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AP2000常见问题

SAP2000常见问题

1,荷载工况(load case):是对各种荷载类型的定义(define),然后通过指定(assign)建立模型中空间分布的力、位移或其他作用(例如:温度)。

这仅仅是建立了作用,荷载工况本身不在结构上产生响应。

2,分析工况(analysis case):是定义荷载作用方式(静力或动力)、结构的响应方式(线性或非线性)、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法或直接积分法)。

分析工况中包含荷载工况,分析工况可以对应一个荷载工况,也,可以是荷载的组合(多点风荷载、多维地震动)。

运行分析工况才能得到结构关于荷载的响应。

3,定义组合(define combination ):是将分析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组合(计算机运行减少人工进行计算的工作量),常用的组合形式是线性(linear)叠加或者包络(envelope)。

1.时程分析时用EI波,原始记录的波一般是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它的峰值为0.341g,也就是0.341*9.8m/s2.而你sap的单位用的是N/mm/s,也就是你的单位与原始波的单位相差1000*9.8个单位,那么你的系数要输入9800。

如果你sap的单位为N/m/s,那么你的系数取9.8即可。

2.规程中的8度罕遇要求是400g,这个g是单位gal的缩写字母,它的单位是cm/s2。

实际上就是0.4个重力加速度。

即400gal=0.4g,考虑第1点,那么你的系数应该取1000*9.8*(0.4/0.341)=11495.6。

3.定义时程函数时,单位无所谓,只要你的系数对应好就可以。

注:sap输入的地震函数本身是没有单位的,它的单位随着你sap的右下角的单位走的。

所以才需要将这个单位和原始波单位对应。

1,将索得抗弯刚度设为极小值。

2,需作索的非线性分析,在作索得非线性分析需要打开大变形得选项。

3,加载需要分步加载,先加载预应力,再加载其它荷载。

4,在v9版本里面,可以直接用应变来直接模拟预应力,不用降温也可以。

算出来得结果跟手算得结果基本是一致得,所以用sap2000来分析索是完全实用得,也是准确的。

扭转与振型耦联基本概念解释看来大家误解了结构扭转和振型耦联的意思,结构扭转是结构的固有属性,如果是三维结构分析软件,都会考虑扭转效应的,如Rz,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即质心和刚心重合,也有扭转振型,只不过振型是完全解耦的),如果作用的荷载不通过质心,一样可以造成结构扭转效应。

CQC方法的真实含义并非是“考虑扭转效应”,确切的说法是“考虑振型间的耦联”,咱们规范的用语容易使人误解为CQC是考虑扭转,SRSS是不考虑扭转,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确切)。

所以,只要是真正的三维软件(比如框架单元每节点有六个自由度,三平动,三转动),结构的真实效应都可以体现,扭转亦不例外。

故,你的问题并成其为问题。

位移型多点输入(1)将加速度是时程函数二次积分得到位移时程函数,对位移函数进行基线修正(消除位移偏移项),然后才能作为位移时程函数输入。

(2)在支座给定单位位移(确定位移输入方向),每个支座给定不同的荷载工况名称(体现多点输入)(3)建立时程分析荷载工况,按支座距离震中的远近给定相对的地震波到达时间。

(不同点时程函数计算出来后,要有时间间隔,此时间间隔内后到达点输入时程函数为0)层间剪力输出在SAP中没有直接的层间剪力结果显示,但是可以通过“截面切割”定义选项来查看层间剪力。

我的做法是先将各层的柱子及其上部的点定义为一个组,模型分析完成之后在定义菜单中的“截面切割”定义成各个组,这样就可以在时程分析的结果中查看截面切割的力,即各层的层间剪力。

组定义在分析前做,但是截面切割的定义最好是在分析完成之后做。

粘弹性阻尼器实现建议楼上几位先研究一下SAP2000带阻尼器结构的计算原理,然后再讨论参数设置问题!楼上几位主要是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的计算原理没有搞清楚,线性分析也是考虑阻尼的,只是与非线性的计算方法不同而已,线性分析时是在矩阵方程组强行解偶的过程中产生误差,但误差一般都是在5%以内;非线性分析我就不用说了,反复迭代求解,精度比较高。

1 .线性分析时在线性属性中输入参数,粘滞阻尼器只需输入阻尼系数,粘弹性阻尼器即需要输入阻尼系数又要输入线性有效刚度,按阻尼与弹簧并联模型设置参数;2 .非线性分析时需要输入刚度、阻尼系数、阻尼指数(阻尼指数跟粘弹性材料有关,需厂家提供),粘滞阻尼器刚度应为阻尼系数的100~10000倍,一般按1000倍输入;粘弹性阻尼器需要按阻尼、弹簧串连模型设置刚度和阻尼系数。

时程分析输出步长与输出点数如果是采用sap2000中自带的地震波时,在导入地震波后,通过点击显示文件(View File)可以显示该地震波的总时间t和时间步长s(输出步长大小),通过这两个数据可以计算输出时段数( )。

对于同一个工程,地震波作用的总时间t可以不同,但输出时段大小s应该一致。

否则,两次时程分析输出的是不同时间点处的结果,其值当然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输出时段大小一般取0.01或0.02。

输入的是同一个地震波,只不过输出的时段数n和时段大小s不同,那么输出的分析点就不同,各个分析点所连成的图形(如时间-位移图形)自然不同;另外,如果选择的输出时段数和时段大小不同,导致反应最大点漏掉,那么输出的最大值也与本来的最大值不同。

因此,想得到相对全面和真实的分析结果,建议输出时段数和时段大小,选择和输入的一致。

不过这样可能比较费时/费空间。

输出时段数(Number of Output Time Steps)输出时段大小(Output Time Step Size)是在分析工况下面出现的(默认100段,段大小0.1,共10s),时程定义里面的“..的等间隔值”就是指时程波的步长(比如取0.02,1000点共20s)。

地震波的输入格式1、地震波数据按5列给(5个加速度函数值)the number of points per line =5,选择the function at equal time step option ,Function at equal time step =0.022、地震波数据按6列给(3个时间点,3个加速度函数值)the number of points per line =3选择time and function values3、有些地震波是两列的,第一列是时间,第二列是加速度值。

这时在定义fuction-time history 中有一项time and fuction value一定要选中。

这样程序先读时间,然后读加速度值。

在number of point per line=是填1而不是2(如2)。

4、系统自定义波动输入的时间间隔是0.005秒,0.01或0.02秒是一般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间间隔,注意修改。

5、每行数据如出现空行,程序自动结束数据输入。

风荷载时程的输入1、确定脉动风模拟无误,实际风速=脉动风速+平均风速。

将实际风速转化为风荷载,保存风荷载时程。

2、按照以下步骤实现风荷载输入:(1)、define_ load case 定义一个名为1的荷载;(2)、define_ function _ time history 定义一个名为2的时程;(3)、define_ analysis case 定义一个case名称,load_ type(加载方式)选load,load name 选1,function选2;(4)、选择预施加节点,assign_ joint load ,load case选1;此时,LOADS下面编辑框中的FORCE GLOBAL或moment about global x(y,z)中6个参数不能全为0,具体应根据所施加得风荷载时程得方向而定,如输入时程数据不需修正,对应参数设为1。

位移时程施加与上同。

assign 中的节点荷载可以施加函数类型荷载,勿需质疑。

出现丢失精度的警告信息,“lost 6.4 digits of accuracy”解释答:sap2000采用双倍精度运算,允许15个有效数字。

如果存在整体的或局部的不稳定(比如某个节点没有被约束),求解过程将出现精度丢失。

当精度丢失超过6位时,程序会提示警告。

比如某次分析出现精度丢失,用户可检查出现错误的位置,借助*.OUT文件确认施加的荷载与反力的平衡误差在1%范围内。

精度丢失通常是由于同时含有十分刚的单元与十分柔的单元。

若警告仅是局部的精度丢失,对于工程分析,一般可以接受。

1、 sap2000反应谱分析里有一个scale放大系数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输入?答:(1)scale不仅调峰值,整个加速度时程都会乘以这个系数。

marry11(2)新的抗震规范,规定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多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如8度地区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6g。

marry11(3)scale就是个放大系数,让最后得到的数值为程序需要,比如在反应谱分析中,如果输入的地震系数,那么scale就是g(要注意单位,如果采用m,就输入9.8,如果是mm,就输入9800),如果反应谱直接输入了谱加速度,那么scale就是1。

在时程分析中也同理。

Xfjiang说明:在“定义”-“反应谱函数”中选择chinese2002添加反应谱函数时,在此界面中的“加速度”栏中的各个数值代表不同时间的地震影响系数,而地震反应谱。

(4)楼上说得对,但是输入1时也要注意单位,因为sap本身要求这个地方输的不是简单的放大系数,而是与单位有关的一个加速度,因此要注意单位。

Ngmxf(5)我个人觉得是这样,这个系数有2个作用:一个是进行地震方向组合;还可以用来修正反应谱曲线中的数值,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按照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公式去得到反应谱曲线的,这个曲线纵坐标是地震影响系数。

所以可以在反应谱分析选项中用这个scale factor去调整,即把scale factor设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一定要搞清楚。

sap的原意应该是进行地震方向组合用的。

如果当时在输反应谱曲线时就把纵坐标变为影响系数乘以重力加速度的话那第二个作用就不存在了。

Z625 (6)g就是那个scale,还是同意这个,Scale还是取决于单位,比如国内通常取用9.8,因为大家用的都是m 、N、s。

当用英制的时候就要注意单位的变换了,用Kip, ft, 时scale 是32.2。

用lb, in时,scale 取386。

其实就是为了使用不同单位时的统一。

Zucchini963(7)我根据例题换算过,在N.m的状况下取该9.8。

scueng2、在sap里面如何对桁架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具体如何操作啊?答:(1)SAP2000并不能真正解决象类似桁架结构的整体稳定问题。

相关主题