点和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构成了地域文化特征。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不同的民俗习惯,因为只有民族的才能更加能被世界所认同,否则就失去了自我,沦为附庸。

”[1]因此,主题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决定了民宿的风格以及其体现了何种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的外观、室内装修风格以及景观设计等皆可表现民宿突出了何种主题。

对于民宿主题、类型的选择,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符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加上合理地规划,对改善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模式有积极作用。

“界”是指对传统建筑形式保护、地域文化保留运用的界限,因此,此“废墟民宿”非指破旧房屋之意,而是指仅保留破坏的房屋损坏的形式,在其基础上进行新的建筑结构搭建,使“旧建筑”与“新建筑”巧妙结合,从而形成拥有“废墟”形式的新型“废墟”主题民宿。

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泉城”等地域文化可以在设计中有所体现。

例如,室内的灯具设计。

提取了莲蓬、荷叶的主要形态,再将其进行镂空、几何化等形式的处理,打造出极具特色的风格。

在室内设计中,不仅有它的实用性,又有点缀、装饰、营造氛围的作用。

在庭院设计水景中亦有泉水、荷花的元素添加来突出地域特色。

作为济南传统民居形态的传承与体现,“废墟民宿”从各方面保留了老建筑的形态,如房顶形态、砖瓦的应用、断壁残垣的改造等。

结合人们对住房的特殊心理需求,延续传统的历史动脉,最大化的尊重百花洲传统民居形态。

例如:露天观景台的设计。

传统民居的老化出现局部坍塌现象,从而形成具有节奏感、别具一格的断壁残垣艺术的风格。

而“废墟民宿”的露天观景台则保留此形态,对其进行适当合理休整后,形成具有特色的空间。

室内则采用不髹漆的硬木家具,与传统民居中家具特色相一致。

3.3 “废墟民宿”功能与形式上创新的“无界”民宿的形式和功能不应该是单一的、循规蹈矩的,而应该是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但创新要在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基础上进行创新且百花洲中一些不合理的规划造成干扰街区的空间组成。

美的形式是由某些自然形态经过设计、处理而形成的,对称与平衡、过度与照应、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形式也不能脱离功能而单独存在,正如现代设计中所提倡的:形式应该服从于功能。

形式和功能应该统一,“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2]。

然而,民宿设计的功能性首先要满足人的住宿需求。

原始社会人类在制造的陶器上绘制花纹就已经有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统一、形式感的应用、表号性的艺术手法”[3]等特点。

因此,设计自古至今,都是以实用性为主的,而不是偏重于精神享受。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设计的功能性不仅仅要满足实用方面,还应该包括审美、个性等方面的要求。

民宿设计更是如此。

因此,创新了的民宿就是打破这种单一的形式与功能,除住宿功能外,添加餐饮、茶饮、休闲等功能,既可以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又可以为运营提供多样化,从而增加运营的灵活程度。

例如:创新了的民宿设置了专门的饮茶空间,济南“泉水泡茶”远近闻名,在当地的民宿设置饮茶室也是使游客在此多了一份感受当地文化的体验。

且茶室的二楼有临百花洲主街的观景台处,在品茶的同时亦可欣赏风景。

除此之外,本方案在民宿服务大厅一角设置了甜品售卖区,并有配套的卡座、散座等,构成一个较为开放的休闲区。

如此,不仅使民宿的整体空间功能变得丰富起来,单个的空间单元又有多种功能,从而使运营的灵活性得到了大大提升。

改造后的建筑仅保留破坏的房屋损坏的形式,在其基础上进行新的建筑结构搭建,使“旧建筑”与“新建筑”巧妙结合,从而形成拥有“废墟”形式的新型“废墟”主题民宿。

这种形式的运用,与当代人们日常中接触的繁华的、崭新的环境有所不同,能使住客在住宿过程中有截然不同的体验。

建筑的立面和庭院水景与硬地铺装的划分,均运用简洁的斜线和直线组成矩形、三角形、梯形等简单几何形,两者之间形成呼应,整体效果仿佛是立面的形状在水中的倒影一般。

现代人们大多数时间奔波于繁华的都市之间,因此对于人们的心理需求,民宿的景观设计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宿外部公共区域的景观设计包括绿化的区域与面积、绿化的形式例如,植物、草地、盆景还是花卉等。

植物的配置以目标空间的设定为依据,形成开敞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达到意境的表达效果。

3.4 “废墟民宿”改造中材料的灵活应用对于民宿的改造,材料的灵活应用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

灵活的应用新旧材料为设计的功能与形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并考虑材料是否能作为民宿使用、是否对人体有害,并且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

例如其中的砖、瓦等,在运用这些材料的同时,又将其与新材料进行结合,例如,彩色混凝土、石晶等。

材料之间的杂糅运用不仅表现了整个设计的古朴风格,却又迎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风格。

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组合搭配使设计变得独一无二。

4 研究结论民宿以传统符号和地域文化为设计载体和特色之源,是文脉生生不息所在。

中国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设计者在民宿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当地民俗特色,人文风情,营造视觉和精神双重层面的艺术享受,同时要将设计的功能因素、形式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相融合,秉持为人服务的宗旨,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

对民族文化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地域特色的尊重,是民宿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也是设计者应有的品质。

参考文献:[1]黄柏青:《艺术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版;[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