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的职业能力评价与培养

企业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的职业能力评价与培养

企业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的职业能力评价与培养余荣贵【摘要】随着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地方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创新,科研基金申报竞争日益剧增。

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引进、评估与培养德才兼备的科研项目申报人员,成为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项目申报人员需要具备政策研究、沟通协调、组织管理、报告编制等业务技能,对申报人员进行基本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再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能够提升申报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稳定人才团队,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entral governm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the compet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is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It’s determinant to e stablish effective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troduce, evaluate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pplicants who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Project applicants need to have policy researching,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report preparation abilities. Cultivation in the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kills and innovation aspects can help enhance core ability of project applicants, stabilize talents team, and thus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6(018)005【总页数】5页(P160-163,112)【关键词】科研项目申报;申报技能;职业能力评价;人才培养【作者】余荣贵【作者单位】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国政府亦不断加大对企业的R&D资助,以支持其更好地幵展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加快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步伐[1]。

从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科技领域的成就几乎都留下了政府财政资助的烙印,如美国的计算机、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业[2]。

中国亦是如此,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较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化扶持政策,申报科研项目资助、加速企业科技创新成为大中型科技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引进和培养胜任的科研项目申报人员,成为成功申报科研资助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科研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知识管理工作,是对科技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的一项系统工程,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身份,其内容涉及管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公共关系学、组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3-4]。

随着国家及地方科技政策的日益增多和普及,科研项目申报逐步成为企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企业内部逐步衍生出科研项目申报岗位。

作为一个新兴岗位,科研项目申报岗位不像财务、法务、行政等传统职业,具有明确社会认知度和职业定位。

因此,缺乏科研项目申报实践的企业管理层,难以理解科研项目申报人员需要哪些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没有很好的方法和标准用于评价与培养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的职业能力,导致企业的期望与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的目标产生落差,造成科研项目申报人员流动乃至科研管理人员流失等现象,影响企业科研项目申报进程和科技创新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郭宁生、刘春龙指出,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组织结构,都不能适应高校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项目申报数量增大、项目申报渠道增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科研成果应用不断拓宽等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5]。

相对于科研资源集聚的高校,以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企业面临科技创新目标模糊、科研体制不健全、科研管理人才匮乏等难题,随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不断强化,企业科研人才与科技管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更应得到重点关注。

国内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评测与培养研究较多,但是针对企业科研管理人员能力的研究很少,而且不成体系。

笔者提炼近十年的企业从业经验,系统地从科研项目申报的业务流程、业务技能、职业能力评价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企业管理层引进、评价和培养胜任的科研项目申报人员有所助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效率与效益。

完整的企业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应该包括年度计划制定、政策分析、申报前筹划、申报建议、申请材料编制、立项评审、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业务流程,科研项目申报人员需要掌握流程涉及的相关业务技能。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赵永刚、重庆市质监局蒋艳指出,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从科研项目的策划、申请书和任务书编制、执行过程、结题以及成果保护等6 个环节重点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的研究水平和质量[6]。

(1)年度计划是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年度大纲,需要整合、对接政府科技政策与企业科研项目,统筹管理科研项目申报的内外部资源。

(2)申报前筹划阶段,需要根据科技创新政策与科研项目对接的情况,落实可申报科研项目,做好知识产权、项目备案、项目资料收集、科技查新等准备工作,以免错过申报时机。

(3)申报建议是在政府科技创新政策发布后,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研究创新政策要求,分析本公司科研项目申报的可行性,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公司领导批准。

(4)申报阶段,一般需要编制项目申报实施计划,组织技术、财务、市场等部门提供科研项目申报素材,科研项目申报人员根据这些素材,进行整理、调整与提炼,编制符合申报要求的科研项目申请报告,以及相关申报附件材料等。

(5)立项评审阶段,科研项目申报人员根据答辩要求准备项目汇报PPT,安排项目相关人员参加专家答辩,向评审专家汇报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优势和亮点。

(6)项目立项后,科研项目申报人员需要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从项目的关键创新点、技术难点等方面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统筹规划管理,落实相关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按照课题任务书要求完成技术开发任务。

(7)项目验收阶段,科研项目申报人员组织技术、市场、财务等部门,分工负责完成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技术报告、审计报告、测试报告、知识产权、用户报告、样品样机等项目实施证明材料,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参加项目验收答辩,向评审专家汇报项目实施情况,以及获得的科技成果。

此外,在上述工作流程中,政府沟通工作贯穿于申报前、申报中、申报后、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阶段等整个流程,科研项目申报人员需要通过有效地政府沟通,获得充分的科技创新政策信息,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科研管理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做好政府沟通工作,成为企事业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科技服务对象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显然已成为业界共识[7-8]。

如图2所示,科研项目申报人员一般需要具备政策研究、沟通协调、组织管理、报告编制等业务技能,才能推动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管理是业务性较强的专业性管理,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论,对实际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8]。

3.1 政策研究科研项目申报人员要关注和研究国家与地方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资助政策、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如“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了解国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分析本企业科研项目获得政府科技资助的可能性。

3.2 沟通协调科研项目申报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协调好政府部门、公司内部、第三方机构等公共关系。

科研项目申报人员在公司内部宣传、解释科技创新政策的内涵,同时向政府部门汇报企业科研项目情况,起着企业科研项目信息上传和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信息下达的重要作用。

3.3 组织管理科研项目申报是重要的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技术、市场、财务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集成各部门的资源优势,整理、提炼、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资料,完成企业科技创新实践。

3.4 报告编制科研项目申报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科技创新政策,挖掘公司技术、生产、市场、投资、财务等项目资料,并进行优化和提炼,编制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可行性报告,向政府部门汇报企业科研项目规划与科技创新成果,深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科研项目可行性报告是政府部门了解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

4.1 职业能力分析合格的企业科研项目申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三个方面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业务技能、再创新能力,三个方面逐级提升。

基本素养是从业前提,业务技能是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再创新能力是优秀从业人员的评价标准。

清华大学卢霄峻,董国利指出,21世纪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熟练的现代管理技能、高尚的职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为高校科研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8]。

沈阳化工学院徐桂秋、沈阳医学院孟俐丽指出,要成为称职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必须具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决策、判断、组织、协调、经营管理和开发能力。

这些能力主要是在实践中锻炼、总结、提高,并经过综合和不断深化而得到的。

在科研管理过程中,还有许多随机因素和模糊体系,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有多面思维,即既有科学思维的严谨求实,又有军事思维的机变果断,才能在管理内容、管理方法方面留有余地,实现整体目标的优化[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