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金伯华氏针刺减肥

三、金伯华氏针刺减肥

三、金伯华氏针刺减肥怎样才算肥胖?按照目前的标准,自身的身高减105得出的结果为标准体重。

如某人身高是160cm,减去105为55kg,即为该人的标准体重,不超过标准体的10%为正常体重。

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10%但不超过20%为超重,超过20%则为肥胖。

1.肥胖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疏于劳作、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

(1)古人对肥胖病因的认识先天禀赋:体型的胖瘦受先天的影响十分明显。

中医认为体质阴阳刚柔的差异,是由先天禀赋决定的。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水形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前者为全身性肥胖,后者为腹大的中心性肥胖,二者均与先天禀赋有密切关系。

说明古人已认识到肥胖与先天禀赋的相关性。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素问·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多食甘美,逐渐积聚化为膏脂;或饮食无度,日久损伤脾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停聚,湿从内生,聚而成痰,停留肌肤、脏腑而发为肥胖。

故《素问·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对于肥胖的形成描述得更为具体、详细,认为“湿从内生,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

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还有人指出“厚味肥甘,可助阳生气、生阴。

生阴者,转化为脂液,浸淫脉道,脉膜变异”。

《脾胃论》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

”这些都充分说明过食膏粱甜腻、厚味肥甘、酒醴茶汤、生冷瓜果均可导致精微物质过剩而引起肥胖。

脏腑失调: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脏腑气血失调,肥胖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

”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与脏腑功能有关,其中与脾胃关系尤为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运化、吸收、输布,是维持人体营养物质代谢正常进行的根本。

中年以后,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退,对肥甘厚味的转化功能也逐渐减弱,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输布,蓄积体内而为痰湿脂浊,躯脂满溢,再加上年高以后好静少动,形体逐渐肥胖。

《素问·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五谷入味,需依靠脾胃的健运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若脾胃虚损则运化失职,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气血精微,而转化为痰浊积聚体内,导致体态肥胖,故有“肥甘生痰”“肥人多痰”之说。

痰浊水湿:痰浊水湿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丹溪心法》说“肥白人多痰”“肥人多是痰饮”“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

肥胖人多食膏粱厚味,日久必致脾虚,脾虚不主运化,若再多饮酒醇,必然痰湿内生,湿浊积聚。

好逸少劳:若过食肥甘,又疏于劳作运动,甚或久坐久卧,使体内营养精微不能消耗,日久必积聚而成肥者。

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气伤则虚,肉伤损脾,气虚脾损则运化失司,代谢失调,脂膏痰浊内聚发为肥胖。

《望诊遵经》谓:“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

”说明深居简出,四体不勤可导致肥满。

(2)金伯华教授对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金伯华教授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五脏六腑功能失衡,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总结出以下3方面病因病机:①脾肾阳虚脾虚不能正常化生气血,而转化为膏脂,发生肥胖。

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是湿浊内停,加重肥胖。

②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水谷及水液功能,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输布,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③脾胃实热脾胃实热,多饮多食,导致气血有余,化为膏脂,导致肥胖。

胖人体内水分过多,脂肪过剩,多虚证。

另外,肥胖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肥胖的人一般有明确的家族史,父亲或母亲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70%~80%。

神经-内分泌紊乱失调,主要有胰岛素及前列腺素,特别是经产妇,绝经期,口服避孕药者服用激素类药物者易发生,雌激素与脂肪合成代谢有关。

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吃零食、甜食、肉类或快餐,喜吃夜宵,喜饮啤酒,不吃早餐或餐次减少,进食狼吞虎咽或边吃边做事,等等。

2.辨证分型《灵枢·卫气失常》按体型分为肥壮人、瘦人、肥瘦适中、壮士和婴儿5种,并且将肥胖分为“膏人”“脂人”“肉人”3种类型,这是中医对肥胖病的最早分型。

目前中医将单纯性肥胖分为5型,即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

归纳上述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可以将肥胖大体归纳为虚、实两大证型,以胃热、痰浊等为主的属于实证,以脾虚、气虚、脾肾阳虚为主的属于虚证。

临床上虚实夹杂的患者亦较常见。

3.金氏针灸减肥(1)金氏针灸减肥特点金伯华教授通过近60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选穴少、疗效高、简而易行的整体与局部的减肥方法,其有以下特点:①不禁食、不反弹,逐步减掉多余的脂肪和体重。

减肥不要求速度快,减掉体重的同时也要使人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工作,适当控制饮食,也不感到饥饿。

②在不禁食适当控制饮食的情况下隔日针刺1次,治疗4~5次体重可下降2~3kg,有的甚至1次减1kg。

③减肥原理在健脾利湿,清除水分,缩小肥大细胞,促使脂肪自行燃烧。

一般肥胖者,细胞肥大,含水分多,甚至有气体存在,尤其腹部及下肢、上臂、臀部脂肪堆积,还有一部分肥胖者,虽脂肪堆积但较硬,无弹性,必先将局部针刺得较软有弹性,才能迅速减去脂肪。

④根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个体化针刺方案,以调为纲。

(2)金氏针灸减肥方法①主穴及针刺次序阴陵泉、三阴交、曲池、中脘、气海。

按以上次序依次针刺,次序不可变。

②穴义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多气多血),利水行气,可促使肥大细胞内水分气体通过排尿排出;三阴交本穴属脾经,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健脾、利湿、疏肝理气、益肾(脾虚湿盛则发胖);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多气多血),可促使肠道蠕动,通便、排气;中脘是胃的募穴,腑会。

募穴是脏腑元气输布汇聚于胸腹的穴位,有“募”和“膜”的意思。

募穴的位置多在脏腑附近,可燃烧脂肪、消脂除湿,既可减局部脂肪也可用于内脏的诊断治疗,对消除腹部及两肋脂肪有一定的作用(上至膈上下至少腹);气海属任脉,刺本穴可益气、饱腹,对消除腹部脂肪、消除腹胀起决定性作用。

③局部刺法依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刺法。

腹大者采用直刺、斜刺、围刺,腰粗用扬刺、上下肢柳刺,臂粗用扬刺,腿粗用柳刺,臀大用梅花刺,两肋齐刺。

以上减肥法对局部肥胖者,尤其对体重不超过20%人群效果理想,主要是塑身美体,易接受。

(3)金氏针灸减肥特色手法①七刺根据不同部位采用直刺、斜刺、围刺、扬刺、齐刺、柳刺、梅花刺等7种刺法。

直刺:用于主穴,取相应的毫针直刺地部。

斜刺:主要用于腹部,呈45°角,从两针间隙进针,相隔1.5寸。

围刺:用于脂肪丰满处,不拘针数。

扬刺:主要用于肩背和腰窝、臀部呈突出型堆积处。

共5针,依据脂肪堆积的大小,沿四边向中心斜刺4针,中心直刺1针。

齐刺:主要用于肋下、腰窝、颈、下额。

共3针,直入1针,旁入2针,取两头向中心斜刺,中心一针直刺。

常用于瘦脸、缩腰身。

柳刺:多用于上下肢脂肪堆积处,如大臂下方赘肉和大腿外侧、小腿腓肠肌处。

针数不限,中间直刺,两边斜刺,两针间隙呈45°角刺入,刺后形似柳枝,柳叶状。

梅花针:适用于臀部肌肉丰满处,共6针,直入1针,旁入5针,5针由边缘向中心深度斜刺,中心1针直刺。

②三度即针刺过程中要注重深度、力度和角度。

深度:进针后一定透过脂肪层。

力度:进针运针要有力度,直插地部,指下得气,有沉重感。

角度:依据脂肪堆积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角度。

③手法以泻法为主,采用提插、捻转、振颤、雀啄、烧山火等手法。

气海用补法。

七刺、三度加手法的针刺减肥法,主要凸显了针刺的协调作用,这几种刺法的直接作用点是在分肉之间,同时又可以疏通经气,温阳散寒化瘀,同时还产生了叠加效应。

因此具有很好的通经化滞、消脂的效果,具有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特色。

临床上多用于局部攻坚,调理经气,用之确当。

且易学易掌握,见效快,患者能接受。

(4)注意事项①因人的肥胖程度,形体选穴和刺法。

②疗程:10次1个疗程,隔日1次,出现平台可休息1周后再针刺治疗。

③有恐惧针感者少用手法或不使手法。

④针后半小时不要喝水。

⑤经期不做针刺减肥。

(5)医案举例病例1郭某,男,22岁,学生。

中国台湾人。

身高172cm,体重81kg,超重14kg,体型不匀称,平时喜吃零食,少运动,纳可,二便调。

患者自觉形象较差,遂找金伯华教授针灸减肥。

中医诊断:单纯性肥胖。

治疗方法:第1针阴陵泉(双侧),泻法,利水行气,催排尿;第2针三阴交(双侧),平补平泻,健脾利湿;第3针曲池(双侧),泻法,促使肠道蠕动,通便排气;第4针中脘,泻法,燃烧脂肪除湿;第5针气海,补法,饱腹作用,不觉饥饿。

局部取穴:腹部围刺,腰窝斜刺,大腿外侧柳刺。

第1次治疗后,体重减掉2kg,无饥饿感,精力充沛。

因患者上课,每周只能针治1次。

针治3周后,患者减掉体重3kg。

适逢学校放假,患者回中国台湾,治疗中断且没有控制饮食,但体重却无反弹。

后患者又坚持了3个疗程共21次针治,体重减至65kg,保持良好。

病例2王某,女,21岁,职员。

2012年3月10日初诊。

身高157cm,体重67kg,超重10kg,腹部肥胖,体型不匀称,喜吃零食,少运动,纳可,便干。

中医诊断:单纯性肥胖。

治疗方法:主穴同上。

局部取穴:腹部围刺三圈、腰窝斜刺。

第1个疗程10次减4kg,第2个疗程10次减2.5kg,第3个疗程10次减3.5kg,共治疗30次,体重减至52kg,至今未反弹。

病例3邱某,女,23岁,公司职员,2012年8月14日初诊。

身高160cm,体重81kg,超重26kg,腰围2尺8寸,臀围3尺4寸,月经规律,腹部、臀部肥胖,体型不匀称,纳可,二便调。

中医诊断:单纯性肥胖。

治疗方法:主穴同上。

局部取穴:腰部围刺3圈、臀部梅花刺。

第1次针治后,体重减1kg,腰围2尺6寸,臀围3尺2寸,第1个疗程后,体重减少5kg,腰围2尺4寸,臀围3尺。

第2个疗程后,体重减少5kg,腰围2尺2寸,臀围2尺8寸。

第3个疗程后体重减少3kg,腰围2尺1寸,臀围2尺6寸,至今未反弹。

(6)小结金伯华教授七刺、三度加手法减肥主要优势为:①疗效明显女性患者上臂三角肌明显,通过局部扬刺治疗后,夏天可以穿短袖;大腿粗壮,以柳刺法治疗1次后,就可以使腿围减少1~2寸。

腹部采用直刺、斜刺、围刺后,局部会沿针刺方向出现非常明显的红圈现象,脂肪自然燃烧,腹围缩小1~2寸,甚至最大1次治疗腹围减少4寸。

如图所示:患者针灸时产生脂肪燃烧红圈,起针后脂肪燃烧继续保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